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雁门太守行
释义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鉴赏】“雁门太守行”系乐府旧题。中唐时期,藩镇飞扬跋扈,叛变无常,河北地区战事频繁,国家的统一遭到严重威胁。作者热情歌颂那些浴血奋战、慷慨赴难的将士,表现了他对当时叛乱不安、国无宁日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开头两句写激战前的敌我形势。敌人像黑云一样压过来,说明当时敌人之多,而且来势汹汹得想把城池给摧毁了,这更是让人措手不及。但是,夕阳下将士的铠甲闪着金光,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这两句把开战前那种紧迫而又难耐的氛围描写出来了,把景和事联系在一起,由黑云让人联想到当时战事的紧急。

三、四两句写激战情状,从战场所闻所见两方面,谱写了阴森惨切的悲壮气氛。西风凛冽,草木凋零,在苍凉的秋色衬托中,军中的号角声声,更显得慷慨悲凉。这两句诗并没有写具体的作战情景,但是却能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作战的激烈程度。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响起来。诗人没有直接描写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但是鏖战的场面却摆在读者面前。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

五、六两句写部队追击的情景和最后的结局。“半卷”二字极为深刻。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而“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种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置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全诗句句着色,以色感人。黑色、金色、胭脂色、紫红色、秋色等交相辉映,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面,衬托了诗歌悲壮的情调,显示出李贺创作奇异而又贴切的艺术特色。

作者:宋丹萍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506-507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5 13:2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