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火炉前坐
释义 火炉前坐      

李群玉

孤灯照不寐,风雨满西林。

多少关心事,书灰到夜深。

【鉴赏】李群玉患消渴疾(糖尿病),穷愁落魄,怀才不遇,诗歌中往往蕴含着哀怨的情调。这首《火炉前坐》也是这样。

坐火炉前,却未让读者感觉到温暖与光明。首句即以孤灯照壁之景夺人耳目,斗室之中,辗转不能寐的主人公凸现眼前。灯是孤灯,既是写实,更是内心寂寥之情的投射;夜不能寐,也借行动传达出深夜中的苦闷。此句既点明时间,又起到描摹环境、渲染气氛、刻画内心情态的作用。

第二句写外部环境,兼释夜中不能寐的原因。“满”字,简洁而确切地描绘出风雨铺天盖地而来的情势。究竟是雨烈风疾,惊扰得人夜不能寐?还是风雨声撩人愁思,难以入眠?抑或满天风雨即象征着诗人心绪起伏,愁情满怀?本就难以分清,诗人以情景交融之笔,直呈出来,任读者体会。

前两句平直书写后,第三句转折有力,予人奇峰突起之感,至第四句,方落平地。如元代杨载《诗法家数》所说:“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于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在前面两句写景之后,“多少关心事”句直指内心,含万千感慨,为前二句所写的屋内外景物增添了思想深度,虽不指明何事,语中自有无限苍凉。

末句承上句而来,多少关心事,欲言又止,却无法写出来,只得“书灰到夜深”。“书灰”,即在灰中书写,点明“火炉前坐”的诗题;“到夜深”语,呼应首句的“不寐”,造成回环之势,亦说明书灰的动作是反复进行的;这一细节描写,深入而含蓄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人认为,“书灰”是活用“书空”的典故。《晋书·殷浩传》载,浩为中军将军,受命领兵平乱,途中将领叛乱,功败垂成。浩因此“竟坐废为庶人,徙于东阳之信安县”。浩被黜放,“虽家人不见其有流放之戚。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诗人隐衷,难以言明或未便言明,借用这个典故,可由人推测。此句做结,创造了一个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情境。

《唐才子传》卷六称李群玉《雨夜呈长官》诗中“远客坐长夜,雨声孤寺秋。 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等句,“曲尽羁旅坎��之情”。 这一评价亦可用来形容这首诗,只是与前者相比,《火炉前坐》显得更加含蓄深沉,也不免更为抑郁。

作者:冯丽霞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560-561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5 14:4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