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南【商调·山坡羊】过旧贡院 吴梅
释义

南【商调·山坡羊】

过旧贡院

吴梅

明远楼更筹都废,至公堂风霜未圮。二十年乡科早停,想当时短尽书生气。秋草肥,秦淮花月非。便几间矮屋,历遍沧桑矣!身外浮名,人间何世?东西,文场改旧基。高低,层楼接大堤。

鉴赏

1922年秋天,吴梅应南京东南大学的聘请,举家从北京迁回,返南京,携友朋,游江南贡院,写下此曲。身为南社成员之一,吴梅固然有强烈的反清维新意识,也发表过不少针砭时弊、鼓舞革命的诗文曲词。但他终究是一名在旧式文化体制里生长起来的文人,眼看着传统文化日渐式微,不免流露出一种伤悼反思的情绪。

江南贡院是清代的考场之冠,规模宏大,声望极高。“明远楼”和“至公堂”为贡院的主体建筑。这里曾是千百进士功名的起点,也是无数书生失意的深渊。吴梅本人就曾在南京参加两次乡试,皆被黜,饱受名落孙山的煎熬。即使“乡科”在20年前“早停”,明远楼已全面颓败,至公堂也历尽风霜,他故地重游,抚今忆昔,仍不胜唏嘘。贡院今日的“都废”“未圮”与当年“短尽书生气”的威仪相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散发着往事难追的沧桑味道。随后,作者的视野与思绪一起伸向了贡院外的空间:易代的伤痕遍布江南名胜,在历史车轮的迁徙中,备受冷落和侵蚀的又何止是江南贡院呢,秦淮风景长廊中那些繁华鼎盛的黄金地带,如今也是“秋草肥”“花月非”了,徒剩那几间矮屋在秋风中瑟瑟发抖。“身外浮名,人间何世”,当时汲汲追逐的功名,在世代更替的今天,完全失去了它的价值。是可笑焉,亦可叹矣!作者从历史的高度去寻找贡院生命完结的原因,一针见血地道出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僖公十四年》)的答案。“文场改旧基”“层楼接大堤”,1919年(一说民国七年),为扩建周边市场,国民政府拆除江南贡院,只留下包括明远楼、至公堂和衡鉴堂在内的部分建筑。江南贡院的最终命运,昭显了科举文化的彻底覆亡。

“科举像一面巨大的筛子,本想用力地颠簸几下,在一大堆颗粒间筛选良种,可是实在颠簸得太狠太久,把一切上筛的种子全给颠蔫了,颠坏了”(余秋雨《十万进士》),吴梅虽为老派文人,却始终与南社不离不弃,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在总结自己的文场生涯时,他曾痛陈科举制度“摧剥士气”。这首小令虽以“贡院”为题,作者的本意显然不是为科举文化招魂。然而,曲风沉郁苍凉,一唱三叹,抒情处格高调远,顿笔时发人深省,又岂止是抒发自我身世之感那么简单!吴梅作此曲时,辛亥革命已过去十年,但国势依旧动荡,前景更是渺茫。科举的消亡当喜,文脉的断流堪忧。曲辞中今昔场景交替出现、新旧意象互相对比,这正是吴梅试图在新旧文化的冲突中,重新探索和评估传统文化观念和精神价值的体现。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3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