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东门之池 诗经
释义

风·陈风

东门之池

东门之池,

东城门外护城池,

可以沤麻。〔1〕

可以泡麻织衣裳。

彼美叔姬,〔2〕

美丽姬家三姑娘,

可与晤歌。〔3〕

可以和她相对唱。


东门之池,

东城门外护城池,

可以沤纻。〔4〕

可以泡苎织新装。

彼美叔姬,

美丽姬家三姑娘,

可与晤语。〔5〕

有商有量情意长。


东门之池,

东城门外护城池,

可以沤菅。〔6〕

可以浸茅做鞋帮。

彼美叔姬,

美丽姬家三姑娘,

可与晤言。〔7〕

可以向她诉衷肠。

(程俊英译)

注释

〔1〕沤:浸泡。

〔2〕叔:排行第三。姬:姓。叔姬:美女的代称,《毛诗》作“淑姬”。

〔3〕晤歌:相对而歌。

〔4〕纻(zhù):麻的一种,亦名苎麻。

〔5〕晤语:相对商讨。

〔6〕菅(jiān):茅一类的草,可用以搓绳编草鞋。

〔7〕晤言:对面交谈。

鉴赏

《诗经》中有五首以“东门”为题的诗,《郑风》中有《东门之》《出其东门》,《陈风》中有《东门之枌》《东门之池》《东门之杨》,五首无一不是情诗,大都写青年男女在东门外广场上、大树下、护城池旁“相与咏歌,各言其情”(朱熹《诗集传·序》)的欢会。“会男女”的地点不再限于《溱洧》《汉广》《褰裳》等诗所表现的水滨,东门外似也成为约定俗成的谈情说爱的场所。

《东门之池》共三章,每章四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虽然每章只换两个字,但却写出了感情的历程。从“沤麻”“沤纻”到“沤菅”,从“晤歌”“晤语”到“晤言”,它运用民歌所习见的重章叠句,易词申意的手法,使诗情得以循序渐进、节奏鲜明地表现出来。

诗中的男主人公爱上了东门城池浸麻织布的女子,“东门之池,可以沤麻”两句对于全章来说是赋也是兴。说它是赋,因为它交代了这首恋歌产生的地点,交代了恋爱一方——“叔姬”的身份。说它是兴,因为从“东门之池”写到“彼美叔姬”,从“可以沤麻”写到“可与晤歌”,这其中有个联想的过程。所谓“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东城门外护城池,可以泡麻织衣裳”,“东城门外护城池,可以泡苎织新装”,“东城门外护城池,可以浸茅做鞋帮”,这些看似平常又不经意的叙述,其实恰是恋爱者内心深沉的剖白:织衣、做鞋这些女红,不正是婚姻生活的一部分吗?这个女子的勤劳能干引起他的好感和愉悦,爱慕追求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于是他就不断地咏唱起来。“复沓是歌谣的生命”(朱自清《新诗杂话》),我们正是从那近于执著的一唱三叹中感受到一种人情的美好,一股勃勃的生机。

《东门之池》其实只写了感情历程中的一个片断,其表述情感的方法是较为蕴藉的。“不是哀丝豪竹一路,也不是急管促板一路;专用和平中声,出以摇曳。”(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感情的河水清澈舒缓,表达的方式朴实坦白。这个男子没有将他的情怀诉诸狂放热烈的舞蹈,也似乎没有去着意安排诗情画意的幽会,他只是从“彼美叔姬”“沤麻”“沤纻”“沤菅”的劳动中看到她的美丽可爱,于是就和她对歌,找她谈天,最后才隐约地向她吐露衷肠。感情的发展是自然的,平和的,也是让人们心领神会的。诗中虽只写“可与晤歌”“可与晤语”“可与晤言”的“做什么”的意愿,而未直写“怎样做”的具体行为,但我们是可以想见其行动的。诗中虽没说明那个姬家姑娘对求爱的反应,更无如《东门之枌》中“子仲之子”表示允诺的“贻椒”之举,但从其明朗如一的格调,清新朴素的语言,从其情感发展的脉络,我们是可以于文字之外得“终成眷属”之想的。

《诗经》中很多篇章只将生活中小小情事直观地、自然地、真实地呈现出来,并不一味追求完满地表现什么,如这首《东门之池》,再有如《关雎》《汉广》《采葛》《宛丘》《隰有苌楚》等等。它们抒写的只是歌手一方的感情愿望,但我们于诗中触摸到的绝不只是歌手单一的脉搏,诗情造成的“空白”带来欣赏过程中积极的审美参与和思考,丰富了间接形象,使诗歌含有一目了然而又挹之无尽的单纯而深厚的美感。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26 14:2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