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浣溪沙 苏轼
释义

浣溪沙

春情

苏轼

道字娇讹苦未成,未应春阁梦多情,朝来何事绿鬟倾?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困人天气近清明。

鉴赏

古代大家词风,往往是不拘一格,多姿多彩的。苏轼这首《浣溪沙》就是如此。这首词笔调轻盈,情致谐婉,运用清丽而又浑成的语言,描写一位富裕家庭怀春少女的天真活泼形象,具有婉约词派的某些审美特征,是苏词中带有别开生面色调的作品。

这首词标题“春情”,和另首《蝶恋花》(花褪残红)标题“春景”不同。全词侧重描写的是少女春天的“慵困”意态,是少女春天的玫瑰色梦境。在写作上,它撮笔生新,不落陈套,始终围绕少女春日贪睡这一侧面,用饶有情致的笔触加以渲染,使一位怀春少女的神思跃然纸上。

“道字娇讹苦未成”,开篇凿空而起,直接突现少女梦呓之中的隐秘心理。这位怀春女子,大约是在梦里见到了情人,想向对方倾诉什么衷曲。然而费尽心力,却总是吐字不清,苦于言不成句。这个劈头的特写镜头,意在表现少女初恋时那种特有的胆怯、羞涩的心理。李白诗有“道字不正娇为歌”之句,南朝乐府民歌也有“想闻欢唤声,虚应空中诺”之句,都是意在刻画女子类似的痴情状态。第二句“未应春阁梦多情”,笔锋轻转,语含谐趣,是作者故设疑云,也是一种欲擒先纵的写法,意思是说,上述情态并非就能一定证明少女是在梦中与情人欢会吧!“未应”二字,妙在语气模棱,疑非又是。跟着一句“朝来何事绿鬟倾”,以问作答,等于扫除上面故设的疑云,明白作出判断,意思是说:如果不是梦中欢会,为什么早晨起身时鬓发那样散乱!“绿”,黑色。“鬟”,指古代“环发为髻”的少女发式。上片,作者轻巧娴熟地运用一些俏皮含蓄的语句,描绘出一幅娇艳迷离的闺思图景,富于青春的质的美感。下片则通过少女荡秋千和昼眠这两个生活侧面的描写,使题旨更加鲜明,形象愈益丰满。“彩索身轻长趁燕”,多彩的秋千绳索,是和女主人公的豆蔻年华相辉映的。“身轻长趁燕”,又进一步渲染这位少女荡秋千时身影轻盈,宛若追赶空中飞翔的燕子。古人闺思题材,常用偶鸟衬托孤栖,欧阳修《阮郎归》词“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栖”,寓意与此相同。“红窗睡重”一句,续写少女的春睡沉酣状态。上片是夜寐,这里是昼眠,再一次刻画了少女的怀春心理。古时妇女居处多以红色为饰,故云“红窗”。“睡重不闻莺”,是说少女睡得很沉很甜,连黄莺的啼声都听不见了。黄莺是南国春天的宠儿,也是青春爱侣的象征。它的鸣声虽美,但往往却给寂寞的深闺带来一种令人烦恼的情绪。现在,这位少女索性白昼酣眠,借以排遣烦忧,这是作者在有意深入渲染怀春的意境。尾句点明季节,绾合全篇,使全词结构愈见严整。

通篇看来,这首词起笔清超,收煞沉稳。虽然写的只是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但却没有一处率易之笔。清人贺裳《皱水轩词筌》说本词“彩索”两句,“如此风调,令十七八女郎歌之,岂在‘晓风残月’之下”。可见苏词不独以豪放擅场,在婉约一面也有不少佳制。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4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