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回车驾言迈 古诗十九首
释义

回车驾言迈

古诗十九首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鉴赏

对这首诗作者胸中“以为宝”的“荣”和“名”我们不能做庸俗的理解,如某些古代文论家们所惯用的方法,由这一点去分析作者的身份是不是“君子”,而必须正视这一现实:这种对“荣禄”的向往和对“声名”的珍爱交织成的矛盾心态,是我国一切朝代所有失意士子们最具特征性的心态;这首诗只不过是把这一心理特征做艺术地显现罢了。

近的,请看汉初赋家贾谊的《鸟赋》,“烈士循名”“独与道息”“独与道俱”,官场上失意的贾长沙笔下的“名”和本诗中的“名”应该是同一内涵的。远的,这首诗题名中的“回车”二字显然是受到“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离骚》)的点化。而贾长沙又常以屈原自况,有《吊屈原赋》为证。本诗的“奄忽随物化”,《《鸟赋》中的“忽然为人兮,何足控抟;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屈子笔下的“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离骚》),加上屈子放逐,贾子被谪,本诗作者际遇大约也相类这几种情况,是不是可以证明本文开头的论点呢?

这首诗用的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抒情手法:即景生情,借景抒情。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本诗即的“景”、借的“景”与他诗不同。就在《古诗十九首》里这种手法也不多见:《驱车上东门》中的“白杨何萧萧,松柏爽广路”,《去者日以疏》中的“白扬多悲风,萧萧愁杀人”,这两处都是以秋冬为景;诗作者的前人宋玉悲的是“秋”,诗人的后人欧阳修也作过“悲哉,此秋声也”(《秋声赋》)的感喟,可见我国的墨骚们只在“秋声”中才会感到悲怆、空虚。而《回车驾言迈》在景的“时序”选择上,一反常规,把景点置于“东风摇百草”的“春”上,这就翻出了两层新意:一是这个“春”不仅是指时序的“春”,也暗示着诗作者人生阶段的“春”——年纪“青青”。贾谊亡于而立之年,屈子被排挤也正是年少气盛,《回车驾言迈》的诗作者由这一“春景”看来恐怕也正处于人生的血气方刚的年纪。第二,在“东风摇百草”、万物复苏的春天,诗人却是“四顾何茫茫”地空虚着,“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地悲哀着,这种“情”“景”背逆的心绪,表明诗人胸中已经不是“愁结难解”而是“冰块难消”了。而且,作为一种表现手法,在我国古代文学园苑中,它也起到了一点“拓荒”作用。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9:4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