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民劳 诗经 |
释义 | 民劳 《诗经·大雅》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1〕。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远能迩,以定我王。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国,以为民逑〔2〕。无纵诡随,以谨惽怓〔3〕。式遏寇虐,无俾民忧。无弃尔劳,以为王休〔4〕。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以绥四国。无纵诡随,以谨罔极〔5〕。式遏寇虐,无俾作慝〔6〕。敬慎威仪,以近有德。民亦劳止,汔可小愒〔7〕。惠此中国,俾民忧泄。无纵诡随,以谨丑厉。式遏寇虐,无俾正败〔8〕。戎虽小子,而式弘大。民亦劳止,汔可小安。惠此中国,国无有残。无纵诡随,以谨缱绻。式遏寇虐,无俾正反〔9〕。王欲玉女〔10〕,是用大谏〔11〕。 注释 〔1〕汔(qì):通“乞”,求。 〔2〕逑:聚合,这里指人民欢聚安居乐业。 〔3〕惽怓(náo):喧哗争吵。 〔4〕休:美。 〔5〕罔极:品行不端、任意作恶的人。 〔6〕慝(tè):邪恶。 〔7〕愒(qì):休息。 〔8〕正败:正道败坏。 〔9〕正反:政事颠覆。 〔10〕玉:指金玉财宝。女:指女色。 〔11〕是用:因此。大谏:深切劝告。 鉴赏 西周的厉王姬胡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暴虐无道之君。他残忍荒淫,任用一批贪人败类来把持朝政,并利用巫祝、僧侣控制社会舆论,极端残酷地剥削压榨人民,致使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反抗,厉王本人落得个逃亡而死的可耻下场。在厉王垮台之前那样一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政治环境中,统治阶级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写作了一批忧时感事和政治讽刺诗,力图借此警醒暴君与权臣,挽狂澜于既倒。他们以诗干政的这种努力虽然没有奏效,但这批优秀诗篇却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国家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以艺术的形式保留了珍贵的历史镜头。这首《民劳》,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传说它是召穆公(名虎,康公之后)刺厉王之诗。全诗充溢着浓烈的忧患意识,对于厉王听信奸宄及其暴虐之行给予尖锐警告,以为如不改弦更张,势将引起人民反抗,而使王朝倾覆。这篇被前人目为“变《大雅》”的作品,主题十分鲜明,艺术表现也很杰出。 全诗用“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体写成。与《诗经》中一些重比兴的篇章含蓄隐约的风格不同,这首诗直截而明快,通篇是唯恐其意不彰的直言诉说和大声疾呼。这大约是因为当时王室的深刻危机和社会的剧烈动荡使得这位有心补天的贤人已经无暇作任何隐蓄,而只希图以快言快语去刺痛醉迷的昏君了。诗的主旨,是讽喻厉王安民防奸。 全诗共五章,每章十句,其内容全是围绕这个主旨来安排的。为了突出和强调主题,让当事者对“安民”与“防奸”这两条互为关联的建议获得深刻印象,作者采用了章节复沓的形式。这种一首分为若干章,每章结构和句数一样,词句往往重复(只更换少数词字句)的复沓形式,《诗经》中诚然不少,但本篇却有独到的安排和独特的意义。 试看第一章分为三小段,第一小段为开头四句,开门见山地呼吁说:人民已经太劳苦了,要求稍稍得到安康,只有这样才能搞好周朝的王畿,从而安抚四方的诸侯;第二小段为中间四句,对那些助厉王为虐的奸人满怀愤恨,劝告厉王别听信狡诈欺骗的话,要警惕不良之徒,制止暴虐与劫掠,以及那些胆大包天、违法乱纪的行为;第三段为末二句,说明只要能不分远近地安抚亲善人民,厉王的统治就能安稳无事。以下四章,基本上是对首章内容的反复强调。各章段落、层次和含义与首章一样。这就充分地抒发了感情,突出了讽谏的中心内容,起到了淋漓尽致地表达诗歌主题思想的作用。同时,这种复沓并不是相同内容的机械而呆板的重复,而是根据诗情变化和主题深化的需要来部分地更换字、词、句,达到了既保持整一的形式和鲜明的节奏,又扩展和推进了诗意的目的。例如每一章的第一小段,虽然都以“民亦劳止,汔可……”两句开头,反复强调与民休息的迫切性,但下二句的具体内容则有所不同,首章是总体上强调只有安民才能富国保境;次章则说国家搞好了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第三章又说安民之后安抚诸侯就顺利;第四章意再转换,说安民之要在于搞好国家,使人民消除怨气;第五章则归结到只有安抚好人民,才能使国家不致破败。这样就把安民的迫切性、必要性、侧重点及其好处等方面都说出来了。又如五个章的第二小段,都是提醒厉王防奸的,但第一章只是总说必须警惕“无良”之辈和遏止“寇虐”之行,以下四章则详为分说:第二章具体说明要警惕喧闹争权的小人;第三章说要警惕品行不端、任意作恶者;第四章说要警惕居心险恶、行事贪狠者;第五章更进一步提醒厉王要防止这些奸人结党营私,形成危害朝廷的巨大力量。这样就把各种奸宄之徒的丑恶面目及其危害性透彻而全面地揭露出来了。由此可见,本篇的以赋为主、兼用复沓章法的艺术表现,不但尽兴地表露了感情,反复强调了主题,而且还层层深入地发展了诗意,扩展了思想内容,一唱三叹,起到了充分地打动读者心灵、加深读者对特定内容的印象的作用。至于篇末以“是用大谏”等句来表明写诗意图的作法(《诗经》中其他一些篇章也有此种结尾),则是唐代白居易等人的政治讽喻诗“卒章显其志”的先声。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