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双调·水仙子】壬子十二月初七夜听雪 许光治 |
释义 | 【双调·水仙子】 壬子十二月初七夜听雪 空江残月蟹行沙,浅垤回潮蚁散衙,平筐静夜蚕食叶。小窗中人听雪,折回风满地飘洒。暖银叶斑消鹧节,爇铜荷红凝蜡华,早陡惊一分寒赊。 鉴赏 这一支曲写静夜听雪。 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中,写听“雨”、听“风”、听“雷”的不少,因为风雨兴起、雷霆翻滚时,一般都会给人以强烈的听觉冲击,从而激发起不同的情感。而雪花飘落轻柔恬静,应该说是很难听到的,所以,很少有人去“听雪”。这支曲因此把人们引进了一个新奇世界。 作品绘景的手法是奇巧的,它没有直接描绘雪花飞落,而是集中笔力写深夜雪落的微弱音响。作者一连用了好几个比喻来形容静夜雪花飘落的声音:像螃蟹在沙滩上缓爬慢行,又像蚂蚁从巢穴中涌出奔走,又像春蚕于竹筐内卧桑吃叶。这些声音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十分微弱。作者正是抓住这些微弱处,加以强化,从不同角度比喻雪花随着风之舞动,纷纷扬扬、回旋飘落而留下的窸窣之声,十分形象生动。 作品写人的角度是独特的。曲中主人公能听到轻盈的飘雪声,本身已经说明他听雪的专注,而专注的程度则是用“暖银叶斑消鹧节,爇铜荷红凝蜡华,早陡惊一分寒赊”三句来表现的。“银叶”,即用银片制成的熏笼;“铜荷”,指铜制的呈荷叶状的烛台,这几句是说香尽烛短,听雪人才突然惊觉一股雪夜的寒意,早已浸透全身。这里用专注结果的呈现替代专注过程的叙写,用心听雪人的形象得到定格展示,并自然回应了上文,正因为听雪人的全神贯注、专心致志,才可能收获到这么细微而美妙的声音。 从这支曲可见许光治很善于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细节,所以,尽管此曲在境界上趋于狭小,但由于描写细致,匠心独具,读来给人清雅秀美之感。 |
随便看 |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