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有駜 诗经 | ||||||||||||||||||||||||||||||||||||||||||||||||||||||||
释义 | 颂·鲁颂 有駜
注释 〔1〕 〔2〕乘黄:四匹黄马。 〔3〕夙:早,早晨。公:办公的处所,公堂。 〔4〕明明:“勉勉”的借字,指在公尽力。 〔5〕振振:鸟群飞的样子。鹭:鹭鸶。这里指鹭羽,即用鹭鸶鸟的羽毛制成扇形或伞形的舞具。舞者有时拿在手中,有时戴在头上。 〔6〕于:语助词。 〔7〕咽咽:有节奏的鼓声。 〔8〕言:语助词。 〔9〕于:读为“吁”,发声词。胥:皆,都。 〔10〕 〔11〕燕:“宴”的借字。载:则,就。 〔12〕以:连词,而。 〔13〕有:丰收。 〔14〕君子:指鲁僖公。穀:善,好。 〔15〕诒:留给。 鉴赏 这是一首颂扬鲁僖公和群臣宴饮的诗。鲁国自庆父之难以后,外有强齐睥睨其旁,大有袭取鲸吞之势,内多饥荒,国势岌岌可危。至僖公继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内修武备,抚和臣民;外结邻国,易乱为治,才使鲁国转危为安。由于克服了天灾人祸,使鲁国获得了丰收。这首诗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写成的。 诗的开头渲染了鲁国强盛的国力和奋发的精神。首句写马的强健肥壮(“有 接着,全诗用较大篇幅描写了君臣宴饮丰收酒的场面。大臣们在公事之余与国君一同宴饮(“在公饮酒”“在公载燕”)。宴饮中,歌舞自然是少不了的。鼓敲得咚咚作响(“鼓咽咽”),在一片鼓乐声中,美人们手拿鹭羽翩翩起舞(“振振鹭”),舞姿轻捷,宛如成群的白鹭飞过(“鹭于下”)。难怪舞者陶醉,酒者狂醉(“醉言舞”),直到酩酊大醉才归家(“醉言归”)。如此盛宴,君臣同乐,上下欢笑(“于胥乐兮”),构成一幅太平盛世的君臣宴饮图。全诗通过对宴饮场面绘声绘色地描写,体现了鲁国的和睦、强盛。 诗的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前半部分,是对第一章内容的重复,只是变易个别词语。只有第三章的后一部分变动较大,在内容上是对全诗的补充和深化。在庆丰收的酒宴上,人们高兴之余,自然要想到年年有余、岁岁丰收的问题。于是君臣们祝愿、祈祷“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穀,诒孙子”两句诗,则是全诗的主旨。同《鲁颂》其他几首诗一样,《有 全诗是从臣子的视角来写的。他们因遇上明君而心情舒畅地致力于国事,与君宴饮中的快乐,来自身处太平盛世而感受到的喜悦。在他们的眼里,“君子有穀”。对鲁君的歌颂,除了“君子有穀,诒孙子”两句直接用于对鲁君的歌颂外,主要是通过宴饮场面对太平盛世、对强大的鲁国的歌颂来体现的。当然,对鲁君的歌颂不乏溢美之词,但作者是站在臣子的角度,通过亲身感受来歌颂鲁君的,因而感情显得真挚、自然。在历史上,只要最高统治者做了一些好事,哪怕是一点点,人们便不会忘记他,甚至会把他理想化。 |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