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隋宫 |
释义 | 隋宫 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鉴赏】此诗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当时李商隐因柳仲郢推荐,任盐铁推官,游江东。隋宫,隋炀帝杨广在江都(今江苏扬州)所建的行宫。炀帝在位十四年,开凿了两千余里的运河,三次巡游江都,沿河广建行宫,耗尽民脂民膏,最后因兵变死于江都行宫。李商隐从国家的兴亡着眼,写了这首讽刺前朝以警当世的咏史诗。 首联“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点题。紫泉,即紫渊,长安河名,因避讳唐高祖李渊名而改,代指隋都长安的宫殿。烟霞,指宫殿巍峨壮丽,高耸入云,而着一“锁”字,则又表现出了隋炀帝冷落长安的意味。经此一垫,下句则顺势而来。芜城,即江都。隋炀帝为所欲为,不居帝都长安而贪图扬州的繁华,欲将扬州作为久居之地。 颔联“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若不是皇帝的玉印归到了李家,隋炀帝的锦帆或许会游遍天涯。日角,额角突出,古人以为此乃帝王之相,此处指唐高祖李渊。《旧唐书·唐俭传》:“高祖乃召入,密访时事,俭曰:‘明公日角龙庭,李氏又在图牒,天下属望。’”锦帆,隋炀帝所乘之龙舟,其帆用华丽的宫锦制成。炀帝巡游江都,“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连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此联只拈取隋炀帝耽于乘舟出游这一典型事例,讽刺其因贪图享乐而失却天下。用笔亦实亦虚,虚实结合,揉入了诗人的艺术想象,尽管夸大其事,终不失史实和人物性格之真。范晞文《对床夜语》云:“诗家病使事太多,盖皆取其与题合者类之,如此乃是编事,虽工何益? ……若《隋宫》诗云:‘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则融化斡旋,如自己出,精粗顿异也。” 颈联“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用杨广逸游的两个故实。一为放萤。杨广曾在洛阳景华宫征求萤火虫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在江都也放萤取乐,在行宫内修建了“放萤院”。“于今腐草无萤火”,一指当年放萤的地方已成废墟,只余“腐草”;又指杨广为放萤夜游,穷搜极捕,弄得萤火虫都绝种了。二为栽柳。隋炀帝沿运河筑御道,树以柳,名曰隋堤,并御笔写赐垂柳国姓杨,曰杨柳。白居易《隋堤柳》云:“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至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南幸江都恣佚游,应将此树映龙舟。”“终古垂杨有暮鸦”,则渲染了亡国后的凄凉景象。此联把“萤火”和“腐草”、“垂杨”和“暮鸦”联系起来,于一“有”一“无”的鲜明对比中感慨今昔,深寓荒淫亡国的历史教训。 隋炀帝当年是灭陈隋军的统帅,目睹了陈后主荒淫亡国之事。然而他不吸取陈亡教训,纵情龙舟之游,迷恋亡国之音,终蹈后主覆辙,身死国灭。《隋遗录》载隋炀帝在江都,“昏腼滋深,往往为妖祟所惑。尝游吴公宅鸡台,恍惚间与陈后主相遇。后主舞女数十许,中一人迥美,帝屡目之。后主云:‘即丽华也。’因请丽华舞《玉树后庭花》。丽华徐起,终一曲。”诗人在最后发问:炀帝死后如果在九泉之下遇见陈后主,难道还好意思再请后主宠妃张丽华舞一曲《后庭花》吗?问而不答,余味无穷,把批判荒淫亡国的主题深刻地揭示出来。 李商隐所在的晚唐,皇帝皆昏庸无能,宠信奸臣宦官,疏远贤良,国势每况愈下,盛世景象一去不返。诗人讽古喻今,以前朝暴君隋炀帝荒淫亡国的故实,来告诫晚唐那些荒淫腐朽、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立意高远,色彩鲜明,音节铿锵。朱曾武《唐诗绎》评曰:“此诗全以议论驱驾事实,而复出以嵌空玲珑之笔,运以纵横排宕之气,无一笔呆写,无一句实砌,斯为咏史怀史之极。”诚然! 作者:徐昌盛 :乐云 主编.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296-297-298页.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96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