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韩碑
释义 韩碑      

李商隐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

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

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躯躯生罴。

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

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

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淡天王旗。

愬武古通作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

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

入蔡缚贼献太庙,功无与让恩不訾。

帝曰汝度功第一,汝从事愈宜为辞。

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画臣能为。

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当仁自古有不让,言讫屡颔天子颐。

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

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

文成破体书在纸,清晨再拜铺丹墀。

表曰臣愈昧死上,咏神圣功书之碑。

碑高三丈字如斗,负以灵鳌蟠以螭。

句奇语重喻者少,谗之天子言其私。

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公子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

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

呜呼圣王及圣相,相与烜赫流淳熙。

公之斯文不示后,曷与三五相攀追。

愿书万本诵万过,口角流沫右手胝。

传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

【鉴赏】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宰相裴度率兵平定淮西,其时韩愈作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定以后,他随裴度还朝,宪宗诏其撰写“平淮西碑”。韩愈以为淮西之役是裴度能坚持宪宗的主张取胜,在碑文中稍侧于称赞裴度的运筹帷幄之功。但破蔡州生擒吴元济的是大将李愬,因而引起李愬不满。愬妻(唐安公主之女)进宫诉说碑文不实,宪宗就下令磨去韩文,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文勒石,观点迥然不同。但攻破蔡州,李愬确立大功,然而裴度却是整个战役的领导者,作用自然更大。况且韩碑既未抹杀李雪夜破城的丰功,也未特别铺张裴度的伟绩,态度比较公允。诗人李商隐所写《韩碑》力推崇韩碑,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对平叛统一予以高度评价,体现他将国家治乱归于中枢是否得人的一贯主张,又含蓄批判李愬自私自利的行为。同时也表达以对《韩碑》被磨去的愤慨,热情歌颂了这篇碑文。

这首七言古诗叙议相兼,以叙事为主。主要写裴度奉命任统帅讨平淮西叛镇、韩愈奉命撰碑及推碑的过程。

全诗分为四个部分。从开头到“长戈利予日可麾”为第一部分,开篇先渲染宪宗的“神武”和削平藩镇的决心,显示出一种雄健的气势。“誓将上雪列圣耻”一句,将眼前的平叛战争和安史之乱以来国家多灾多难的历史联系起来,表明此役关系到国家的中兴。接下来写淮西藩镇长期跋扈猖獗、反抗朝廷,突出其嚣张跋扈的气焰,以反衬下面裴度平淮西之功的不同寻常。

从“帝得圣相相曰度”到“功无与让恩不訾”为第二部分,叙写裴度任统帅,率军平蔡的功绩。先承接开篇四句,点出宰相裴度,暗示“上雪列圣耻”的关键在于“得圣相”。随即直入本题,叙述裴度统兵出征,简明直率,毫不拖泥带水。“愬武”四句,从麾下武将文僚一直叙述到勇猛的士兵,表现裴度的最高统帅形象和猛将精兵如云的宏大声势。

从“帝曰汝度功第一”到“今无其器存其辞”为第三部分,叙写韩愈受命撰碑、树碑,后又推碑的过程,并就推碑抒发感慨,是全篇的枢纽。奉命撰碑的过程,不但写了宪宗的明确指示,韩愈的当仁不让,且写出宪宗的颔首称许,韩愈的稽首拜舞。韩愈受命之后,作者再用详笔铺写撰碑、献碑、树碑的过程。“点窜”二句,用奇警的语言写出韩碑高古典重的风格;“句奇语重”四字,言简意赅,揭出韩碑用意之深刻。紧接着又写推碑和诗人对这件事的感慨。写推碑,直言“谗之天子”;抒感慨,盛赞“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认为韩碑自有公正评价,推碑磨字也不能消除它在人们心中留下的深刻影响。

从“呜呼圣皇及圣相”到“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结束,为第四部分,描绘韩碑关系到国家中兴统一事业,赞颂宪宗、裴度的功绩和韩碑的不朽价值。开头四句将“圣皇及圣相”的功业与“公之斯文”紧密联系起来,强调韩碑具有记述歌颂统一大业的功勋。最后以“传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收束全篇,说明韩碑流传千古的不朽价值。

这首诗既表现不入律的七古笔力雄健的特点,又吸收韩诗以文为诗的某些优点,多用“赋”的经验,形成一种既具健举气势,又有条不紊地叙事、议论的体制,在艺术风格上受到韩愈《石鼓歌》的影响,情意深厚,笔力矫健。屈复《玉溪生诗意》说:“生硬中饶有古意,甚似昌黎而清新过之。”朱彝尊说:“句奇语重四字,评韩文,即自评其诗。”都颇有见地。

作者:阮森丽
:乐云 主编.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109-110-111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96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10: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