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集灵台二首
释义 集灵台二首      

张祜

其一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

其二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鉴赏】张祜诗多从宫闱琐事取材,寄寓盛衰之感与讥刺君王昏庸误国之意。这组诗,以华丽辞采极力铺陈恭维杨贵妃与虢国夫人之得意与娇纵,实则嘲讽唐玄宗宠爱的杨氏姐妹之飞扬跋扈与嚣张气焰,其批判的矛头直指唐玄宗的贪色误国,发人警醒。

据《旧唐书·列传一》载:“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每倩盼承迎,动移上意。宫中呼为‘娘子’,礼数实同皇后。有姊三人,皆有才貌,玄宗并封国夫人之号:长曰大姨,封韩国;三姨,封虢国;八姨,封秦国。并承恩泽,出入宫掖,势倾天下。”由此可见杨贵妃与虢国夫人当时的恩宠与权势。集灵台,唐代长安宫廷台名,本是皇家祭祀天神之地,因在长生殿侧,与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风流韵事息息相关,作者以此为题,其对君王享乐耽国的讥刺之意溢于言表。

第一首以浓墨重彩之笔,描绘杨贵妃授箓为女道士后的娇宠与得意。灿烂的阳光斜照在集灵台上,树上红花一朵朵沐浴着晓露绽放。从“日光”到“红树花”到“晓露”,此二句以精炼传神之笔,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姹紫嫣红、生机勃勃的春意图。为何会有如此春意盎然的场景?原来是因为沾染上了诗题中的女主人公杨贵妃的喜事:昨夜玄宗皇帝新授予她道篆,名号曰太真。“太真含笑入帘来”,一“含笑”一“入帘”,作者敏感地捕捉到杨贵妃两个细微的动作,其内心的得意与不露声色,令人浮想联翩。不过,此处明褒暗贬,诗人对杨贵妃举止轻薄风骚的讽刺亦彰显于字里行间。

第二首则通过对虢国夫人觐见唐玄宗时情景的描写,讽刺二人间的暧昧关系与虢国夫人的得意忘形之态。首句写虢国夫人受到皇帝的恩宠兴冲冲觐见的情景。“承主恩”表面上写虢国夫人收到觐见之圣旨,实则暗讽她与皇帝关系暧昧。“平明骑马入宫门”,意指天刚亮就骑马进入宫门。为何天刚亮就要入宫门?一是凸显虢国夫人觐见的心切,二是暗讽唐玄宗为接见虢国夫人而耽误了朝政。“骑马入宫门”之句,表明虢国夫人享有自由出入宫禁的特权,这一细节描写,再次体现出虢国夫人的恃宠娇纵以及唐玄宗对其放任娇惯之态。三、四句则集中笔墨写虢国夫人“天然去雕饰”的美艳姿态。据说,虢国夫人“不施妆粉,自炫美艳,常素面朝天”(宋乐史《杨太真外传》)。虢国夫人能“淡扫蛾眉见至尊”,既表明虢国夫人对自身美貌的充分自信,同时也揭示出她刻意献媚邀宠的傲娇心理。

这组诗属于典型的讥刺诗,但后世评价却大相径庭。一种意见认为“此赋实事,讽刺自见”(明唐汝询《唐诗解》),另一种意见则批评其“讽刺轻薄,绝无诗品”(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清人潘德舆甚至严厉批评此诗说:“前谓刺讥诗贵含蓄,论异代事犹当如此。臣子于其本朝,直可绝口不作诗耳。”(《养一斋诗话》卷三)客观上说,潘德舆没有真正理解此诗的高超艺术技巧与深刻讽刺之处,其批评不过是腐儒之见。

作者:乐云
:乐云 主编.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380-381-382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96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10: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