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附录二:近体诗的格律常识
释义 附录二:近体诗的格律常识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律诗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押平声韵(韵脚落在每联的第二句末尾,从晚唐开始,首句用韵也成为风气);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长律自然也是近体诗。长律一般是五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除了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绝句比律诗的字数少一半。五言绝句只有二十字,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字。绝句实际上可以分为古绝、律绝两类。古绝可以用仄韵。即使是押平声韵的,也不受近体诗平仄规则的束缚。这可以归入古体诗一类。律绝不但押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在形式上它们就等于半首律诗。这可以归入近体诗。
  总括起来说:一般所谓古风属于古体诗,而律诗(包括长律)则属于近体诗。乐府和绝句,有些属于古体,有些属于近体。这里主要介绍近体诗的一些相关常识。
  一、律诗的平仄
  律诗每两句一联,每联依次有定名。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每一联中,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一联之中和联与联之间,需要遵从对与粘的原则。
  两联之间,上联的对句必须与下联的出句平仄相粘。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下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同上联对句第二字一致。如杜甫《春望》第二句“春”字是平声,第三句“时”字也跟着是平声。“粘”的规则是很严格的,如果没有做到的话,就叫“失粘”。
  一联之中,平仄需相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平仄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一)五律的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这相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字外加方框表示可平可仄。)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二)七律的平仄
  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仄上加平,平上加仄。试看下面的对照表:
  (1)平仄脚
  五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
  七言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平脚
  五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
  七言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脚
  五言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
  七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脚
  五言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
  七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平仄错综变化,可以换成七律的四种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书 愤

陆 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新城道中

苏 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二、绝句的平仄
  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这里我们就把两种绝句分开来说。
  (一)律绝
  律绝跟律诗一样,押韵限用平声韵脚,并且依照律句的平仄,讲究粘对。
  (1)五言绝句
  (甲)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乙)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听筝

李 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2)七言绝句
  (甲)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题画卷

范成大
  凿落秋江水石明,高枫老柳两滩横。
  君看叠巘云龙变,又有中宵雨意生。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乙)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跟律诗一样,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
  (二)古绝
  古绝既然是和律诗对立的,它就是不受律诗格律束缚的。它是古体诗的一种。凡合于下面的两种情况之一的,应该认为古绝:
  (1)用仄韵;
  (2)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当然,有些古绝是两种情况都具备的。
  律诗一般是用平声韵的,因此,律绝也是用平声韵的。如果用了仄声韵,那就是可以认为古绝。例如:

悯农(二首)

李 绅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从上面所引的三首绝句中,已经可以看出,古绝是可以不依律句的平仄的。李绅《悯农》的“春种”句一连用了三个仄声,“谁知”句一连用了五个平声。范仲淹的《江上渔者》用了四个律句,但是首联平仄不对,尾联出句不粘,也还是不合律诗的规则的。
  即使用了平声韵,如果不用律句,也只能算是古绝。例如:

静夜思

李 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疑是”句用“平仄仄仄平”,不合律句。“举头”句不粘,“低头”句不对,所以是古绝。
  五言古绝比较常见,七言古绝比较少见。现在试举杜甫的两首七言古绝为例:

三绝句(选二)

杜 甫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
  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
  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
  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第一首“惟残”句用“平平仄平仄仄仄”,“自说”句用“仄仄仄仄仄仄平”不合律句。尾联与首联不粘,而且用了仄声韵。第二首“纵暴”句用“仄仄仄仄平平平”,“妇女”句用“仄仄平仄平平平”,都不合律句。“殿前”句也不尽合。
  当然,古绝和律绝的界限并不是十分清楚的,因为在律诗兴起了以后,即使写古绝,也不能完全不受律句的影响。这里把它们分为两类,只是要说明绝句既不可以完全归入古体诗,也不可以完全归入近体诗罢了。

(据王力先生《诗词格律》整理改写)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96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9 14: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