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附录二:近体诗的格律常识 | |
释义 | 附录二:近体诗的格律常识 |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律诗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押平声韵(韵脚落在每联的第二句末尾,从晚唐开始,首句用韵也成为风气);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长律自然也是近体诗。长律一般是五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除了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绝句比律诗的字数少一半。五言绝句只有二十字,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字。绝句实际上可以分为古绝、律绝两类。古绝可以用仄韵。即使是押平声韵的,也不受近体诗平仄规则的束缚。这可以归入古体诗一类。律绝不但押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在形式上它们就等于半首律诗。这可以归入近体诗。 总括起来说:一般所谓古风属于古体诗,而律诗(包括长律)则属于近体诗。乐府和绝句,有些属于古体,有些属于近体。这里主要介绍近体诗的一些相关常识。 一、律诗的平仄 律诗每两句一联,每联依次有定名。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每一联中,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一联之中和联与联之间,需要遵从对与粘的原则。 两联之间,上联的对句必须与下联的出句平仄相粘。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下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同上联对句第二字一致。如杜甫《春望》第二句“春”字是平声,第三句“时”字也跟着是平声。“粘”的规则是很严格的,如果没有做到的话,就叫“失粘”。 一联之中,平仄需相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平仄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一)五律的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由这相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字外加方框表示可平可仄。) 春 望 杜 甫 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山居秋暝 王 维 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二)七律的平仄 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仄上加平,平上加仄。试看下面的对照表: (1)平仄脚 五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 七言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平脚 五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 七言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脚 五言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 七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脚 五言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 七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平仄错综变化,可以换成七律的四种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书 愤 陆 游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新城道中 苏 轼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二、绝句的平仄 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这里我们就把两种绝句分开来说。 (一)律绝 律绝跟律诗一样,押韵限用平声韵脚,并且依照律句的平仄,讲究粘对。 (1)五言绝句 (甲)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登鹳雀楼 王之涣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乙)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听筝 李 端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2)七言绝句 (甲)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题画卷 范成大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乙)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跟律诗一样,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 (二)古绝 古绝既然是和律诗对立的,它就是不受律诗格律束缚的。它是古体诗的一种。凡合于下面的两种情况之一的,应该认为古绝: (1)用仄韵; (2)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当然,有些古绝是两种情况都具备的。 律诗一般是用平声韵的,因此,律绝也是用平声韵的。如果用了仄声韵,那就是可以认为古绝。例如: 悯农(二首) 李 绅 江上渔者 范仲淹 从上面所引的三首绝句中,已经可以看出,古绝是可以不依律句的平仄的。李绅《悯农》的“春种”句一连用了三个仄声,“谁知”句一连用了五个平声。范仲淹的《江上渔者》用了四个律句,但是首联平仄不对,尾联出句不粘,也还是不合律诗的规则的。 即使用了平声韵,如果不用律句,也只能算是古绝。例如: 静夜思 李 白 “疑是”句用“平仄仄仄平”,不合律句。“举头”句不粘,“低头”句不对,所以是古绝。 五言古绝比较常见,七言古绝比较少见。现在试举杜甫的两首七言古绝为例: 三绝句(选二) 杜 甫 第一首“惟残”句用“平平仄平仄仄仄”,“自说”句用“仄仄仄仄仄仄平”不合律句。尾联与首联不粘,而且用了仄声韵。第二首“纵暴”句用“仄仄仄仄平平平”,“妇女”句用“仄仄平仄平平平”,都不合律句。“殿前”句也不尽合。 当然,古绝和律绝的界限并不是十分清楚的,因为在律诗兴起了以后,即使写古绝,也不能完全不受律句的影响。这里把它们分为两类,只是要说明绝句既不可以完全归入古体诗,也不可以完全归入近体诗罢了。 (据王力先生《诗词格律》整理改写)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96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