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附录三:唐代诗人年表
释义 附录三:唐代诗人年表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618戊寅高祖武德 元三月,许善心卒。八
  月,薛道衡为上开
  府、临河县公。
五月,李渊称帝,国号
  唐,置国子学、太学。
  九月,魏徵归唐。十
  一月,王通卒。
619己卯王绩以秘书省正字
  待诏门下省。
  骆宾王约生于此年。
裴行俭生(-682)。
621辛巳秦王李世民置修文
  馆,延“十八学士”。
  阎立本为之画,褚亮
  为之赞。
九月,放太常乐工
  为民。
622壬午令狐德棻与陈叔达
  等受诏撰《艺文类
  聚》。
颜师古等始撰《隋
  书》。
624甲申《艺文类聚》已撰
  100卷。
  薛收卒。
武则天生。
625乙酉王度约卒于本年。高祖敕三教先后:老、
  孔、释。
626丙戌三月,改修文馆为弘
  文馆。本年,孔颖达
  为国子博士。魏徵
  作《述怀诗》。
正月,更定雅乐。六
  月,李世民发起玄武
  门之变。高祖传位李
  世民。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627丁亥太宗贞观 元上官仪中进士,召授
  弘文馆直学士。
  王绩因疾罢门下省,
  旋调太乐署为太乐
  丞,随后弃官。著
  《醉乡记》、《五斗先
  生传》。
正月,改元,更定律
  令。李百药为中书舍
  人,受诏撰《齐书》。
  孔颖达封曲阜县男。
628戊子时议裂土与子弟功
  臣,李百药上《封建
  论》,太宗纳其言
  而止。
立孔子庙堂于国学,
  以孔子为先圣,大征
  天下儒士以为官学。
629己丑魏徵奏引学者校定
  四部书,充实秘府
  图籍。
太宗命令狐德棻与岑
  文本修《周史》,李百
  药修《齐史》,姚思廉
  修《梁史》、《陈史》,魏
  徵修《隋史》。
  玄奘赴印度求取经书。
630庚寅卢照邻约生于此年。李善约生于此年。
631辛卯九月,魏徵上《群书
  治要》。
道士成玄英奉召
  入京。
634甲午四月,康国献狮子,
  诏虞世南为之赋。
十二月,李靖以疾
  辞官。
636丙申 房玄龄、魏徵上梁、
  陈、齐、周、隋五代史。
  李百药撰《齐史》成。
  玄奘在印度见戒日王。
638戊戌十二虞世南卒。令狐德棻、高士廉等
  上《氏族志》。
  孔颖达拜国子祭酒。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639己亥十三傅弈卒。房玄龄为太子少师。
640庚子十四太宗亲临国学观释
  奠,命孔颖达讲《孝
  经》。孔颖达上《释
  奠颂》。
二月,高丽等国遣使
  来学。命孔颖达等撰
  定《五经正义》,以资
  讲习。诏求前代名儒
  子弟。
641辛丑十五十二月,二十五日,
  《文思博要》撰成,凡
  一千二百卷。高士
  廉作序,参与修撰者
  有魏徵、杨师道、吕
  才、房玄龄、褚遂良等。
文成公主出嫁吐蕃。
  欧阳询卒。
642壬寅十六卢照邻约十三岁,离
  幽州范阳,南下游于
  淮南等地。
孔颖达编撰《五经正
  义》成,凡一百八
  十卷。
643癸卯十七魏徵卒。
  谢偃卒。
太宗下诏举孝廉茂才
  异能之士。孔颖达以
  年迈致仕。高丽遣使
  求道教,唐派道士往,
  赠以《道德经》。
644甲辰十八王绩卒。
  李峤生。
令狐德棻奉诏撰《晋
  书》。
645乙巳十九四月,岑文本卒于幽
  州。是年,褚亮卒。
正月七日,玄奘返国,
  抵达长安。二月,玄
  奘往赴洛阳谒见太
  宗,奉命撰《西域记》。
  此年,颜师古从驾东
  巡,病卒。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646丙午二十《晋书》成。太宗自
  著宣、武二帝及陆
  机、王羲之四论,总
  题御撰,凡一百三
  十卷。
  杜审言约生于此年。
玄奘上呈所译佛经五
  部及所撰《西域记》。
647丁未二十一杨师道卒。高士廉卒。
648戊申二十二苏味道生。
  李百药卒。
褚遂良为中书令。
  房玄龄卒。
  孔颖达卒。
649己酉二十三卢照邻是年前后为
  邓王元裕典签。
太宗李世民卒。
650庚戌高宗永徽 元王勃约生于此年。
  杨炯生。
令狐德棻受诏撰定律
  令,复为礼部侍郎,兼
  弘文馆学士,监修国
  史及《五代史志》。
651辛亥刘希夷约生于此年。诏改《五经正义》。
652壬子 正月,褚遂良为吏部
  尚书。是年,玄奘请
  于慈恩寺建石浮图塔
  安置西域带回的经象
  和舍利。
653癸丑崔融生。颁孔颖达《五经正义》
  于天下,明经依此
  考试。
656丙辰显庆 元皇后武则天作《外戚
  诫》。
  宋之问、沈佺期约生
  于此年。
五月,太尉长孙无忌
  进史官所撰梁、陈、
  周、齐、隋《五代史志》
  三十卷。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658戊午九月,李善上《文选注》。
  十月,许敬宗等上
  《文馆词林》。
  王勃九岁,作《指瑕》
  言颜师古《汉书注》
  之失。
正月,长孙无忌等修
  《新礼》成,凡一百三
  十卷,二百五十九篇。
659己未杨炯十岁,应神童
  举,待制弘文馆。
  贺知章生。
二月,高宗亲自策试
  举人。
660庚申骆宾王约于此年始
  为道王元庆府属。
  诗僧王梵志约卒于
  此年。
  张若虚约生于此年。
约生于此年。
661辛酉显庆 六
  龙朔 元
陈子昂生。刘知几生。
662壬戌王勃年十三,在长安。
  上官仪加银青光禄
  大夫、西台侍郎,兼
  弘文馆学士如故。人
  学其诗,号“上官体”。
改诸司及百官名,改
  三省为三台。
663癸亥王勃年十四,应幽素
  科试,中第,授朝散
  郎,为沛王府修撰。
 
664甲子麟德 元王勃作《上刘右相书》。
  骆宾王作《上司列太
  常伯启》。
  李峤年二十,登进士
  第,为安定尉。
  卢藏用约生于此年。
造老子像。
  上官仪因罪武后,下
  狱而死。
  玄奘卒。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666丙寅乾封 元王勃上《宸游东岳
  颂》。东都造乾元
  殿,作《乾元殿颂》。
正月,高宗至曲阜,祀
  孔子。二月,高宗至
  亳州,祀老子。
667丁卯苏味道举进士中第,
  转咸阳尉,时年二
  十岁。
张说生。
668戊辰乾封 三
  总章 元
 释道世编《法苑珠
  林》成。
669己巳王勃戏为《檄英王鸡
  文》,触怒高宗,被斥
  出沛王李贤府。
  卢照邻为新都尉,自
  长安赴蜀,时年三十五。
  王义方卒。
 
670庚午总章 三
  咸亨 元
卢照邻与王勃同在
  蜀。三月宴于曲水,
  重九同登玄武山,作
  诗唱和。
  骆宾王约于此年谪
  戍西边,李峤作《送
  骆奉礼从军诗》。
  杜审言登宋守节榜
  进士。
三月,改元。
671辛未六月,王勃在蜀之梓
  潼,南江泛游,作《梓
  潼南江泛游序》。
  冬,返长安参选,作
  《上吏部裴侍郎启》。
正月,阎立本随高宗
  至东都洛阳。是年为
  中书令。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672壬申骆宾王居蜀,后赴
  云南。
  卢照邻约于此年辞
  新都尉,居陕西郿县
  太白山中。
许敬宗卒。
673癸酉卢照邻卧病长安,骆
  宾王于成都作《艳情
  代郭氏赠卢照邻》。
阎立本卒。
674甲戌咸亨 五
  上元 元
骆宾王约于此年自
  蜀返京。
十二月,诏习《老子》,
  举明经者加试《老子》。
675乙亥沈佺期、宋之问、刘
  希夷登郑益榜进士。
  王勃往交趾探父,作
  《采莲赋》。
武后令文学之士撰
  《列女传》、《臣轨》、
  《百僚新戒》、《乐书》,
  密令参决奏疏,以分
  宰相之权,时号“北门
  学士”。
676丙子上元 三
  仪凤 元
秋,王勃探父途中,
  作《滕王阁序》。后
  扬帆渡海,悸而卒,
  时年二十七。
  是年,杨炯制举登科。
十二月,皇太子李贤
  上所注《后汉书》。
677丁丑杨炯为校书郎,在长
  安。有《晦日药园诗
  序》。
刘知几读遍群史,年
  仅十七。其父刘藏器
  为比部员外郎。
678戊寅骆宾王蒙冤入狱。
  张九龄生。
  李邕生。
七月,侍臣和高宗效
  柏梁体七言诗。是
  年,诏令《道德经》并
  为上经,贡举人皆须
  兼通。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679己卯仪凤 四
  调露 元
十月,杨炯作《从弟
  去溢墓志铭》。
  张登进士第。
  骆宾王遇赦获释。
  刘希夷约于此年被
  害,时年二十九。
八月,裴行俭征西突
  厥,苏味道随行,为管
  记。杜审言作《赠苏
  味道》为之送行。
680庚辰调露 二
  永隆 元
秋,骆宾王为临海丞。
  卢照邻此年前后作
  《释疾文》三篇,此后
  寓居洛阳龙门山。
是年,刘知几登进士
  第,获授嘉县主簿。
681辛巳永隆 二
  开耀 元
七月,薛元超表荐杨
  炯、郑祖玄、崔融等
  为崇文馆学士。杨
  炯迁詹事司直。
 
682壬午开耀 二
  永淳 元
秋,杨炯作《庭菊
  赋》。崔融作《瓦松
  赋》。
  陈子昂进士及第。
裴行俭卒。
684甲申中宗嗣圣 元
  睿宗文明 元
  则天光宅 元
骆宾王作《为徐敬业
  讨武瞾檄》。十一
  月,徐敬业兵败被
  杀,骆宾王下落
  不明。
  陈子昂游洛阳,献书
  阕下。武后奇其才,
  拜麟台正字。
正月,改元嗣圣。二
  月,改元文明。三月,
  李贤被迫自杀。十二
  月,薛元超卒。杨炯
  作《祭汾阴公文》。
685乙酉垂拱 元秋,杨炯坐从祖弟从
  徐敬业起兵之累,被
  贬为梓州司法参军。
 
688戊子王之涣生。张说授太子校书。
  高僧鉴真生。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689己丑永昌 元
  载初 元
李善卒。
  卢照邻卧病十余年,
  约此年自沉。
  孟浩然生。
正月,大赦,改元载
  初,大酺七日。杜审
  言时任江阴县丞,作
  《大酺》为之庆贺。
  苏颋进士及第。
  张说制举登科。
690庚寅武周天授 元杨炯在洛阳,与宋之
  问分直于习艺馆。
  李颀生。
武后亲策贡士,殿试
  自此始。
692壬辰天授 三
  如意 元
  长寿 元
七月,杨炯献《盂兰
  盆赋》,约于此年出
  为盈川令。
四月,改元如意。
  九月,改元长寿。
693癸巳 杨炯仍在盈川任,此
  后不久卒官。
正月,罢举人习《老
  子》,改习武后之《臣
  轨》。
696丙申天册万岁 二
  万岁登封 元
  万岁通天 元
七月,陈子昂作《送
  著作佐郎崔融等从
  梁王东征》,杜审言
  作《送崔融》。崔融
  作《留别杜审言并呈
  洛中旧游》。
元德秀生。
697丁酉万岁通天 二
  神功 元
陈子昂作《登幽州台
  歌》。
  张九龄进士及第。
 
698戊戌圣历 元杜审言由洛阳丞贬
  为吉州司户参军。
  陈子昂作《送吉州杜
  司户审言序》。
  陈子昂解官归乡侍亲。
  王昌龄约生于此年。
九月,苏味道为凤阁
  侍郎,同凤阁鸾台平
  章事。十月,李峤、姚
  崇迁同凤阁鸾台平章
  事,兼修国史。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699己亥圣历 二吉州司户参军杜审
  言与司马周季重、员
  外司户郭若讷不和,
  被系下狱,将杀之。
  其子杜并刺杀周季
  重,左右杀并。杜审
  言免官归东都,作祭
  文。苏颋作墓志铭。
  祖咏生。
刘知几任定王府曹
  仓。武后令张昌宗与
  李峤、刘知几、宋之问
  等二十六人同修《三
  教珠英》。
701辛丑大足 元
  长安 元
王维生。
  李白生。
  沈千运约生于此年。
  丘为约生于此年。
正月,改元大足。七
  月,苏味道按察幽州、
  平州等地。十一月十
  二日,《三教珠英》一
  千三百卷成。
702壬寅陈子昂为县令段简
  所诬,下狱,忧愤而
  卒,时年四十二。
刘知几以著作佐郎兼
  修国史,寻迁左史,撰
  起居注。
704甲辰崔颢约生于此年。刘知几擢拜凤阁舍
  人,作《刘氏家史》、
  《谱考》。
705乙巳中宗神龙 元正月,宋之问、杜审
  言、沈佺期等被流放
  岭外。沈佺期作《遥
  同杜员外审言过
  岭》,宋之问作《至端
  州驿见杜五审言沈
  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
  无竞题壁慨然成咏》。
二月,诏令贡举人停
  习《臣轨》,仍习《老
  子》。
  十月,改弘文馆为修
  文馆。
  张说为兵部员外郎,
  累迁工部、兵部二侍
  郎,以母丧免。李峤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是年,李白五岁,随
  父自中亚碎叶迁居
  四川绵州昌隆县青
  莲乡。
  苏味道卒。
征拜吏部侍郎,后迁
  吏部尚书,进封县公。
706丙午沈佺期任起居郎,作
  《喜赦》。
  宋之问擢为鸿胪主簿。
  杜审言授国子监主簿。
  崔融卒。
  高适约生于此年。
李峤代韦安石为中
  书令。
707丁未神龙 三
  景龙 元
储光羲生。刘知几转太子中允,
  兼修国史。
708戊申杜审言约卒于此年。萧颖士生。
709己酉王维九岁。知属辞,
  工草隶,娴音律,深
  得歧王器重。
  宋之问贬为越州长史。
  刘长卿约生于此年。
颜真卿生。
710庚戌景龙 四
  殇帝唐隆 元
  睿宗景云 元
宋之问徙配钦州。
  李邕拜左台殿中侍
  御史,改户部员外
  郎,后贬崖州舍城
  丞。王瀚进士及第。
仲春,刘知几撰成《史
  通》二十卷。六月,上
  官婉儿与韦后为乱兵
  所杀。七月,李峤出
  为怀州刺史。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712壬子太极 元
  延和 元
  玄宗先天 元
正月一日,杜甫生。
  王湾进士及第。
  宋之问卒。
张说授尚书左丞,罢
  政事,为东都留守。
  苏颋袭封许国公。
713癸丑先天 二
  开元 元
七月,卢藏用卒。
  张说为检校中书令,
  封燕国公。后贬相
  州刺史,徙岳州。作
  《五君咏》。
三月,刘知几等修《姓
  氏系录》成。诏令
  刊之。
  李峤卒。
  薛稷卒。
  郭震卒。
714甲寅沈佺期卒。魏知古罢知政事。
  徐洪卒。
715乙卯岑参约生于此年。
  李华生。
  柳浑生。
魏知古卒。
  刘知几迁左散骑
  常侍。
716丙辰 十一月十四日,刘知
  几等上所撰《睿宗实
  录》、《则天实录》、《中
  宗实录》,共七十卷。
717丁巳九月九日,王维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弟》。
  皇甫冉约于此年生。
 
718戊午贾至生。二月,征隐士卢鸿。
  张说任幽州都督。
719己未元结生。
  岑参始读书,时年
  五岁。
  李嘉祐约生于此年。
张说为检校并州大都
  督府长史兼天兵军大
  使,兼修国史。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720庚申李白漫游蜀中。
  岑参随父往晋州。
  王翰约于此年举直
  言极谏科,调任昌乐
  尉,举超拔群类科。
  张若虚约卒于此年。
正月,苏颋为礼部尚
  书,罢知政事,寻检校
  益州大都督长史,按
  察节度剑南诸州。
721辛酉高适长安求仕不遇,
  北上蓟门,漫游燕、
  赵间。时年二十。
  王维举进士,为太乐
  丞,因伶人舞黄狮子
  事,贬为济州司仓参
  军。时年二十一。
四月,玄宗于含元殿
  亲自策试举人。九
  月,张说为兵部尚书,
  同中书门下三品。十
  一月,刘知几因其子
  犯事流配,诣执政诉
  理,上怒贬之为安州都
  督府别驾。卒于贬所。
722壬戌四月,张说兼知朔方
  军节度大使。闰五
  月,张说往朔方军巡
  边,玄宗作《送张说
  巡边》。张九龄、贺
  知章、王翰等各作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
  巡边》。
  是年,张说兼任丽正
  殿修书使,奏请贺知
  章、徐坚等入书院同
  撰《六典》、《文纂》等。
六月,玄宗注《孝经》,
  颁于天下。十一月,
  刘知几次子上《史
  通》,玄宗盛赞。
  吕向召入翰林,兼集
  贤院校理。奏《美人
  赋》讽帝选秀及校猎。
  帝善之,屡进官。向
  以李善《文选注》为
  繁,与吕延济、刘良、
  张铣、李周翰等更为
  诂解,时称“五臣注”。
723癸亥十一秋,高适于长安作
  《同崔员外綦毋拾遗
  九日宴京兆李士曹》。
  是岁,岑参九岁,始
  属文。
五月,置丽正书院,聚
  文学之士修书或侍
  讲。贺知章入丽正书
  院,修撰《六典》、《文
  纂》。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724甲子十二祖咏登杜绾榜进士。
  杜甫在洛阳,常出入
  于歧王宅邸,得闻李
  龟年妙声。
 
725乙丑十三贺知章迁礼部侍郎,
  后因故改授工部侍
  郎,兼秘书监同正
  员。寻迁太子宾客、
  银青光禄大夫兼正
  授秘书监。
  崔颢在相州上书张
  说荐樊衡。
  独孤及生。
  顾况约生于此年。
四月,改集仙殿为集
  贤殿,丽正殿书院为
  集贤殿书院。内五品
  以上称学士,六品以
  下为直学士。张说为
  集贤殿书院学士,知
  院事。
  怀素生。
726丙寅十四储光羲、綦毋潜、崔
  国辅同登严迪榜进
  士,同举县令。
正月,令张说修“五
  礼”。四月,张说罢相。
  张九龄罢相,出为冀
  州刺史。
  严武生。
727丁卯十五王昌龄、常建同登李
  嶷榜进士。昌龄授
  官为秘书省校书郎。
  李白此年前后至湖
  北安陆。
二月,张说致仕。三
  月,张九龄为洪州都
  督,直至开元十八年
  七月。七月,苏颋卒。
  时与张说称“燕许大
  手笔”。
728戊辰十六孟浩然至长安求仕。
  李白成婚,定居湖北
  安陆。
八月,张说上《开元大
  衍历》。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729己巳十七岑参移居河南登封太
  室别业。
  孟浩然在京结交张九
  龄、王维等,是年或次
  年离开长安,作《初出
  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
  书》。
二月,张说复为尚书
  左丞相。
  五月,徐坚卒。
730庚午十八杜甫始游晋。
  李白赴长安求仕,不
  遇而归。
  孟浩然漫游吴越。
  岑参此后移居河南
  颍阳。
  高适此年左右充军
  燕地。
  张志和约生于此年。
  柳冕约生于此年。
正月,加左丞相张说
  开府仪同三司。十二
  月,张说卒。
731辛未十九高适此年来往于东
  北边陲之地。
  王昌龄为秘书监校
  书郎。
正月,吐蕃求《毛诗》、
  《礼记》、《春秋》。三
  月,张九龄入京,授秘
  书少监。
732壬申二十高适作《信安王幕府
  诗》以求援引,无果。
  作《蓟门行五首》。
  王之涣流寓蓟门,后
  任文安县尉至卒。
  崔颢此年前后宦游
  河东定襄一带。
九月,中书令萧嵩上
  《开元新礼》。
733癸酉二十一刘长卿、刘眘虚、元
  德秀登进士第。
  高适寓蓟门,访王之
  涣等旧友。后转赴
  长安谋取出路。
正月,制令士庶家藏
  《老子》,贡举人减《尚
  书》、《论语》策,加《老
  子》策。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734甲戌二十二王维擢为右拾遗。
  李白与元丹丘隐
  嵩山。
  王昌龄、刘眘虚举博
  学宏词科。
  王昌龄任汜水尉。
  岑参至长安上书
  求仕。
  高适一路漫游至
  宋州。
五月,张九龄为中书
  令。七月,遣张九龄
  充河南开稻田使。八
  月,遣张九龄于许、
  豫、陈、亳等州置
  水屯。
  玄宗亲注《金刚经》。
735乙亥二十三萧颖士、李华、贾至、
  李颀、邹象先同登贾
  季邻榜进士。
  高适长安应制科试,
  无成。
  杜甫赴京兆贡举,
  不第。
  李白游太原。
  李颀任新乡县尉。
张九龄进封始兴伯。
  玄宗注《老子》。
  杜佑生。
736丙子二十四杜甫始游齐、赵。
  高适在长安与张旭、
  颜真卿等人交游。
张九龄上《千秋金鉴
  录》。
  颜真卿举拔萃科,授
  朝散郎、秘书省著作
  局校书郎。
737丁丑二十五高适、王之涣、王昌
  龄宴游于旗亭。
  王维任监察御史,入
  河西节度使幕。
  李白移居任城。
  张九龄辟孟浩然为
  从事。
  韦应物生。
四月,张九龄为李林
  甫谗,贬为荆州长史。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738戊寅二十六高适在长安,作《燕
  歌行》。
  钱起游荆州,作《奉
  和张荆州巡农晚
  望》。
立忠王屿为太子,改
  名亨。
739己卯二十七秋,高适游于梁宋及
  山东一带。至汶上,
  结交杜甫,有诗《东
  平路作三首》。
  王昌龄谪岭南,于襄
  阳会孟浩然,孟浩然
  作《送王昌龄之岭南》。
追赠孔子为文宣王。
740庚辰二十八王昌龄北归,重游襄
  阳,访孟浩然。冬,
  谪为江宁丞。
  高适游相州,作《题
  尉迟将军新庙》。
  杜甫作《登兖州城
  楼》、《望岳》等诗。
  孟浩然约于此年卒。
  戎昱生。
春,张九龄省亲南归。
  五月,卒。
741辛巳二十九夏,李颀离新乡尉
  任,归居颍阳,与王
  维、高适、王昌龄等
  交往。王昌龄任江
  宁丞,与李颀以诗
  酬别。
  岑参游河朔。
  高适居淇上。
  杜甫成婚。作《房兵
  曹胡马》等诗。
  王维与储光羲此年
  前后隐居终南山。
诏令两京、诸州置玄
  元皇帝庙。
  杜佑始读书,时年
  七岁。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742壬午玄宗天宝 元王之涣卒。
  高适离淇上,至滑台。
  李白隐居剡中。因
  吴筠与贺知章荐,玄
  宗下诏征赴长安,命
  供奉翰林。
  杜甫应进士不第。
  丘为登进士第。
  萧颖士补秘书正字。
二月,庄子号为南华
  真人,文子号通玄真
  人,列子号冲虚真人,
  庆桑子号洞虚真人。
  颜真卿、崔明允举文
  词秀逸科。
743癸未春,高适在滑台,后
  返睢阳。
  十二月,贺知章因病
  辞官。
  岑参在长安,作《感
  旧赋》。
命崇文馆学士于三元
  日讲《道德》、《南华》
  诸经。
  李华举博学鸿词科,
  为科首。
744甲申三月,李白离长安,
  再度漫游。于洛阳
  遇杜甫,于汴州遇高
  适,三人同游梁园。
  春,高适往来于睢
  阳、陈留间。夏,李
  白、杜甫、高适同游
  梁、宋。
  夏秋,高适与李白、
  杜甫同登琴台,于孟
  诸泽纵猎。
  是年,贺知章卒。
正月,玄宗遣左右相
  以下官别贺知章于长
  乐坡,玄宗赋诗相赠。
  十二月,诏民间家藏
  《孝经》一本。
745乙酉秋,高适从单父至襄
  贲,寓居樊氏家,后
  赴洛阳。
  王昌龄贬龙标尉。
  杜甫复游齐鲁。
  此年,李白南游江
  浙,北至燕赵,随而至
  齐鲁,与杜甫同游。
册封杨太真为贵妃。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746丙戌春,李白约于此时作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遥有此寄》。夏,高
  适奉李邕召赴临淄,
  于临淄与李白、杜甫
  相聚。此后再无聚
  首。秋,高适随李邕
  至北海郡。
  杜甫至长安,与王维游。
  元结游隋河,至淮
  阴,作《闵荒诗》,时
  年二十八。
  独孤及游梁宋,遇贾
  至、高适。
  祖咏约卒于此年。
正月,改《礼记·月
  令》为《时令》。
  颜真卿作《述张长史
  笔法十二意》专论
  书法。
  灵澈生。
747丁亥春,高适在东平,归
  睢阳。冬,于宋中遇
  董令望等人。作诗
  《别董大》、《宋中别
  李八》等。
  杜甫作《春日忆李
  白》等诗。
  元结以文辞待制阕
  下,作《二风诗》十
  篇,《皇谟》三篇。
正月,李邕为李林甫
  诬陷,被杖杀。
  颜真卿迁监察御史。
748戊子王维辋川别墅成,尝
  与裴迪游咏其间。
  元结游长安,作《丐
  论》以讽当道者。
  高适居睢阳,甚穷
  困。后由宋州刺史
  张九皋推荐,举有道
  科。有诗《别王彻》、
  《酬裴秀才》等。
颜真卿赴河陇,充河
  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
  使,岑参作《胡笳歌送
  颜真卿使赴河陇诗》。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贾至约于此年离单
  父尉,赴长安。
  卢纶生。
  李益生。
 
749己丑春,高适在睢阳;夏,
  至长安,授封丘尉。
  赴封丘途中与李颀
  相见。
  岑参因安西节度使
  高仙芝表荐,为右威
  录事参军,充节度使
  幕府掌书记,赴
  安西。
  萧颖士约此年前后
  任集贤殿校理。后
  调为广陵参军事。
  綦毋潜约卒于此年。
颜真卿充河东朔方军
  试覆屯交兵使。
  吴兢卒。曾撰《唐
  史》、《武后实录》、《贞
  观政要》等。
750庚寅春,杜甫至长安,与
  广文馆博士郑虔交
  往甚密。
  高适任封丘尉,萌去
  职之念,作《封丘
  县》、《封丘作》等诗。
  秋,高适送兵清夷,
  与沈千运遇于濮阳。
  后经河间、博陵继续
  北上。冬,高适抵
  蓟北。
  刘方平登进士第。
十二月,颜真卿迁侍
  御史。
751辛卯正月,杜甫进上《三
  大礼赋》。
  三月,岑参任高仙芝
  幕府,至武威。
夏,高仙芝兵败还朝,
  岑参渐次东归,六月
  至临洮,秋初至长安。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春,高适离蓟北,经
  河、淇回封丘。
  秋,杜甫作《九日寄
  岑参》。
  钱起进士及第,此后
  任秘书省校书郎至
  天宝末年。
  元结作《系乐府十二
  首》。
  韦应物在长安,为玄
  宗侍卫至天宝末。
  李颀卒。
  孟郊生。
 
752壬辰十一秋,高适去职至长
  安,与崔颢、储光羲、
  岑参、杜甫等唱和。
  杜甫与高适、岑参、
  储光羲、薛据登慈恩
  寺塔。
  冬,杜甫送高适去河
  西节度使幕。
  李白北游幽燕,后归
  梁园。
  钱起任校书郎。
三月,颜真卿任武部
  员外郎。
  杜佑补济南参军、剡
  县丞,时年十八。
753癸巳十二春,杜甫作《丽人行》。
  夏,高适赴河西谒节
  度使哥舒翰,不遇,
  转至陇右,始入幕。
  殷璠编选《河岳英灵
  集》成书。
颜真卿出为平原郡
  太守。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754甲午十三春,李白在广陵。遇
  魏颢,同舟入秦淮,
  上金陵。
  岑参充安西北庭节
  度使判官。五月,作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
  出师西征》。
  夏,高适随哥舒翰入
  朝,与杜甫相聚。秋
  回河西节度幕府,杜
  甫作《送高三十五书
  记》。
  杜甫奏赋三篇,玄宗
  使待制集贤院,试文
  章,擢河西尉,不就,
  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崔颢卒。
元德秀卒。
  陆贽生。
  元结进士及第。
  独孤及举洞晓玄经科。
755乙未十四春,岑参在轮台,间
  至北庭。
  十一月,杜甫往奉先
  县省亲,作《自京赴
  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刘长卿在苏州长洲
  尉任。
  十二月,高适任左拾
  遗,转监察御史,佐
  哥舒翰守潼关。
  李白居宣城。
十月,颁《御注老子》
  和《义疏》于天下。
  颜真卿以平原太守为
  兵部员外郎,时安禄
  山反,河朔尽失,独平
  原城守具备。
756丙申玄宗天宝十 五
  肃宗至德 元
李白避乱南奔。三
  月至宣城。十二月,
  李白入永王李璘幕。
  杜甫自奉先归京,五
  月,避乱于奉先,携
正月,安禄山称大燕
  皇帝,建元圣武。
  六月,李华时为哥舒
  翰掌书记,被叛军所
  获,授以凤阁舍人。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家往白水。七月,自
  白水携家赴鄜州。
  八月,杜甫陷身长安
  贼中。九月,作诗
  《哀王孙》。十月,房
  琯兵败咸阳陈陶斜,
  杜甫作《悲陈陶》、《悲
  青坂》、《对雪》等诗。
  三月,王维在长安官
  给事中,后陷长安,
  被送置洛阳菩提寺,
  受伪职。
  九月,储光羲自长安
  南奔江汉。
  韦应物离家避乱。
  王昌龄年约六十七,
  为刺史阎丘晓所杀。
稍后,郑虔、卢象等陷
  落长安,受伪职。
  吴筠自嵩山避乱南
  来,栖止于庐山。
757三月,杜甫在长安,
  写有《春望》、《哀江
  头》等诗。五月,杜
  甫自长安间道至凤
  翔,授左拾遗。闰八
  月,杜甫回鄜州省
  亲,作诗《北征》、《羌
  村三首》等。十月,
  在鄜州,闻长安收
  复,作诗《收京三
  首》。后携家返长安。
  严维授诸暨尉。
  六月,岑参归凤翔,
  授右补阙。
  十月,王维、郑虔被
  囚宣阳里。
正月,安庆绪杀其父
  安禄山而代之。二
  月,永王璘兵败被杀。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三月,李白系浔阳狱
  中,秋,得崔涣、宋若
  思之力而出浔阳狱,
  入宋若思幕,至武
  昌,后居宿松。十二
  月,流夜郎。
  欧阳詹生。
 
758戊戌至德 三
  肃宗乾元 元
正月,王维责授太子
  中允。三月,得宋之
  问辋川别墅。
  刘长卿由长洲尉摄
  海盐令,旋罢。三
  月,系苏州狱。
  二月,王维、贾至为
  中书舍人。贾至作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
  僚友》,王维、杜甫、
  岑参等和之。
  本年春,杜甫为左拾
  遗,作有诗《洗兵
  马》、《曲江二首》等。
  高适左除太子少詹
  事。五月,赴洛阳太
  子少詹事分司任。
  五月,李白流夜郎,
  行至江夏。有《与史
  郎中钦听黄鹤楼上
  吹笛》等。九月,行
  至洞庭湖。冬,有诗
  《上三峡》。
  六月,杜甫出为华州
  司功参军。九月,杜
  甫过访蓝田。十二
  月,因事归东都。
九节度使合兵讨安
  庆绪。
  元结移家江州瀼溪。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759己亥三月,杜甫自东都归
  华州,有《新安吏》、
  《潼关吏》、《石壕
  吏》、《新婚别》、《垂
  老别》、《无家别》等。
  十月,杜甫由秦州取
  道凤州两当县赴成
  州。十二月,离同谷
  赴蜀。
  岑参由右补阙迁起
  居舍人。五月,赴虢
  州长史任。
  李白流夜郎,中途遇
  赦而返,东下江陵,
  有《早发白帝城》等。
  五月,往来江夏、汉
  阳间。
  刘长卿贬南巴尉,由
  苏州赴洪州,暂居余
  干。秋,作诗《余干
  旅舍》、《登余干古县
  城》等。后将赴南巴。
  王维在给事中任,钱
  起在蓝田,两人作诗
  唱和。
  五月,高适赴彭州刺
  史任。六月初,抵彭
  州。秋冬,与杜甫、
  裴霸、李岘诗文
  唱和。
  储光羲约本年卒。
九月,元结在长安,献
  《时议三篇》,授右金
  吾兵曹,充山南东道
  节度参谋。
  三月,九节度使兵败
  相州。史思明杀安庆
  绪,自立为皇帝。九
  月,再陷洛阳。
  权德舆生。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760庚子肃宗上元 元正月,李白自零陵北
  归,至岳州。春,在
  江夏。秋,至浔阳,
  复南入彭蠡。冬,在
  洪州建昌。
  春,杜甫在成都,卜
  居浣花溪,筑草堂。
  九月,至蜀州新津
  县,与裴迪同登新津
  寺。高适自彭州刺
  史转为蜀州刺史,与
  杜甫相聚。
  皎然访陆羽,时陆居
  苕溪。
萧颖士卒于汝南,年
  四十四。
  元结授监察御史里
  行。编《箧中集》。
  秋,独孤及在扬州,为
  江淮都统李峘掌
  书记。
  杨衡约本年生。
761辛丑正月,高适在蜀州刺
  史任。有《人日寄杜
  二拾遗》。
  三月,李白自江西东
  行至铜官,后复至宣
  城。六月,复东行。
  八月,欲从李光弼
  军,半道病还。冬,
  至当涂。
  春,杜甫在成都草
  堂。有《春夜喜雨》
  等。自春至夏,有诗
  《戏为六绝句》、《江
  畔独步寻花七绝
  句》、《绝句漫兴九
  首》等。
三月,史思明为其子
  史朝义所杀。
  独孤及避刘展乱至信
  州玉山,二月在洪州,
  三月归越。
  元结为荆南节度判
  官。作《大唐中兴
  颂》。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八月,作《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十一
  月,高适过访。
  刘长卿遇赦北归。
  秋,归苏州。
  七月,王维卒。
  孙逖卒,年六十五。
 
762壬寅肃宗宝应 元正月,杜甫在成都。
  三月,杜甫、严武游
  成都西城。五月,居
  成都草堂,严武
  过访。
  岑参由虢州长史改
  太子中允,充关西节
  度判官。九月,岑参
  为雍王李适掌书记,
  从至陕州。
  皎然由扬、楚一带返
  回湖州。
  春,刘长卿游杭、越,
  后奉使鄂渚。
  秋,李嘉祐由鄱阳令
  量移江阴令。后与
  皇甫冉、阎伯均相聚
  润州。
  郎士元在渭南尉任。
  十一月,李白作《临
  终歌》,卒于当涂,年
  六十二。
春,元结在荆南,为节
  度观察使留后。冬,
  元结知荆南节度留
  后,辞官归武昌樊上。
  九月,贾至在岳州。
  冬复召为中书舍人,
  北归经沔州。
  羊士谔生。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763癸卯肃宗宝应 二
  代宗广德 元
正月,岑参入京,供
  职御史台。秋,为祠
  部员外郎。杜甫在
  梓州,作诗《闻官军
  收河南河北》。
  二月,高适迁剑南西
  川节度使。
  李嘉祐在江阴令任,
  三月至润州。
  三月,杜甫在梓州。
  因送人至绵州,又至
  汉州、梓州。十月,
  在阆州。
  春,刘长卿返回淮
  南,路经安陆、穆陵
  关等地。夏,在扬州。
  卢象卒于武昌。
史朝义死,安史之
  乱平。
  正月,代宗令王缙进
  献王维文章,王缙作
  《进王维集表》,代宗
  作《答王缙进王维集
  表诏》。
  独孤及在江东。十一
  月,赴抚州南丰。
  李华被征召,至鄂州。
  夏,元结居武昌樊上。
764甲辰正月,岑参在京为考
  功员外郎,后转虞部
  郎中。
  二月,杜甫在阆州,
  诏授京兆功曹,未及
  成行;后闻严武复镇
  蜀川,乃归成都。六
  月,杜甫在成都严武
  幕,严武表荐为节度
  参谋。本年有《丹青
  引》。
  七月,元结在道州刺
  史任。有《舂陵行》、
  《贼退示官吏》。
  本年秋,刘长卿被奏
  为淮南从事,官殿中
  御史。
正月,李华在鄂州,诏
  征为司封员外郎,以
  疾不赴。九月,李华
  在洪州,为李岘从事,
  加检校吏部员外郎。
  本年冬,独孤及在江
  东,以左拾遗召。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765乙巳代宗永泰 元正月二十三日,高适
  卒于长安,年六十六。
  春,杜甫辞严武幕。
  四月,经嘉、戎等州
  离蜀。六月,至戎、
  渝诸州。八月,至忠
  州。九月,至云安。
  皇甫冉在徐州王缙
  幕为掌书记。
  卢纶本年前后应举
  长安,不第。
  春,李嘉祐归朝。严
  维为金吾卫长史佐幕。
  三月,岑参官库部郎
  中。十一月,出为嘉
  州刺史,行至梁州而还。
  秋,钱起为拾遗,罢
  官,归蓝田。
独孤及应召入京。二
  月,在长安任左拾遗。
  元结在道州刺史任,
  奉敕祭九疑山。六
  月,元结罢道州刺史
  北归。夏,在衡阳。
  严武卒于成都。
766丙午代宗永泰 二
  大历 元
二月,岑参入杜鸿渐
  幕,表为职方郎中兼
  侍御史。六月入蜀。
  七月达成都。
  皇甫曾在长安,官监
  察御史。
  三月,杜甫在云安,
  后移居夔州。作《秋
  兴八首》等。
  耿湋为周至尉,约本
  年春被替。
  九月,戎昱入蜀,客
  居罗江、成都。戴叔
  伦为湖南转运留后。
  张籍约本年生。
  王建约本年生。
李华在常州,作《常州
  刺史厅壁记》。
  五月,元结复授道州
  刺史,巡县至江华。
  李观生。
  令狐楚生。
  樊宗师约本年生。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767丁未正月,李嘉祐、韩翃
  在长安。
  三月,杜甫自夔州西
  阁迁居赤甲,后迁瀼
  西。七月,往来东
  屯、瀼西间。
  春,戎昱在成都。夏
  秋间,沿江出峡。韦
  应物不协于主司,乞
  求养疴。
  四月,刘长卿在长安
  官员外郎。岑参赴
  嘉州刺史任。
  王季友罢洪州李勉
  幕,此后一二年卒。
  吉中孚时为校书郎,
  秋,归楚州。卢纶、
  司空曙、李端等有诗
  送之。
  钱起、郎士元、李端
  同在长安,同作诗送
  李别驾还洪州,独孤
  及为序。
  戴叔伦至云安督赋,
  抵涪州。
元结在道州刺史任,
  赴衡州计事。
768戊申正月,李嘉祐在长
  安,官司勋员外郎。
  杜甫出峡。三月,至
  江陵。夏,在荆州。
  九月,在江陵,后移
  居公安。冬末,离开
  公安,至岳州。
秋,泸州刺史杨子琳
  作乱。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七月,岑参罢嘉州刺
  史,东归。
  秋,皇甫冉在长安,
  转官左补阙。韩翃
  拜访长安慈恩寺
  法振。
  李益年二十一,居嵩
  颍,应试不第。
  韩愈生。
 
769己酉正月,杜甫自岳州南
  行。三月,由谭州复
  至衡州。
  春,刘长卿归鄂州。
  岑参东归未成,旅寓
  成都。
  皎然居湖州苕溪
  草堂。
  七月,冷朝阳擢第后
  归上元。
  岑参寓居成都。冬
  卒,年五十五。
  秋,戴叔伦受辟于刘
  晏转运府,官监察
  御史。
  韦应物在长安,秋游
  江淮。
  孟云卿自扬州北归,
  此后一二年卒。
三月,独孤及在濠州,
  宴集于垂花坞。九
  月,因迁葬父母兄弟
  来洛阳,秋归濠州。
  四月,元结丁母忧,扶
  柩北返;再授容管经
  略使;元结坚辞,
  诏许。
770庚戌春,刘长卿至越州,
  与鲍防同泛若耶溪,
  后赴润州使院。秋,
  至扬州,再参淮南幕。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四月,杜甫在潭州,
  避臧玠之乱赴衡州。
  冬,自潭州北归。卧
  疾舟中,作诗《风疾
  舟中伏枕书怀三十
  六韵奉呈湖南亲
  友》,是为绝笔。卒,
  年五十九。旅殡
  岳阳。
  十二月,李嘉祐出为
  袁州刺史,取道扬
  州、润州。
  薛涛约本年生。
 
771辛亥二月,卢纶因元载之
  荐授,补阌乡尉。
  三月,戴叔伦在湖南,
  巡郴州、永州诸地。
  本年春,刘长卿在扬
  州。夏,徙鄂州为转
  运使判官、知淮西鄂
  岳转运留后。秋,出
  使湖南。冬,在潭
  州,有诗《逢雪宿芙
  蓉山主人》等。
  皇甫冉卒于丹阳,年
  五十四。
  李嘉祐赴袁州刺史任。
  五月,敦煌沙门弘忍
  抄王梵志《回波乐》
  等诗一百一十首。
  本年,樊晃在润州刺
  史任,采杜甫遗文二
  百九十篇,编为《杜
  甫小集》六卷,传于
  江左。
李华居楚州,风病
  目疾。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772壬子正月,白居易生于郑
  州新郑县。
  四月,贾至卒,年五
  十五。
  秋,皎然在湖州。十
  月,居湖州龙兴寺,
  追立远祖谢安碣。
  冬,戴叔伦入京为广
  文博士,与钱起、卢
  纶、李端同有诗送僧
  少微游蜀。
  李绅生。
  刘禹锡生。
四月,元结卒于京师,
  年五十四。
  陈润约本年卒于鄜城
  令。陈润为白居易之
  外祖。
  吕温生。
  李翱生。
773癸丑正月,耿湋官拾遗。
  顾况在温州备办盐务。
  春,韦应物罢河南府
  兵曹参军,居同德寺
  养疾。冬,自洛阳赴
  长安。
  韩翃罢滑州令狐漳
  幕,东归兖州,后复
  西归。
  卢纶在陕府户曹任,
  约本年,得罪系狱,
  后雪谤。
  柳宗元生。
李渤生。
774甲寅八月,张志和来湖
  州,谒见颜真卿,作
  《渔父词》五首。
  秋,耿湋在长安官左
  拾遗,秋,充括图书
  使赴江南。
五月,李华卒于楚州,
  年五十七。
  欧阳詹与林藻、林蕴
  兄弟偕隐于泉州莆田
  莆山,读书五载。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刘长卿在鄂州淮西
  鄂岳转运留后任,为
  吴仲孺所陷,贬睦州
  司马,秋至江、和
  诸州。
  李益在郑县主簿任,
  本年罢秩游华山。
 
775乙卯三月,耿湋奉使江南
  求书。
  春,刘长卿在睦州。
  秋,刘长卿被追赴苏
  州重推,经苗丕按
  覆,仍归州。
  秋,戎昱因谗去桂林
  幕,秋在湖南。
  任华在桂林,后不知
  所终。
  张谓卒,年约六
  十五。
  李幼卿约本年卒,年
  四十余。
  柳中庸卒于洪州。
 
776丙辰十一五月,司空曙与李端
  等游长安慈恩寺。
  秋,刘长卿在睦州司
  马任。
  夏侯审官宁国丞。
  冬,皎然至常州,居
  建安寺。
白行简生。
  皇甫湜约本年生。
  独孤申叔生。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777丁巳十二春,耿湋、司空曙官
  拾遗。
  张南史于本年后稍
  后春日卒于宣州。
  七月,韦应物在京兆
  功曹任,使云阳视察
  水灾。
  秋,刘长卿在睦州司
  马任。严维入河南
  严郢幕,枉道睦州会
  刘长卿。
  十二月,韩翃暂来长安。
  郎士元出守郢州。
独孤及卒于常州,年
  五十三。
  窦叔向因常衮推荐,
  自江阴令除左拾遗内
  供奉。
  沈传师生。
778戊午十三春,皎然南行,访秦
  系于越州。冬,秦系
  与妻离异,来睦州。
  秋,韦应物在鄠县令
  任,罢还。
  戴叔伦辞湖南转运
  留后东归。
  薛涛九岁,解声律,
  续《井梧》诗。
柳公权生。
779己未十四春,韦应物在鄠县
  令。七月,自鄠县令
  除栎阳令,谢病辞归
  善福精舍。
  李嘉祐闲居苏州。
  皎然来游。
  六月,高仲武选编
  《中兴间气集》。
  苗发约本年夏秋间卒。
  戴叔伦北游东都。冬,
  为转运使河南留后。
陈玄佑约本年作《离
  魂记》。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朱湾罢永平从事,隐
  居宣州东溪,又寓居
  宣州溧阳平陵,后假
  摄池州刺史。
  元稹生。
  贾岛生。
 
780庚申德宗建中 元正月,戴叔伦为河南
  转运留后,在汴州陪
  李勉唱和。五月,戴
  叔伦授婺州东阳令。
  三月,姚系自长安还
  河中。
  吉中孚以万年尉为
  黜陟使判官,使至
  太原。
  九月,李益入崔宁
  幕,从宁巡行朔野,
  历灵、盐、夏、丰诸州。
  秋,韩翃擢为驾部郎
  中、知制诰。
  张继卒于洪州。
  包佶授江州刺史,权
  盐铁转运。
  冬,韦应物寓居沣上
  善福精舍。
  李嘉祐此年前后卒
  于台州。
春,权德舆为韩洄所
  辟,授校书郎,为从
  事,旋即因韩洄改官
  而罢职。
  五月,常衮为福建观
  察使,赏识欧阳詹。
  六月,崔佑甫卒于相
  位,年六十。
  八月,梁肃在太子校
  书任,请告还吴。
  李翰居阳翟,编所作
  三十卷为《前集》。
781辛酉四月,于邵自礼部侍
  郎贬为桂林长史,行
  至湖南,有诗赠包佶。
  七月,刘长卿在随州
  刺史任。
春,包估为户部郎中,
  权盐铁使,在扬州。
  权德舆为包佶从事。
  窦叔向罢溧水令。稍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九月,权德舆在扬州
  盐铁使院,使杭州,
  又至睦州。
  秋,耿湋贬许州司参军。
  孟郊年三十一,曾至
  河阳。
  于鹄南来,访庐山。
  郎士元卒。
  姚合约生于此年。
后卒于京口,年五十二。
  十月,沈既济贬处州
  司户。作《枕中记》。
782壬戌春,韦应物官比部员
  外郎。四月,出为滁
  州刺史。
  四月,李益将赴幽州
  朱滔幕,值朱滔反,
  未成行。
  卢纶在长安。秋,行
  役至郿县太白山。
  秋,耿湋在河中。
  冬,自河中归秦。
  秦系北归湖州,与袁
  高、皎然游。
  十月,孟郊东归,逢
  战乱,阻于河南。
  冬,李端至凤翔,后
  次岐山。
  戴叔伦罢东阳令,赴
  曹王李皋湖南幕。
  司空曙滞荆南。
  严维约本年卒,年约
  六十六。
三月,武元衡下第,归
  郊居。
  李翰约本年卒,年五
  十四。
783癸亥春,刘湾卧疾长安,
  稍后卒。
  九月,耿湋自长安东游。
  戎昱贬在辰州刺史任。
正月,常衮卒于福建
  观察使任,年五十五。
  秋,杨凝前为协律郎,
  自春及夏在滁州;秋,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韩翃约本年卒。
  钱起约本年或稍前
  卒,年七十四。
赴吴越。
784甲子德宗兴元 元二月,戴叔伦至奉
  天,得召见,还。
  春,卢纶、武元衡陷
  身贼中。
  七月,李冶因曾上诗
  朱泚,被杀。
  冬,韦应物罢滁州刺
  史,居滁州西涧。
八月,颜真卿被李希
  烈杀害于蔡州,年七
  十七。
785乙丑德宗贞元 元三月,包估自汴东水
  陆运使为刑部侍郎。
  春,韦应物闲居滁
  州。夏授江州刺史。
  皇甫曾卒。
  李端约本年前后卒。
  朱湾本年或稍后卒。
八月,苻载、杨衡等居
  庐山。
786丙寅正月,包佶以国子祭
  酒司礼部贡举。孟
  郊在京应试。
  春,窦常为泉府从
  事,奉使西还。
  九月,卢纶在河中。
  十月,因吉中孚之荐
  归长安。
  朱放自润州归越,访
  秦系。
  谢良弼约此间卒于
  长安。
  章八元约本年为句
  容主簿,后不详。
  崔峒本年或稍后卒
  于潞府功曹任。
权德舆在润州。春,
  权德舆以大理评事摄
  监察御史为江西观察
  使李兼判官,取道睦、
  婺、信诸州赴任。秋,
  权德舆在江西李
  兼幕。
  苻载自庐山归蜀
  省亲。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787丁卯三月,戴叔伦闲居润州。
  五月,韦应物在江
  州,游东林寺。秋,
  由江州刺史人为左
  司郎中。
  九月,韩愈在长安,
  作《烽火》,感吐蕃寇
  边,其兄韩弇被害。
  本年秋,顾况在吴,
  引柳浑荐,以秘书郎
  入朝。
  朱放约秋末冬初卒
  于广陵舟中。
  刘长卿本年或稍后卒。
  耿湋本年或稍后卒。
春,权德舆在洪州,奉
  使袁州。十二月,在
  江西李兼幕。
  李德裕生。
788戊辰正月,戴叔伦由洪州赴
  抚州辩对。春,戴叔伦
  在抚州辩对后昭雪。
  司空曙在西川韦皋幕。
  春,陆羽居洪州玉芝
  观,与萧公瑜、崔载
  华唱和。
  夏,顾况在著作佐郎
  任。柳浑、崔汉衡、
  刘太真、释藏用等访
  之于宣平里。
  冬,李益入张献甫邠
  宁幕。
  卫象以检校侍御史
  佐荆南幕。司空曙
  在成都。
  白居易年十七,其父
  白季庚为衢州别驾,
  从至衢州,作《王昭
  君二首》。
羊士谔本年前后为义
  兴主簿,春日,游阳羡
  善权寺。
  八月,李观西游京兆
  兴平县,至茂陵。
  陆长源自都官郎中为
  万年令。
  杨凌约本年卒于大理
  评事。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789己巳五月,戴叔伦自容州
  被代北归,遇陆羽。
  六月,道卒于南海清
  远县,年五十八。
  皎然在湖州西山,与
  吴凭重加编录《诗
  式》旧稿。
  夏,顾况贬饶州司户
  参军。秋,赴饶州,
  经信州。白居易在
  苏、杭。传其谒拜顾况。
  薛涛被罚赴边。
  于良史为徐州从事,
  稍后曾作诗自伤,张
  封建为奏章服,此后
  事迹无考。
  司空曙在韦皋幕,本
  年迁虞部郎中,约此
  间卒。
  吉中孚约此间卒于
  中书舍人任。
正月,柳浑卒于长安,
  年七十五。
  李朝威约本年作《柳
  毅传》。
790庚午三月,孟郊在苏州。
  十二月,在湖州。
  秦系为徐州张建封
  辟为校书郎。
  八月,鲍放卒于洛
  阳,年六十九。
  韦应物罢苏州刺史
  任,居苏州永定寺。
  丘丹来苏州,秋,返
  回杭州临平山居。
  此后事迹无征。
  韩愈至滑州,献文十
  五篇与刺史贾耽。
  李贺生。
二月,李观应举不第,
  居长安。
  七月,苻载客荆州。
  吐蕃攻陷长安。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791辛未二月,韩愈、陈羽应
  举不第。
  戴孚卒,年五十七。
  孟郊自湖州入京应
  试,途中遇孟简。
  韦应物约此间卒,约
  年五十六。
权德舆居丧润州。三
  月,复入洪州幕。冬,
  由杜佑淮南幕诏征赴
  京,为太常博士。
  封演约此间撰成《封
  氏闻见录》五卷。
792壬申正月,皎然在湖州,
  集贤院征其文集,刺
  史于頔采其诗五百
  四十六首编为《杼山
  集》十卷。
  孟郊在长安,举进士
  不第。
  四月,包佶卒于长
  安,年约六十七。
  五月,欧阳詹在长
  安。秋,归觐。
  窦牟为河阳从事。
  孟郊东归。秋,再至
  长安。
  秋,柳宗元入京
  应试。
  刘禹锡年二十一,入
  京应进士举,过华
  山,作《华山歌》。
  于邵贬为衢州别驾,
  后移江州别驾。约
  卒于贞元十四年,年
  八十一。
  张祜约本年生。
二月,陈羽、欧阳詹、
  李观、王涯、韩愈、冯
  宿、庾承宣、崔群等二
  十三人登进士第,时
  称“龙虎榜”,号为得
  人。三月,刘太真移
  疾去信州,八日,道卒
  于饶州余干旅舍,年
  六十八。李纾卒于长
  安,年六十二。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793癸酉正月,韩愈、李翱、孟
  郊、柳宗元、石洪同
  登长安慈恩寺塔,并
  题名。
  孟郊再次下第,将游
  荆襄。六月,孟郊东
  南行,经云梦至复州。
  三月,窦参由郴州别
  驾再贬为州司马,
  被赐死于道,年六十。
  卢纶在河中幕,奉使
  江西。
  五月,柳宗元父柳镇
  卒于长安,年五十五。
  柳宗元丁忧家居。
  六月,韩愈游凤翔。
  是年,撰《诤臣论》以
  讽阳城。
  秋,顾况由饶州赴浙
  西,后至茅山受道箓。
  张籍在邢州求学,秋
  入长安应试。
二月,柳宗元、刘禹
  锡、穆员、武儒衡等三
  十二人登进士第。
  十一月,梁肃为翰林
  学士,作《述初赋》,十
  六日卒,年四十一。
  四月,羊士谔在越州,
  参皇甫政浙东幕,官
  试右威卫兵曹参军。
794甲戌二月,顾况至常州,
  将归茅山。
  春,张籍自长安北游。
  刘禹锡自洛阳赴长
  安。秋自长安西行。
  五月,白居易之父白
  季庚卒于襄阳官舍。
  前此,白居易随侍襄
  州任所。
夏,李观卒于长安,年
  二十九。
  秋,吕温于河南府乡
  贡进士试第一。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孟郊因汝州刺史陆
  长源招邀,由湘而
  往。夏,孟郊自楚游
  湘。后往汝州。
  元稹寓居永乐坊清
  都观,约此时与李宗
  闵等人相识。
  夏侯审本年前后官
  祠部郎中,卒于任。
  陈羽官东宫卫佐,后
  行迹无考。
 
795乙亥十一二月,刘禹锡登吏部
  试,授太子校书。自
  洛赴京,过华州。
  春,韩愈在长安,上
  宰相求仕,不果。有
  《上宰相书》等及《杂
  说四首》。九月,往
  东都,过田横墓。
  五月,张籍由蓟北南
  归,访王建于漳岸,
  后归江东。
  夏,崔元翰卒于长
  安,年六十七。
  欧阳詹往太原。十
  月,自太原归东都,
  将往长安应博学宏
  词科试。
  秋,孟郊自汝州赴长
  安应试。
  元稹约于本年与杨
  巨源交游,在长安,
  日课为诗,相唱和。
八月,白行简撰《李娃
  传》。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796丙子十二二月,孟郊及第,作
  《登科后》。后自长
  安东归,至和州访
  张籍。
  七月,韩愈受宣武军
  节度使董晋辟为节
  度推官,赴汴州。
  八月,欧阳詹在长
  安,中秋赏月于永崇
  里华阳观。
  李翱自徐游汴,与韩
  愈订交。
  于鹄约本年前后归
  山,有诗《山中寄樊
  仆射》。此后行迹
  无考。
  戎昱在虔州刺史任,
  约本年前后卒。
  皎然本年或稍后卒
  于湖州杼山寺。
  元稹寓开元观,与吴
  士矩等唱和。
 
797丁丑十三二月,吕温落第。吕
  温因其父吕渭知贡
  举,就“别头试”避
  嫌,故作诗《古兴》
  遣怀。
  春,韩愈在汴州宣武
  节度使董晋幕。是
  年,李翱、张籍皆在
  汴州从其学。
  七月,欧阳詹游蜀,
  后返京。
李翱因屡试不第,作
  《感知己赋》。在汴
  州,得韩愈所言高愍
  女事,因作《高愍女
  碑》,其《杨烈妇传》或
  亦作于此时前后。
  李公佐遇杨衡于湘
  南。衡为之话水中异
  兽事,后李将所闻写
  入《古岳渎经》。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冬,张籍因孟郊之
  荐,至汴州见韩愈。
  二人订交。
  孟郊至汴州,依陆
  长源。
  李益本年或稍后,北
  游河溯,幽州节度使
  刘济辟为从事。
 
798戊寅十四九月,柳宗元中博学
  宏词科,为集贤殿书
  院正字。国子司业
  阳城坐饯送薛约,出
  为道州刺史,太学生
  百余人诣阙请留,
  不许。
  秋,韩愈、张籍、孟郊
  在汴州。张籍预汴
  州府试,韩愈为试
  官,籍获首荐。
  畅当约于本年秋罢
  果州刺史后游澧州。
  其后行迹无考。
  王建在邢州。时李
  益在幽州刘济幕,后
  亦荐王建入刘济幕。
二月,吕温及第,后归
  洛阳,过潼关。
  七月,李渤游彭蠡东
  湖,得山名石钟者,以
  文记之。
799己卯十五正月,孟郊将离汴州
  南游。
  春,王建自淮南归幽
  州。李益离幽州南
  游江淮。
  九月,韩愈为徐州节
  度推官。此前,张籍
  曾来访,逾月而去。
二月,张籍、王炎、李
  景俭等十七人进士及
  第。是年,独孤申书、
  吕温中博学宏词科。
  六月,李翱游越州。
  八月,过泗州。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秋,白居易应宣州乡
  试,为宣歙观察使崔
  衍所赏,往长安应进
  士试。在宣州,与杨
  虞卿相识。
  卢仝离扬州寓舍,往
  洛阳。
  卢纶约此年卒于
  河中。
 
800庚辰十六正月,白居易在长安
  应试。二月,以第四
  人及第,后归洛阳。
  暮春南游,至浮梁。
  九月,至符离。
  四月,韦丹奉使新
  罗,朝士有送行诗数
  百首。
  五月,韩愈辞徐州推
  官,将往洛阳,与李
  翱、侯喜等泛舟下邳
  之清冷池。
  本年,刘禹锡服满,
  人杜佑徐泗濠节度
  使幕,为节度使掌
  书记。
  元稹去年初仕于河
  中府,本年仍在任,
  其《传奇》中与莺莺
  之事或发生于此年。
  有诗《古艳诗二首》、
  《赠双文》、《莺莺
  诗》等。
七月,吕渭卒,年六
  十六。
  杨衡是年官左金吾卫
  仓曹参军,为桂阳部
  从事。后试大理评
  事,行迹无征。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801辛巳十七二月,白居易与同年
  宴集。七月,在宣
  州;秋,归洛阳。
  元稹应制举不第。
  与杨巨源话及崔莺
  莺事,杨巨源感而赋
  《崔娘诗》,元稹作
  《会真诗三十韵》。
  三月,韩愈、孟郊在
  京从调选。韩愈将
  归洛阳。孟郊授溧
  阳尉,经洛阳,韩愈
  作《送孟东野序》。
  孟郊迎母至溧阳,作
  《游子吟》。后由专
  心咏诗,多废官事,
  县令令人代行尉事,
  分其半俸。
  刘禹锡在淮南幕,与
  李益、张登等会饮于
  扬州水馆。时窦常、
  刘伯刍亦在淮南杜
  佑幕,当与禹锡相识。
  五月,韩愈、窦牟在
  洛阳,送窦平从事广
  州幕。下月,韩愈作
  《答李翊书》、《重答
  李翊书》。七月,韩
  愈与侯喜等钓于洛
  滨,夜宿惠林寺,韩
  愈作《赠侯喜》、《山
  石》。
  韦渠牟卒于长安,年
  五十三。
杜佑进《通典》二
  百卷。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秋,元稹、白居易相
  识,作诗相赠。
  李绅赴长安试,为吕
  温赏识。
  柳宗元自集贤殿书
  院正字调蓝田尉,时
  顾少连、韦夏卿先后
  为京兆尹,留其为京
  兆府从事,柳未赴县
  尉任。
  欧阳詹先至太原,后
  归长安,未几卒,年
  四十余。
 
802壬午十八正月,韩愈调授四门
  博士,致书陆傪,荐
  侯喜等十人。约于
  本年作《师说》。
  四月,独孤申叔卒,
  年二十七。
  本年,刘禹锡离淮南
  幕,调补京兆府渭南
  县主簿。自扬州奉
  母归洛。
  元稹应吏部试。
五月,窦群以韦夏卿
  荐,以白衣授左拾遗,
  入京。七月,苻载去
  鄂岳幕归浔阳,后入
  杜佑幕为从事。八
  月,李公佐自吴之洛,
  撰《南柯太守传》。
803癸未十九春,白居易、李复礼、
  元稹、崔玄亮等以书
  判拔萃科登第。白
  居易、元稹同授秘书
  省校书郎,多有酬唱。
  元稹又交李建,与韦
  丛成婚,居履信坊,
  本年前后识樊宗师、
  柳宗元、刘禹锡等。
正月,杨凝卒于长安。
  四月,苻载罢淮南幕
  职,归庐山。后赴
  成都。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闰十月,柳宗元、刘
  禹锡、韩愈三人同官
  御史台。十二月,韩
  愈上《御史台上论天
  旱人饥状》,贬连州
  阳山令。
  姚南仲卒,年七十五。
  柳宗元约本年作《种
  树郭橐驼传》、《梓人
  传》、《宋清传》。
  杜牧生。
 
804甲申二十正月,白居易在长
  安,为校书郎。春,
  游洛阳、徐州。是
  年,始徙家于秦中,
  卜居下邽。
  刘禹锡在长安,为监
  察御史兼监察使。
  是年,刘禹锡与薛謇
  长女成婚。
  春,韩愈在阳山,张
  署在临武贬所,作诗
  赠答。
  九月,元稹、李绅宿
  靖安里第,语及崔莺
  莺事,李绅因作《莺
  莺歌》,元稹作《莺莺
  传》。元稹正月自东
  都赴西京。二月,行
  至华州,游华岳寺。
  三月,由西京赴东
  都,再游华岳寺。五
  月,游天坛。
  孟郊辞去溧阳尉职。
五月,张荐奉使吐蕃。
  七月,卒于途中,年六
  十一。吕温为张荐入
  蕃副使。
  柳冕约于本年卒于
  福州。
  穆员约于本年卒,年
  四十余。
  陆羽约于本年卒,年
  七十余。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明年秋,奉母归湖州
  故里。
  李贺年十五,以乐府
  歌诗名于时,始读书
  应举。
 
805乙酉贞元二十一
  顺宗永贞 元
二月,元稹与白居易
  同为校书郎,在秘书
  省约三年。与李绅、
  李建等游。
  四月,刘禹锡由监察
  御史转屯田员外郎、
  判度支盐铁案。
  韩愈授江陵法曹参
  军,张署为江陵功曹
  参军。韩、张二人于
  本年春遇赦北归,至
  郴州俟命。十月,过
  岳州,与窦庠同登岳
  阳楼。
  九月,柳宗元、刘禹
  锡等坐交王叔文遭
  贬,柳为邵州刺史,
  刘为连州刺史。
  十一月,己卯,柳宗
  元再贬为永州司马,
  刘禹锡再贬为朗州
  司马,又韦执谊、韩
  泰、陈谏、韩晔、凌
  准、程异等皆因坐交
  王叔文,参预永贞朝
  政,被贬远州司马,
  史称“八司马”。
  秦系居泉州,为姜公
  辅营葬,其后行迹无考。
正月,癸巳,德宗病
  卒,年六十四。太子
  李诵即位,是为顺宗。
  三月,沈传师、李宗
  闵、牛僧孺、杨嗣复、
  陈鸿、杜元颖、萧籍等
  二十九人登进士第。
  皇甫湜三举进士不
  第,后至闽禺,归扬
  州,秋赴举。陆贽在
  贬所忠州,征诏还,诏
  未至而卒。年五
  十二。
  八月,庚子,顺宗禅
  位。李纯即位,是为
  宪宗。壬寅,贬王伾
  为开州司马,王叔文
  为渝州司户。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806丙戌宪宗元和 元岁初,白居易与元稹
  居华阳观,为备策
  试,作《策林》七十五
  篇。春,与元稹于长
  安新昌宅听《一枝
  花》话。四月,应才
  识兼茂明于体用科,
  白居易入第四等,授
  盩厔尉。
  六月,韩愈自江陵召
  还,为国子博士。秋,
  与孟郊游终南山。
  十月,作诗《送文畅
  师北游》。冬,作诗
  《赠张籍》。张籍约于
  本年补太常寺太祝。
  白居易以盩厔尉权
  摄昭应县。九月,使
  驿口。十二月,与陈
  鸿、王质夫游盩厔县
  仙游寺,语及唐玄
  宗、杨贵妃事,作《长
  恨歌》,陈鸿作《长恨
  歌传》。
  九月,元稹为左拾
  遗,屡上书论事,为
  执政所忌,出为河南
  县尉。
  十一月,孟郊为河南
  尹郑余庆奏授为水
  陆运从事,试律郎,
  居洛阳立德坊。冬,
  作《寒地百姓吟》。
  刘言史隐居洛中,与
  孟郊往来。
二月,皇甫湜、陆畅、
  李绅、李虞仲等二十
  三人登进士第。
  四月,元稹、韦惇、独
  孤郁、白居易、崔护、
  李蟠、沈师传、萧俛等
  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
  科。旋授元稹左拾
  遗,白居易盩厔尉,独
  孤郁右拾遗。
  李德裕因荫补校书郎。
  薛逢约于本年生。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807丁亥春,鲍溶应试长安,
  出入杜佑家,及归。
  夏,遇韩愈于华阴;
  过洛阳,访孟郊。
  四月,韩愈于张籍家
  中得李翰《张巡传》,
  作《后叙》。
  五月,白居易仍为盩
  厔尉。三月,曾至长
  安,宿杨汝士家。
  秋,调充进士考官,
  试毕,授集贤校理。
  十一月四日,自集贤
  院召赴银台候进旨;
  五日,召入翰林,奉
  敕试制诏等五首,为
  翰林学士。
  李贺年十八,尝游江
  南,多有诗作。
  刘叉本年前后至洛
  阳,结识孟郊。
  刘商于本年或稍前卒。
正月,刘肃传《大唐新
  语》成。
  窦群自山南东道奉召
  为吏部郎中。
  二月,窦巩、白行简、
  杨敬之、吴武陵等二
  十八人登进士第。
  十月,武元衡出为剑
  南西川节度使。
808戊子四月,白居易在长
  安,居新昌里,为制
  策考官。二十八日,
  除左拾遗,依前充翰
  林学士。五月,奉敕
  撰《太平乐词》等七
  首。是年,与杨虞卿
  从妹杨氏成婚。本
  年前后,白居易作
  《秦中吟》十首。
  秋,张籍卧病。
四月,牛僧孺、皇甫
  湜、李宗闵、李正封、
  徐晦、王起等登贤良
  方正、能直言极谏科。
  考官杨於陵、李益、韦
  贯之等坐牛僧孺、皇
  甫湜、李宗闵等策语
  太切,被贬。王涯同
  坐贬。樊宗师擢军谋
  宏远科,授著作佐郎。
  皇甫湜后为陆浑尉。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十月,李贺自昌谷至
  洛阳,以诗谒韩愈;
  愈见其《雁门太守
  行》,奇之,劝其举进
  士。李贺后就河南
  府试,作有《河南府
  试十二月乐词》。
  韩愈为李贺作《讳
  辩》。是月,韩愈与
  石洪、王仲舒等游福
  先寺塔。
  刘叉闻韩愈名,本年
  前后往归之,作诗
  《冰柱》、《雪车》等。
十二月,李渤隐居嵩
  山,再次诏征为拾遗,
  不赴。
809己丑三月,白居易在长
  安,仍为左拾遗、翰
  林学士。因久旱,屡
  陈时政。
  元稹丁母忧服除,为
  监察御史。旋奉使
  东川,按劾不法官
  吏,雪民冤事。
  七月,元稹妻韦丛卒
  于长安靖安里宅,此
  后,元稹屡作悼亡诗。
  柳宗元在永州得西
  山诸胜,作西山、钴
  潭、小丘、小石潭
  等记,即“永州八记”
  之前四记。
  李绅为校书郎,约于
  本年作《乐府新题》
  二十首,元稹和之,
  作《和李校书新题乐
正月,李翱受岭南节
  度使杨於陵辟为从
  事,自洛阳赴广州。
  六月,李翱抵广州。
  武元衡在成都。窦群
  赴黔,过蜀。
  六月,白行简在校书
  郎任,作《三梦记》。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府十二首》。
  白居易本年前后作
  《新乐府》诗。
  灵澈在汀州遇赦北
  归。寓庐山东林寺。
  李贺本年在长安求
  仕。正月,作《浩歌》
  述怀;后受挫出长
  安,归昌谷。
  方干生。
 
810庚寅二月,元稹在东都,
  于樊宗师家听李管
  儿弹琵琶。前此,向
  韩愈索要辛夷花,与
  吕炅等游。三月,自
  东都奉召归长安,至
  敷水驿,为宦官所
  辱,并贬为江陵士曹
  参军。白居易命弟
  送别,并赠新诗二十
  首。四月,元稹赴江
  陵途中,作诗十七
  首,至江陵,即寄白
  居易。六月,在江陵
  与张季友、李景俭、
  王文仲等游。
  春,卢仝在扬州,寄
  居萧宅,后载书归洛。
  李益、窦牟在洛阳,
  有诗赠答。
  贾岛至洛阳,谒李
  益,游嵩岳。夏秋游
  赵。冬至长安,携诗
  谒张籍、韩愈。
陈鸿祖撰《东城老父
  传》。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四月,李贺始官奉礼郎。
  五月,白居易为左拾
  遗秩满,改授京兆户
  曹。秋末,作《代书
  诗一百韵寄微之》;
  元稹和之,有《酬翰
  林白学士代书一百
  韵》。是年,二人赠
  答颇多,时俗效之,
  号“元和体”。
  八月,十五夜月蚀,
  卢仝作《月蚀诗》。
  韩愈有诗《月蚀诗效
  玉川子作》。约本
  年,卢仝与马异在洛
  阳结交。
  韩愈作《毛颖传》,时
  人笑以为怪,柳宗元
  称之,作《读韩愈所
  著毛颖传后题》。
 
811辛卯正月,韩愈在河南令
  任,作《送穷文》。韩
  愈自去年冬为河南
  令。秋,由河南令召
  为职方员外郎,入京。
  春,贾岛由长安赴洛
  阳谒韩愈、孟郊;秋
  随韩愈回长安,居清
  龙寺。
  四月,白居易母陈氏
  卒于长安宣平里第,
  白丁忧,退居下邽义
  津乡金氏村。
  十月,迁葬祖锽、父季
五月,李公佐时任江
  淮从事,因事至长安,
  于归途中与高钺等闲
  话,因撰《庐江冯媪
  传》。
  八月,吕温卒于衡州,
  年四十。
  李翱自浙东入京,还
  至江上。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庚于下邽。
  元稹在江陵士曹参
  军任,依附严绶、崔
  潭峻,纳安氏为妾。
  窦巩赴黔州窦群处,
  途径江陵,元稹与之
  酬唱。
 
812壬辰二月,韩愈由职方员
  外郎贬为国子博士
  分司东都。
  沈亚之落第归吴江,
  李贺作《送沈亚之歌》。
  春,贾岛在范阳,韩
  愈有书寄之。秋,自
  范阳赴长安,经易
  水。后在长安居延
  寿里,与张籍为邻。
  七月,窦常为水部员
  外郎。崔廷奉使新
  罗,窦作诗送之。冬,
  窦常出为朗州刺史。
  十月,柳宗元在永
  州。秋,曾与崔策同
  登西山。自正月至
  十月,游袁家渴诸
  景,有《袁家渴记》、
  《石渠记》、《石涧
  记》、《小石城山记》,
  是为“永州八记”中
  后四记。
  卢仝于本年或稍后卒。
  李商隐约本年生。
  温庭筠约本年生。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813癸巳三月,韩愈作《进学
  解》,由国子博士改
  官比部郎中、史馆
  修撰。
  李贺因病辞奉礼郎,
  东归昌谷。
  五月,十六日,柳宗
  元游黄溪东屯,作
  《游黄溪记》。是年,
  韦中立自长安来永
  州,柳作《答韦中立
  论师道书》。
  秋,孟郊居洛阳,贫
  且病,约此间作《秋
  怀》十五首。
  王建为昭应丞。
  元稹在江陵,应杜甫
  之孙杜嗣业请,撰
  《唐故检校工部员外
  郎杜君墓系铭》。窦
  群改邕容经略使,四
  月过江陵,元稹与之
  游。秋,元稹患疟
  日久。
 
814甲午正月,柳宗元在永
  州,获韩愈来信,见
  其去年六月所作《答
  刘秀才论史官书》,写
  《与韩愈论史官书》。
  张籍病眼,贫甚。韩
  愈代作书求助于浙
  东观察使李逖,有《代
  张籍与李浙东书》。
  二月,姚合下第,赁
  居亲仁里。
沈亚之客滑州,值魏、
  滑分河竣工,作《魏滑
  分河录》。
  六月,杨巨源征为秘
  书郎。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元稹自江陵赴潭州,
  晤湖南观察使张正
  甫。暮春,还江陵。
  八月,孟郊受山南节
  度使郑余庆辟为参
  谋,试大理评事。行
  至阌乡,暴疾卒,年
  六十四。
  白居易仍居下邦村。
  春,患眼疾。秋,李
  顾言来访。八月,与
  殷衡同游蓝田悟真
  寺。冬,召授太子左
  赞善大夫。
  秋,李贺往游潞州。
  十二月,柳宗元在永
  州,此前撰《段太尉
  逸事状》上史馆,并
  致书韩愈。
  窦群奉诏自容州还
  朝,至衡州卒,年五
  十五。
 
815乙未正月,柳宗元在永州
  奉诏回京。二月,至
  长安。
  元稹自唐州召还。
  枉道江陵。二月,抵
  西京,居靖安里旧
  宅。春,与白居易同
  游城南,多有唱和。
  三月末,出为通州
  司马。
  三月,刘禹锡、柳宗元
  等复出为远州刺史。
二十二日,独孤郁卒
  于长安,年四十。
  二月,沈亚之登进士
  第。五月,沈亚之受
  泾源节度使李汇辟为
  掌书记,闻李汇、姚合
  述邢凤、王炎事,作
  《异梦录》。七月,节
  度使李汇卒,沈亚之
  罢去东归。
  六月,三日,宰相武元
  衡被刺身亡,年五十八。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柳宗元为柳州刺史。
  刘禹锡出为播州刺
  史,后因裴度、柳宗
  元之请,改为连州。
  五月,柳宗元赴柳
  州,刘禹锡赴连州,
  同行至衡阳相别。
  六月二十七日,柳宗
  元抵柳州。七月,作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
  封连四州刺史》。
  本年春,张仲素官司
  勋员外郎,作《燕子
  楼》诗。白居易继作
  三首。
  七月,白居易上疏请
  捕刺杀武元衡之凶
  手,执政恶其越职言
  事;又忌之者言其母
  看花坠井死,白仍作
  《赏花》、《新井》,有
  伤名教。八月,奏贬
  江州刺史,王涯论不
  当治郡,旋改为江州
  司马。冬初到江州。
  有《与元九书》。
 
816丙申十一二月,白居易在江州
  司马任,赴庐山,游
  东林寺、西林寺,访
  陶潜旧宅。秋,送客
  湓浦口,夜闻舟中弹
  琵琶者,作《琵琶行》。
  春,元稹告假赴涪州,
八月,张仲素、段文昌
  分别由礼部郎中、祠
  部员外郎充翰林
  学士。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与裴淑成婚。五月,
  同归通州,过黄草
  峡,与白居易互赠物
  品。夏,患疟疾,赴
  兴元治疗,寓居严茅。
  五月,韩愈为人所
  谮,由中书舍人降官
  为太子右庶子。
  张籍时由太常寺太
  祝转为国子助教。
  李贺客潞州已三年,
  后南归,卒于昌谷故
  居,年二十七。
  诗僧灵澈卒于宣州,
  年七十一。
  顾况本年前后卒,享
  年约九十岁。
  张碧当此年后卒。
 
817丁酉十二正月,元稹在兴元就
  医。九月将归通州,
  独孤郁、刘猛以诗送。
  经阆州,游开元寺,
  写白居易诗于寺壁。
  过蓬州,宿芳溪馆。
  三月,白居易仍在江
  州司马任。庐山草
  堂成,二十七日始居
  之。刘轲举进士赴
  京,白作《代书》推介
  于元宗简。四月九日,
  为《庐山草堂记》。
  夏,与东林寺、西林
  寺僧郎、晦等结诗社。
七月丙辰,裴度以门
  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彰
  义节度使仍充淮西宣
  尉处置使;以马总为
  宣尉副使,以韩愈为
  彰义行军司马,以李
  正封、李宗闵为判官、
  书记,从裴度征讨吴
  元济。十二月,裴度
  回长安为相,韩愈为
  刑部侍郎。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苻载约于本年为郗
  士美泽潞幕参谋。
  此后不久卒。
 
818戊戌十三正月,元稹在通州
  任,权知州务。上书
  裴度,要求召用。
  春,李景信自忠州至
  通州晤元稹。四月,
  崔韶使者自果州来
  带来白居易的信与
  诗。建戛云亭。冬,
  为虢州长史。
  二月,韩愈上所撰
  《平淮西碑》,被指为
  不实,命段文昌重撰。
  春,白居易在江州司
  马任。弟行简自东
  川至。十二月,授忠
  州刺史。
  韦处厚为开州刺史,
  作《盛山十二诗》。
  其后和者甚多。
八月,权德舆自兴元
  召回,道卒,年六十。
  李公佐撰《谢小娥
  传》。
  沈亚之撰《湘中怨》。
819己亥十四正月,韩愈上《论佛
  骨表》。十四日,贬
  为潮州刺史。即日
  上道,至蓝关,有诗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
  湘》。抵潮州,作《鳄
  鱼文》。
  三月,白居易携白行
  简赴忠州刺史任,元
  稹自通州改虢州长
  史。十一日遇于黄牛
四月,李翱入朝为国
  子博士、史馆修撰,多
  有建言。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峡中,同游三游洞,
  作有《三游洞序》。
  元稹经东都至虢州。
  后召为膳部员外郎。
  令狐楚赞赏其诗。
  杜温夫来柳州拜谒
  柳宗元,柳宗元作
  《复杜温夫书》。
  五月,羊士谔自睦州
  刺史征为户部郎中,
  此后不久卒。
  十月,柳宗元卒于柳
  州刺史任,年四十七。
  刘叉此前有诗《勿执
  古寄韩潮州》,其后
  行迹无考。
  韩愈由潮州量移为
  袁州刺史。
  张仲素卒于长安。
 
820庚子十五正月,刘禹锡母卒,
  自连州护母柩北归。
  过衡阳,得柳宗元讣
  书,作诗伤之。至鄂
  州,又代李程作《祭
  柳员外文》。七月,
  有《重祭柳员外文》。
  五月庚戌,元稹为祠
  部郎中、知制诰。
  韩愈在袁州,作《祭
  柳子厚文》。八月,
  韩愈作《柳子厚墓志
  铭》。
  夏,白居易自忠州召
  为司门员外郎,经三
十一月,韦处厚为侍
  读学士,此间,撰《翰
  林院厅壁记》。
  郑余庆卒于长安,年
  七十五。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峡,由商山路返长
  安。此前,白居易先
  后命人图写木莲、荔
  枝,作诗文记之,寄
  朝中亲友,士人喧然
  模写。十二月,充重
  考订科目官。二十
  八日,改授主客郎
  中、知制诰。
  九月,二十二日,韩
  愈自袁州征为国子
  祭酒。十月,过江州。
  本年秋,贾岛投诗于
  祠部郎中元稹。后
  卧疾于长安慈恩寺
  文郁院。
  十月,张祜于此间至
  魏州,先后投诗魏博
  节度使田弘正、李
  愬。田弘正由魏州
  移镇镇州,表奏李渤
  为节度副使,并致书
  李渤敦请,渤未就。
  王建有诗《寄上韩愈
  侍郎》。本年前后,
  所作《宫词》一百首
  流布人口。
 
821辛丑穆宗长庆 元正月,鲍溶居扬州,
  闻郊祀,作《郊天
  回》。不久卒。
  元稹自祠部郎中、知
  制诰充翰林学士。
  时李绅、李德裕同在
  翰林,时称“三俊”。
沈亚之在长安。八
  月,为栎阳尉。
  十一月,李翱由礼部
  郎中出为舒州刺史,
  有《与翰林李舍人书》。
  李舍人,李绅,时为司
  勋员外郎知制诰。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八月,撰《承旨学士
  厅壁记》。十月,元
  稹改工部侍郎,出
  翰林。
  白居易卜居新昌里。
  夏,加朝散大夫,始
  著绯,又转上柱国。
  秋,奉命宣谕魏博节
  度使田布。十月十
  九日,转中书舍人。
  十一月二十八日,充
  制策考官。
  春,王建为太府丞。
  秋,为秘书郎。
  夏,朱庆余约于此间
  访姚合于武功。又
  与贾岛同游凤翔。
  秋,有诗寄王建。
  七月,庚申,韩愈由
  国子祭酒转为兵部
  侍郎。
  冬,刘禹锡母丧服
  除,授夔州刺史。赴
  任经鄂州,与鄂州刺
  史李程酬和。
  姚合为武功主簿。
  刘蜕约此年生。
元稹与李绅荐右补阙
  蒋防为翰林学士。蒋
  时加章服,约于此间
  作《霍小玉传》。
822壬寅正月,刘禹锡初至夔
  州。作诗寄韩愈、白
  居易。春,与唐州刺
  史杨处厚唱和。夏,
  与王涯酬唱。是年,
  在夔州效屈原《九歌》
  而作《竹枝词九首》。
春,韦绚年二十一,至
  夔州求学于刘禹锡,
  录其谈话,后因编著
  《刘宾客嘉话录》。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韩愈、张籍同游林
  亭。二月,韩愈以兵
  部侍郎奉诏宣谕镇
  州。有诗与裴度相
  酬。三月,韩愈自镇
  州还,与张籍同游曲
  江,作诗《同水部张
  员外曲江春游寄白
  二十二舍人》,白居
  易答有《酬韩侍御张
  博士雨后游曲江见
  寄》。九月,韩愈由兵
  部侍郎转吏部侍郎。
  二月,贾岛因进士试
  忤上,诏贬之。贾岛
  作诗《下第》、《病
  蝉》等。
  元稹以工部侍郎同
  平章事,入相。改裴
  度为东都留守,平章
  事如故。六月,裴度
  与元稹不和,两人皆
  罢相。元稹出为同
  州刺史,手疏奏党项
  事宜。
  窦牟卒于长安,年七
  十四。
  三月,张籍由国子博
  士迁水部员外郎。
  七月,衔命使南。
  六月,白居易自求外
  任,出为杭州刺史。
  八月,白居易遇张籍
  于内乡。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姚合在武功县主簿。
  本年前后有《武功县
  中作三十首》,世人
  号“姚武功。”
  刘驾生。
  许棠生。
 
823癸卯春,姚合初春罢武功
  县主簿,入长安闲
  居。秋,在万年县尉
  任上,贾岛、朱庆余、
  顾非熊、僧无可会宿
  其宅。
  白居易在杭州,与客
  屡游西湖,作《钱塘
  湖春行》等;又有诗、
  画寄与张籍。秋,徐
  凝、张祜取解,荐徐
  而屈张。
  薛涛卧病成都。
  八月,元稹由同州刺
  史授越州刺史、浙东
  观察使,奏窦巩为副
  使,以卢简求为掌书
  记。十月,过杭州,
  与白居易会,三宿而
  别;至越,又有诗酬唱。
  十月,韩愈六月为京
  兆尹兼御史大夫,时
  与李绅为台事相争,
  改兵部侍郎,又改为
  吏部侍郎。李绅由
  御史中丞出为江西
  观察使,后复留为户
  部侍郎。
正月,李翱为舒州刺
  史,江州刺史李渤筑
  蓄水堤成,翱为撰《堤
  铭》。十月,翱召为礼
  部郎中。
  五月,樊宗师守绛州,
  作《绛守居园池记》。
  十一月,王仲舒卒于
  江西观察使任,年六
  十二。
  十二月,孟简卒。
  樊宗师约于本年或稍
  后卒于绛州。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824甲辰三月,白居易在杭州
  刺史任,修筑钱塘湖
  堤,疏浚城中六井。
  五月,秩满待除授,
  畅游湖山,后除太子
  左庶子、分司东都。
  夏,归洛阳。
  韩愈在长安,应柳宗
  元故吏之请,有《柳
  州罗池庙碑》。夏,
  韩愈告假,养病于城
  南山庄。张籍时休
  官,陪游南溪,贾岛
  亦时至。八月,韩愈
  归靖安里第,十六
  日,张籍、王建至,同
  玩月于庭阶,后病
  重,致书皇甫湜,托
  为撰写墓铭。十二
  月,卒于长安,年五
  十七。
  刘禹锡在夔州。夏
  秋,移刺和州。
  十二月,元稹在浙东
  观察使任,编次白居
  易长庆二年冬以前
  诗二千二百五十一
  首,成五十卷,为《白
  氏长庆集》。
正月,壬申,穆宗卒,
  年三十。李湛即位,
  年十六,是为敬宗。
  二月,李绅为李逢吉
  所排构,贬端州司马。
  蒋防坐为李绅引用,
  出为汀州刺史。
  李肇为左司郎中,约
  本年撰《唐国史补》
  三卷。
825乙巳敬宗宝历 元正月,朱庆余因试进
  士,于长安上诗张
  籍,作《近试上张水
  部》,张籍答有《酬朱
  庆余》。
八月,李渤在桂林,时
  为桂管观察使。游西
  山诸洞。十月,李涉
  因武昭狱所累,由太
  学博士流康州。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三月,白居易由太子
  左庶子、分司东都授
  苏州刺史。二十九
  日发东都。渡淮水,
  经常州,五月五日抵
  达在苏州。秋,游太湖。
  春,贾岛在长安升道
  坊居,张籍过访。
  姚合因病罢富平尉。
  秋屡与张籍游赏。
  秋,窦常以国子祭酒
  致仕,居广陵,卒,年
  七十九。
  郑畋生。
 
826丙午二月,朱庆余、刘
  三十五人登进士第。
  朱庆余及第归越。
  贾岛在长安升道坊
  装治诗卷。
  白居易在苏州,坠马
  伤足。八月,罢苏州刺史。
  四月,姚合以祖恩授
  监察御史。
  十月,刘禹锡罢和州
  刺史,游建康,有诗
  《金陵怀古》等。是
  年,刘禹锡与白居易
  酬唱颇多。
  杜牧约于本年作《阿
  房宫赋》。
春,李涉赴康州,经桂
  林,游隐山元岩。此
  后,行迹无考。
  冬,白行简卒于长安,
  年五十一。
827丁未敬宗宝历 三
  文宗大和 元
正月,杜牧于同州遇
  谭宪,为宪之兄谭忠
  作《燕将录》。约夏
  间,游涔阳,路出荆
刘三复本年前后在浙
  西为从事,以文章知
  名,颇得李德裕赏识。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州松滋县,感桂娘事
  作《窦烈女传》。
  三月,白居易在洛
  阳,十七日,征为秘
  书监,与裴度、杨汝
  士等交游。十月,白
  居易为秘书监,奉诏
  与沙门义林、道士杨
  弘元于麟德殿论儒
  释道三教之义,成
  《三教论衡》。十二
  月,白居易奉使洛
  阳,与张正甫、皇甫
  镛、苏弘、刘禹锡等
  人有诗酬答。
  六月,刘禹锡任主客
  郎中、分司东都。正
  月,刘禹锡与白居易
  同在汴州,晤令狐
  楚。春,闲居洛阳。
  七月,张籍在京任主
  客郎中。秋冬间,张
  籍出使,至蓝溪,有
  诗寄王建。使回经
  襄阳,拜见李逢吉。
  九月,赵嘏约于此时
  前后客游越州。
  冬,崔郾为礼部侍
  郎,将赴东都主明年
  进士试,吴武陵以杜
  牧《阿房宫赋》进荐。
  元稹本年追和白居
  易诗五十七首,题为
  《因继集》卷之一。
  李商隐作《才论》、
  《圣论》。
  李益约此年或稍后卒。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828戊申正月,刘禹锡由洛阳
  入朝任主客郎中。
  在洛阳,与令狐楚、
  白居易多有诗唱和。
  三月,游长安玄都
  观,感而赋诗《再游
  玄都观》。
  张祜旅次岳州,与刺
  史徐希仁游,多有唱
  和之作。后离岳州
  往江南。
  二月,白居易由秘书
  监除刑部侍郎。秋,
  白居易编次长庆三
  年后诗文为《白氏长
  庆集后集》,自撰序,
  以寄元稹。
  裴度在宰相任,与白
  居易、刘禹锡、张籍
  诸人有诗酬唱。
  张籍在国子司业任,
  与白居易、刘禹锡同
  游杏园。
  三月,元稹在浙东观
  察使任。寄越州缯
  纱与张籍。秋,元稹
  作诗《春深二十首》,
  刘禹锡、白居易有和作。
  秋,王建由太常丞出
  任陕州司马,白居
  易、贾岛、刘禹锡、张
  籍均有诗送行,此后
  姚合亦有诗赠之。
  十二月,马戴、贾岛
  时皆在长安,夜集姚
  合宅,时无可期而未至。
  韦处厚卒,年五十六。
  窦庠在婺州刺史任,
  约卒于本年。
春,刘应贤良方正
  科,对策中抨击宦官,
  影响甚大。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829己酉三月,令狐楚由户部
  尚书改任东都留守,
  白居易、刘禹锡、张
  籍等人均有诗送之。
  五日,白居易编成
  《刘白唱和集》。四
  月,白居易赴任经陕
  州,王起、王建相迎
  宴送。
  陈陶游泉州、漳州,
  途中有诗,并有诗上
  两州刺史。
  春,雍陶本年春离京
  赴蜀。
  五月,贾岛在长安,
  有诗寄沧德景节度
  使李佑称颂其功。
  九月,元稹本月罢浙
  东,人京为尚书左
  丞。经东都与白居
  易相会有日,岁末抵
  京。元任浙东观察
  使七年,多辟知名文
  士为幕士,又时与诗
  人、道士、歌女游,多
  有诗作。
  元稹、李德裕、刘禹
  锡三人有唱和之作,
  后成《吴越唱和集》。
  李商隐为天平军节
  度使令狐楚聘为巡
  官,遂从楚学今
  体文。
  王希羽生。
李翱时为中书舍人。
  坐谬举柏耆贬少府少
  监;沈亚之时以殿中
  侍御史为柏耆宣慰德
  州判官,秋,沈亚之亦
  贬南康尉。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830庚戌正月,元稹由尚书左
  丞出为武昌军节度
  使。其妻不乐。赴
  任时,刘禹锡于浐桥
  送行。至鄂州,复奏
  窦巩为副使,卢简求
  为掌书记。秋,登黄
  鹤楼。
  王建约本年前后已
  自陕州司马退居咸
  阳。春,有《原上新
  居十三首》。此后行
  迹无考。
  八月,张祜约此时游
  池州,与池州刺史周
  墀观舞柘枝。
  九月,张籍仍在国子
  司业任。贾岛宿姚
  合宅中,与合话及张
  籍,遂赋诗《宿姚合
  宅寄张司业籍》。张
  籍约本年或稍后卒。
  无可与诸文士会集
  姚合宅。姚合于大
  和二年冬初任殿中
  侍御史,其迁侍史当
  在此时前。
  秋,雍陶自蜀人京。
  曾至永乐与县令殷
  尧藩游。十一月,殷
  尧藩仍在永乐县令
  任。时马戴、无可、
  姚合于夜中集宿,均
  有诗念之。
牛僧孺约本年撰成
  《玄怪录》。
  杨於陵卒,年七十八。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831辛亥春,赵嘏在宣州,与宣
  歙观察使沈传师游。
  七月,元稹暴卒于武
  昌军节度使任,年五
  十三。
  李渤卒,年五十九。
  八月,窦巩于元稹卒
  后离武昌观察副使
  任,返京途中染疾,
  至京卒。
  九月,薛涛居成都碧
  鸡坊。时李德裕镇
  蜀,建筹边楼成,涛
  遂有诗咏之。
  秋,徐凝自鄂渚至洛
  阳与河南尹白居易
  游,多有游览酬和之
  作,后离洛归。
  十月,刘禹锡由礼部
  郎中改苏州刺史。
  赴任时姚合有诗送
  行。十二月,经洛阳
  与白居易、李逢吉等
  人诗酒唱和。
  杜牧仍在沈传师宣
  歙观察使幕,应沈述
  师之请,为李贺集作序。
  贯休本年生。
四月,李翱仍在郑州
  刺史任,时杨於陵归
  葬郑州,翱为撰墓志。
  五月,沈亚之在郢州
  司户参军任,有文《谪
  掾江斋记》述其起居。
  此后,事迹无考。
  舒元舆时年四十三
  岁,献文阙下,为执政
  李宗闵等所忌,由刑
  部员外郎改著作郎,
  分司东都。
832壬子夏,薛涛卒于成都,
  年六十三。
  九月,赵嘏由宣州人
  京赴明年春试,途经
  蓝关。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秋,姚合由户部员外
  郎授金州刺史。赴
  任前曾访无可。
  温庭筠本年约三十
  二岁,有诗《送渤海
  王子归本国》。
  杨虞卿在长安给事
  中任。妓英英亡,过
  其墓,有诗《过小妓
  英英墓》。白居易、
  刘禹锡、姚合等人均
  有和作。
  陈陶仍在闽,曾游福
  建观察使罗让幕。
  刘象生。
 
833癸丑正月,令狐楚在河东
  节度使任,时与刘禹
  锡、白居易互有寄
  酬诗。
  李绅由寿州刺史授
  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二月,经濠州,游四
  望亭。七月癸未,改
  任越州刺史、浙东观
  察使。
  二月,刘禹锡仍在苏
  州刺史任。将与令
  狐楚唱和诗篇编为
  《彭阳唱和集》,将与
  李德裕唱和诗编为
  《吴蜀集》。
  六月,姚合在金州刺
  史任。无可陪其游南
钟辂约本年前后撰
  《前定录》,时为崇文
  馆校书郎。
  罗隐生。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池,两人均有诗作;
  后无可离金州,复有
  留别姚合诗。贾岛
  往金州谒见姚合。
  七月,崔玄亮卒于虢
  州刺史任,年六十六。
 
834甲寅正月,李商隐居华州
  崔戎幕。
  三月,马戴下第,寒
  食时将客游,刑部郎
  中姚合设宴饯别。
  七月,刘禹锡罢苏州
  刺史,移任汝州刺史。
  秋,殷尧藩在长沙李
  翱幕。
  十一月,李德裕出为
  镇海节度使,经汝
  州,刘禹锡送之。
  十二月,姚合约于本
  月赴杭州刺史任。
  经洛阳,白居易曾话
  及杭州旧事,赋诗留
  别,托其代为问候旧
  日杭州妓人。
  李绅在越州,游法华
  寺,有诗纪游。
  吴武陵卒于潘州司
  户贬所,卒前曾题诗
  佛堂。
  杜牧撰有《上知己文
  章启》、《罪言》、《原
  十六卫》等文。
皮日休约本年生。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835乙卯正月,李逢吉卒,年
  七十八岁。后令狐
  楚将其与逢吉唱和
  诗编为《断金集》,并
  有题诗。
  二月,白居易在洛
  阳。春曾西行,至下
  邦渭村,约三月末返
  洛阳。夏,白居易编
  成《白氏文集》六十
  卷,藏于庐山东林
  寺。九月,授同州刺
  史,不赴。十月,改授
  太子少傅分司东都。
  春,姚合在杭州刺史
  任。方干本年约二
  十七岁,游杭州,与
  姚合有诗酬赠。
  杜牧离扬州淮南幕
  入京任监察御史。
  七月,在洛阳为监察
  御史分司,重见歌妓
  张好好,有诗赠之。
  李商隐应举,往来长
  安、郑州,时在荥阳
  登楼赋诗《夕阳楼》,
  有落拓之感。约本
  年,赋《燕台诗四首》。
  九月,刘禹锡为同州
  刺史,经洛阳,晤裴
  度、白居易、李绅
  等人。
  秋,周贺至杭州与刺
  史姚合游,多有赠姚
  合诗。
  赵嘏在长安,赋有
  《长安晚秋》。
三月,段文昌卒于西
  川节度使任,年六
  十三。
  四月,沈传师卒于吏
  部侍郎任,年五十九。
  皇甫湜约卒在本年
  之后。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836丙辰文宗开成 元正月,白居易在太子
  少傅分司任。早春
  频与李绅游于洛阳
  城郊,赋诗咏怀。五
  月,自编《白氏文集》
  六十五卷,藏于东都
  圣善寺。
  三月,李德裕在袁州
  长史任,常杖策独
  游。后改滁州刺史。
  七月,迁太子宾客分
  司。十一月,改浙西
  观察使。
  春,姚合约此间罢杭
  州任。后入京为谏
  议大夫。
  四月庚午,李绅由太
  子宾客分司为河南
  尹。七月改任宣武
  节度使汴州刺史。
  韦庄约本年生。
六月,李翱约此时卒
  于山南东道任,年约
  六十五。
837丁巳正月,白居易仍在太
  子太傅分司任,居洛
  阳,与裴度、刘禹锡
  相聚甚欢。
  三月,李商隐登进士
  第后东归探亲。
  五月,李德裕由浙西
  观察使改为淮南节
  度使。
  牛僧孺由淮南节度
  使为东都留守,此间
  与白居易、刘禹锡多
  有唱酬。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夏,朱庆余约四十二
  岁,有诗《和唐中丞
  开淘西湖夏日游泛
  因书示郡人》与唐扶
  唱和,约卒于此后
  数年。
  李群玉自湖南东游。
  九月,游宣州、池州
  等地。
  九月,杜牧在扬州,
  有《题扬州禅智寺》
  等诗。秋末赴宣州,
  途经润州,遇李锜旧
  妾杜秋娘,感其穷且
  老,遂赋《杜秋娘诗》。
  十一月,令狐楚卒于
  山南西道观察使任,
  年七十二。
  李商隐返长安,途中
  有诗《行次西郊作一
  百韵》。
  贾岛坐飞谤责授长
  江主簿。
  姚合任谏议大夫时
  编选《极玄集》。
  司空图生。
 
838戊午三月,李商隐试博学
  宏词科,为人所抑落
  第,归泾原幕,有诗
  抒怀,作《安定城楼》。
  春,白居易有《忆江
  南词三首》,刘禹锡
  有《和乐天春词依<忆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江南>曲拍为句》。
  是年,白居易作《醉
  吟先生传》。
  夏,姚合约此间同裴
  素、厉玄游曲江。十
  二月,姚合已在给事
  中任。
  八月,许浑在当涂尉
  任,时遇涝,有诗酬
  人并纪大水事。
  孟迟与杜牧同往历
  阳,游当涂牛渚矶。
  刘沧约三十九岁,冬,
  经无可旧居,赋诗。
  僧岛云本年前后曾
  游盱江,题诗麻姑山,
  推敲诗句之用字。
 
839己未正月,杜牧去年冬除
  左补阙,本年初离宣
  州赴京,有诗纪行。
  二月,白居易将《白
  氏文集》六十七卷藏
  于苏州南禅院。
  三月,李商隐约于此
  时前后释褐为秘书
  省校书郎。五月,由
  秘书省校书郎调任
  弘农尉。
  七月,许浑在当涂县
  尉任,曾陪宣歙观察
  使崔龟从游。
  八月,姚合由给事中
  出为陕虢观察使。
  九月,卢肇约本年前
裴度卒。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后就江西府试,以末
  名荐送未第。约是时
  途经襄阳,谒牛僧孺。
 
840庚申正月,杜牧在京为膳
  部员外部,约此时曾
  访诗人赵嘏。十一
  月,自长安往洛阳视
  弟病,途经襄阳。
  八月,方干有诗寄喻凫。
  九月,李德裕至长
  安,拜相。
  贾岛时已在长江主
  簿任三年,秩满,迁
  普州司仓参军。
  黄滔约本年生。
孙樵本年在蜀,作有
  《梓潼移江记》,之前
  又有《书褒城驿壁》。
  后者颇为人称道。
841辛酉武宗会昌 元正月六日,密宗卒,
  贾岛作《哭密宗禅
  师》。
  三月,李德裕进位
  司空。
  春,刘禹锡加检校礼
  部尚书,兼太子宾客。
  作《秋声赋》并序。
  白居易停傅官,喜而
  作《百日假满少傅官
  停自喜言怀》。
  四月,杜牧与弟随兄
  至蕲州。七月,还归
  长安。
  贾岛任营州司仓参军。
  李商隐在华州刺史镇
  国军潼关防御使幕。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842戊戌正月,李商隐为掌书
  记于忠武节度使王
  茂元幕。不久,入秘
  书省正字。其后因
  母丧居家。作《即
  日》、《赠子直花下》
  等诗。
  春,杜牧出为黄州
  刺史。
  刘禹锡病,作《子刘
  子自传》。七月,刘
  禹锡卒。
  白居易以刑部尚书
  致仕。自编《后集》
  二十卷。
  刘蕡卒于柳州。李
  商隐作《哭刘蕡》、
  《哭刘司户》。
二月,李绅自淮南节
  度使入为中书侍郎,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三月,牛僧孺除东都
  留守。
843癸亥五月,白居易为牛僧
  孺作《太湖石记》。
  七月,二十八日,贾
  岛卒。
回鹘侵逼灵武。
844甲子春,白居易在洛阳,
  屡出游。
  九月,杜牧迁池州
  刺史。
  李商隐移家永乐县。
  许浑约于此年前后
  在世。
  韩偓生。
  鱼玄机约生于此年。
四月,白敏中拜中书
  舍人。九月,迁户部
  侍郎,知制诰。
  七月,李绅罢相,出为
  淮南节度副大使,知
  节度事。
  十一月,牛僧孺贬为
  循州长史。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845乙丑三月,白居易于洛阳
  履道里第为“七老
  会”。五月,《白氏文
  集》七十五卷成,收
  集诗文共八百四十
  首。夏,于洛中为
  “九老会”。
  春,李商隐应从叔之
  招,赴郑州,后归洛
  阳,携家与弟羲叟等
  同居。
  九月,张祜专程自丹
  阳往访杜牧,时杜牧
  任池州刺史。
  十月,李商隐守丧期
  满,入京,重官秘书
  省正字。
武宗下令灭佛。
846丙寅正月,白居易作《六
  年立春日人日作》,
  忆牛僧孺等。
  七月,李绅卒。时在
  淮南节度使任所。
  八月,白居易卒于洛
  阳履道里第。十一
  月,归葬龙门香山如
  满师塔侧。
  九月,杜牧自池州舟
  行赴睦州刺史任。
  是年,李商隐作《无
  题》“昨夜星辰”、《茂
  陵》、《瑶池》等诗。
  杜荀鹤生。
李德裕罢相,充荆南
  节度使。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847丁卯宣宗大中 元三月,温庭筠应进士
  不第。
  五月,李商隐抵桂,
  在观察使郑亚幕为
  掌书记。冬,奉郑亚
  之命去江陵,途中编
  订《樊南甲集》并
  作序。
  是年,张祜游于中州
  之鄢陵。
宣宗下令回复佛教。
  十二月,贬李德裕为
  潮州司马。
848戊辰正月,李商隐自南郡
  归桂州。三四月间
  北归。五月,至潭
  州,曾短暂逗留于湖
  南观察使李回幕。
  冬,李商隐选为盩
  厔尉。
  八月,杜牧由宰相周
  墀援引,得升为司勋
  员外郎、史馆修撰,
  作《上周相公启》。
  九月,由睦州启程赴
  任。十二月,到达
  长安。
牛僧孺卒。
849己巳十月,李商隐入武宁
  节度使卢弘止幕为
  判官,得侍御史衔。
  十二月,赴徐州,途
  经大梁。
  闰十一月,杜牧因官
  俸微薄,上书宰相,
  请为杭州刺史。
李德裕卒于崖州贬所。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是年,李商隐与杜牧
  会面于长安。李作
  《赠杜司勋十三员
  外》、《杜司勋》。《李
  卫公》、《骄儿诗》也
  作于此年。
  张祜游嘉兴。
  许浑任监察御史。
 
850庚午夏,杜牧迁为吏部员
  外郎。就职不久,上
  书宰相,请放为湖州
  刺史,获准。
李公佐约卒于此年。
  杜光庭生。
851辛未夏秋,李商隐妻子王
  氏卒。十月,李商隐
  为节度判官、检校工
  部郎中。冬,赴西川
  推狱,至成都。
  七月,杜牧为周墀作
  祭文,并派湖州军事
  押衙司马素到洛阳
  致祭。八月初,杜牧
  升为考功郎中,知制
  诰。八日,游湖州城
  北卞山旁玲珑山。
  十二日,移居霅溪
  馆。秋末冬初,到长
  安。冬,修长安城南
  樊川别墅。
沙洲人张义潮逐吐
  蕃,奉表来报,以之为
  沙洲防御使。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852壬申十一月,杜牧病,自
  作墓志铭。冬卒。
  温庭筠致书杜牧,望
  其汲引。
  张祜作《喜闻收复河
  陇》。
  刘驾登进士第。
  张祜约卒于此年。
 
853癸酉十一月,李商隐编定
  《樊南乙集》。
  崔珏约于此年登进
  士第。
段成式撰成《寺塔
  记》。
  崔铉上《续会要》。
854甲戌刘沧、李频登同榜进
  士第。
  姚合约卒于此年。
 
855乙亥温庭筠试有司,不
  第。上书考官沈询,
  执政鄙其行,授方
  山尉。
  韩昶卒。
孙樵登进士第,授中
  书舍人。
858戊寅十二二月,李商隐罢盐铁
  推官,还郑州闲居。
  《锦瑟》作于此时。
  是年,卒。
 
860庚辰大中 十四
  懿宗咸通 元
温庭筠入襄阳徐商
  幕为巡官。约于此
  年嫁女于段成式之
  子段安节。段成式
  去江州刺史任,寓居
  襄阳。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罗隐入京,屡试不第。
  皇甫松、崔珏于此年
  前后在世。
 
863癸未春,温庭筠归江东。
  经广陵,过令狐绚府
  不谒,令狐使折辱
  之,击折其齿。温至
  长安,上书裴休请求
  雪冤,再贬为方城
  尉。此年,与女诗人
  鱼玄机有唱和往来。
  六月,段成式卒。
皮日休上书请以《孟
  子》为学科,要求去
  庄、列之书;又请以韩
  愈配享孔子。
866丙戌温庭筠任国子助教,
  为宰相杨收所忌,被
  贬为随县尉。卒于
  此年冬。
 
867丁亥李晔生。皮日休登进士第。
871辛卯十二聂夷中登进士第。
  鱼玄机约卒于此年。
 
879己亥乾符 六五月,司空图与已罢
  宰相卢携游。十二
  月,卢携复知政事,
  召司空图为礼部员
  外郎,迁本司郎中。
  冬,韦庄迁居长安。
高骈任扬州大都督府
  长史、淮南节度副大
  使知节度事。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880庚子僖宗广明 元
  齐金统 元
春,韦庄长安应进士
  举不第,作七律《放
  榜日作》。十二月,
  韦庄陷黄巢军中,与
  弟妹相失,大病。
  十二月,司空图因黄
  巢入京师,退居河中。
杜光庭随僖宗奔蜀。
  孙樵随僖宗奔岐陇,
  授职方员外郎。
  罗隐避乱乡里。
881辛丑广明 二
  中和 元
  齐金统 二
春,韦庄于乱中遇
  弟妹。
  王驾应举下第,郑谷
  作诗送之。
正月,杜光庭随僖宗
  入蜀。
  陆龟蒙约卒于此年。
883癸卯中和 三
  齐金统 四
三月,韦庄作《秦妇
  吟》。四月,游江南,
  献诗于镇海军节度
  使周宝。此后三年,
  韦庄为周宝客。《菩
  萨蛮》二首(“人人尽
  说江南好”、“如今却
  忆江南乐”)约作于
  此年。
  花蕊夫人徐氏约生
  于此年。
皮日休、来鹄约卒于
  此年。
886丙午光启 二新年,韦庄慨叹年事
  已老,作诗《镊白》。
  夏,自浙西过汴宋
  路,拟赴陈仓避驾。
  孟棨作《本事诗》。
  宋齐丘生。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887丁未七月,李昌符卒。
  韦庄迎驾不成,途中
  至相州折返。
  郑谷、翁洮登进士
  第。郑谷授京兆鄠
  县尉,迁右拾遗补阙。
  司空图归隐中条山。
罗隐为钱塘令。
888戊申光启 四
  文德 元
崔涂登进士第。
  韦庄在婺州,与郑谷
  有往来,作《和郑拾遗
  秋日感事一百韵》。
  方干约卒于此年。
僖宗卒。宦官立昭宗。
889己酉昭宗龙纪 元吴融、韩偓、温宪(温
  庭筠子)同登进士第。
  司空图复拜中书舍
  人,寻以疾辞。寓居
  华阴。
  韦庄至江西。
  唐彦谦、严子休、孙
  棨此年前后在世。
袁郊此年前后在世。
  郊有小说《甘泽谣》。
891辛亥大顺 二秋,韦庄自江西返浙。
  杜荀鹤、吴仁璧、王
  涣登进士第。
王建为西川节度使。
894甲寅乾宁 元韦庄进士及第,授校
  书郎,时年五十九。
  作《喜迁莺》。
顾云卒。曾参与修撰
  宣、懿、僖三朝实录。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896丙辰寒食,韦庄客鄜州。
  七月,郑谷随昭宗避
  难华州,寓居云台
  道台。
  贯休游江左。
欧阳炯生。
897丁巳四月,韦庄随昭宗在
  华州驾前。李珣为
  两川节度使,辟庄为
  判官,奉使入蜀见王
  建。过樊川旧居,作
  诗二首。
  孙郃登进士第。
  郑谷为都官郎中,人
  称“郑都官”。
五月,朱朴以国子监
  博士为右谏议大夫,
  同平章事。
900庚申光化 三夏,韦庄除左补阙。
  七月,编选《又玄集》
  成书。选诗二百九
  十七首,一百四十二
  家。十二月,奏请追
  赐李贺、皇甫松、陆
  龟蒙、温庭筠、贾岛
  等进士及第,各赠补
  阙、拾遗。
  王贞白、罗衮、杨夔
  此年前后在世。
是年,诏赠陆龟蒙右
  补阙,韦庄作《陆龟蒙
  诔》,陆希声撰碑文。
  卢延让、王定保举进
  士及第。
901辛酉光化 四
  天复 元
春,韦庄复人蜀,往
  依王建。建辟为掌
  书记,后召为起居舍
  人。《荷叶杯》、《谒
  金门》等作于此时。
  沈颜登进士及第,授
  校书郎。
曹松、刘象、郑希颜、
  王希羽、柯崇同登进
  士及第,年皆七十,号
  “五老榜”。

公元干支帝王年号诗坛史事
   吴融任户部侍郎。
  王鸿举韩偓为翰林
  学士,后迁中书舍
  人,随昭宗至凤翔,
  进兵部侍郎。
  江文蔚生。
 
903癸亥四月,韦庄奉王建命
  使唐入贡,与朱全忠
  修好。
  六月,韦庄弟韦蔼编
  庄之诗为《浣花集》
  十卷,书成。
  贯休至蜀,谒见掌书
  记韦庄,后入拜王
  建,赐号禅月大师。
  曹松、吴融此年前后
  在世。
  冯延巳生。
二月,昭宗作《柳枝
  词》五首,朱全忠归大
  梁。昭宗欲用韩偓为
  相,遭崔胤、朱全忠反
  对,偓被贬为濮州
  司马。
  王建封蜀王。
905乙丑哀帝天祐 二十一月,韦庄奉王建
  命为教答梁使司马卿。
  韩偓奉诏复为学士,
  偓不敢入朝,南依闽
  王王审知。
  陆希声约卒于此年
  前后。
朱全忠杀朝官三十余
  人,投尸黄河。
906丙寅十月,王建立行台,
  以韦庄为安抚副使。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96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10: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