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秋夜曲 |
释义 | 秋夜曲 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鉴赏】这是一首“雅而不纤”(《唐诗选脉会通评林》)的闺怨诗。关于此诗作者,虽然选者力证王维所作,但学术界普遍认为是王涯所作,一是《王右丞集》并无此诗,二是其他唐诗选本亦注明王涯所作。 首句点明时令时间,时令是初秋,时间是初夜。此时,夜幕初临,月亮从东方冉冉升起,泛起细细的微光。已经是秋天了,秋露在不经眼中已悄然侵入,但尚且微薄稀少,故而虽有凉意,却并不寒冷。闺中之人此时依然身披夏天的轻薄纱衣,虽不免单薄,但依然可以忍受,故而舍不得更换秋衣。此处,作者从桂魄、秋露、轻罗等处着笔,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清冷幽寂的秋夜图。在此夜凉如水的秋夜,闺中人为何迟迟不愿睡去?此时此刻她正在思念着什么呢?诗人没有点破,但从凄清环境的烘托来看,我们能隐隐约约感受到女主人公因思念远方亲人而苦闷孤寂的情愫流露。 百无聊赖之下,闺妇只能以银筝来排遣内心的思念与哀愁了。“银筝”,指用银装饰的筝或用银字表示音调高低的筝。在唐诗中,作为闺房必备的乐器,银筝成为闺怨诗中的常客,如毛熙震《何满子》“曲槛丝垂金柳,小窗弦断银筝”,戴叔伦《白苎词》“回鸾转凤意自娇,银筝锦瑟声相调”等,并被赋予“以琴传情”、传递思念的情感色彩。 银筝为何要“殷勤弄”?难道女主人公是一位痴迷于银筝的音乐爱好者?当然不是。她之所以要不断弹拨这银筝,从初夜持续到深夜,不是因为爱好银筝,不过是害怕回房睡觉。在此,读者不禁要问,她为何要害怕回房睡觉呢?最终,谜底被揭开,原来是因为曾经充满温情与暖意的闺房,现在已沦为“空房”。至此,一位夜不能寐,又不愿独守空房的少妇形象跃然纸上,令人叹惋。 此诗前两句写景,但景中寓情,情景交融,以凄清之景烘托出闺妇之孤寂苦闷。写弹拨银筝之“殷勤”,实则是揭示出闺妇之心乱如麻,情思悠远。末句构思巧妙,令人赞赏。一“怯”字,曲折传递出闺妇之内心活动,一“空”字,戳破闺中人之反常情态,心之空,反衬出思之深,悲切之情溢于言表。难怪清代学者孙洙评价说:“(此诗)貌为闹热,心实凄凉,非深于涉世者不知。”(《唐诗三百首》卷八) 作者:乐云 :乐云 主编.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414-415页.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96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