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野望
释义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鉴赏】此诗作于肃宗上元二年(761),杜甫时在成都。

首联对仗工稳。西山在成都之西,因常年积雪,又称雪岭,杜甫另有诗云“窗含西岭千秋雪”(《绝句四首》),彼处的“西岭”也就是这里的西山。三城,指松、维、堡三城,为唐代备御吐蕃所修的军城。这一句是写从城郊西望所见的远景,下句则写近景。城南有清水河流过,有江有浦,并能看见中和门外的万里桥。这两句诗实写远近之景,又另有他意:前者见西山白雪而思三城戍(唐备吐蕃,于松、维、保三城设戍),是在忧思国家之难;后者所见有万里桥,睹桥思人,原来已经离家万里,这是在感叹个人情怀。一联之中,家国兼顾,气氛沉郁,句意皆工。清杨伦《杜诗镜诠》曰:“思家忧国,首二并提,起势最健。”杜诗于此,确有凌云健笔之力。

颔联与颈联沿着上句思家之情而发。海内处处风尘,自己和诸弟相隔天涯,一身遥遥,来到这辽远的西南,满面涕泪。年已迟暮,无丝毫之力以报效国家,只能供众多疾病来折腾自己。杜甫在长安时就曾患过肺病,到成都后又患头风,诸病缠身,而是让他倍受折磨且不能忍受的是报国无门。这种种不甘与无奈,便化作了“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涘答圣朝”一联诗,语意极为沉痛。然而气象却并不衰飒,自有一种大方浑融的气质透于纸外,可称高浑之笔。后来顾况《湖南客中春望》诗:“风尘海内怜双鬓,涕泪天涯惨一身。”就全袭杜句而得之。

尾联总收,跨马出郊踏青,极目远眺,不堪人事日渐萧条。触目感伤,言虽简而意甚通秀。

此时严武尚未镇蜀,杜甫在成都境遇不偶,充满着飘零之感,满腔沉郁悲愤,化作《野望》一诗。虽在颠沛流离之际,诗人依然不忘国家危难,将国家与个人身世糅合起来,涕泪时下,所感超越个人情怀之外。有用之身不能为国所用,只能“供多病”,语意更是沉痛。整首诗具有沉郁顿挫之致。方回评此诗曰:“此格律高耸,意气悲壮,唐人无能及之者。”(《瀛奎律髓》)是为确论。

作者:黄鸣
:乐云 主编.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261-262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96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9 4: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