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代志怪小说:

 

词条 李光远 戴孚
释义

李 光 远

[唐]戴 孚

李光远,开元[1] 中为馆陶[2] 令。时大旱,光远大为旱书[3] ,书就暴卒。卒后,县申州[4] ,州司马覆破[5] 其旱。百姓胥[6] 怨,有恸哭者。皆曰:“长官不死,宁[7] 有是耶?”其夜,光远忽乘白马,来诣旱坊[8] ,谓百姓曰:“我虽死,旱不虑不成。司马何人,敢沮[9] 斯议?”遂与百姓诣司马宅,通云:“李明府[10] 欲见。”司马大惧,使人致谢,光远责云:“公非人,旱是百姓事,何以生死为准?宜速成之。不然,当为厉矣。”言讫,与百姓辞诀方去。其年旱成[11] ,百姓赖焉。

——《广异记》


【赏析】

本篇写李光远死后现形、为民作主的异事。在儒家思想作为官方哲学思想的封建社会里,人人都必须遵守礼教,顺从几乎成了中国人的第二天性。然而,尽管人们一再压抑着自己的欲望,但却难以灭绝那不能不产生的种种精神要求。对爱情的渴求是如此,对不平的反抗也是如此。本篇所展示的,便是人们对不平的反抗,以及对反抗定会成功的一种幻想。小说既写了山东馆陶乡亲的反抗情绪,又写了县令李光远那逾越了生死界限的彻底的反抗精神。特别是从李光远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先人那一种执拗的反抗性格。这种为了百姓利益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有一股撼人心魄的力量,深深地打动着读者。即使在今日读来,也是如此。

对于封建时代的人们来说,人死后究竟如何,始终是个谜。基于此,他们有了灵魂不散的观念,认为人虽然死了,但魂灵却永在,它会在夜间重返人世。这种意识在今日看来显然是虚妄、怪谬的,但那个时代的古人并不这样想。李光远的死后现形是这样,李光远所说的变厉鬼报复州司马,也是这样。就是在唐代以后的宋话本、元杂剧中,这类内容的作品,也是屡见不鲜的,只是在表达主题与形象塑造等方面各有千秋罢了。

(王红箫)

注 释

[1].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

[2].馆陶:今属山东。

[3].旱书:向高一级政府申报旱灾的文书。

[4].县申州:县里将旱书报到州里。

[5].司马覆破:司马对旱书进行了批驳。

[6].胥:全,都。

[7].宁:岂,难道。

[8].旱坊:具体不详,可能是当时县内商议救灾的部门。

[9].沮:阻止。

[10].明府:即县令。

[11].其年旱成:这一年的旱灾被承认(得以减免田赋,受赈济)。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1条古代志怪小说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代志怪小说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1:2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