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代志怪小说:

 

词条 捉狐 蒲松龄
释义

捉 狐

[清]蒲松龄

孙翁素有胆识。一日,昼卧,仿佛有物登床,遂觉身摇摇如驾云雾。窃意无乃魇狐[1] 耶?微窥之,物如猫,黄毛而碧嘴,自足边来。蠕蠕伏行,如恐翁寤。逡巡[2] 附体:着足足痿[3] ,着股股耎[4] 。甫及腹,翁骤起,按而捉之,握其项[5] 。物鸣急莫能脱。翁亟[6] 呼夫人,以带系其腰。乃执带之两端,笑曰:“闻汝善化,今注目在此,看作如何化法。”言次[7] ,物忽缩其腹,细如管,几脱去。翁乃大愕,急力缚之,则又鼓其腹,粗于碗,坚不可下;力稍懈,又缩之。翁恐其脱,命夫人急杀之。夫人张皇四顾,不知刀之所在。翁左顾示以处,比回首,则带在手如环然,物已渺矣。

——《聊斋志异》


【赏析】

在《聊斋志异》手稿本中,此篇首句为:“孙翁者,余姻家清服之伯父也。”故事中的这位孙翁是蒲松龄亲家清服的伯父,看来他是据清服讲述其伯父的故事而记载和创作的。

故事描绘得细腻而逼真。首先从孙翁的感觉着手,叙述孙翁某日在白天小睡时,在睡梦中恍恍惚惚感到有一个东西爬上床来,于是感觉到自己的身子摇摇晃晃的,好像腾云驾雾一般。孙翁“素有胆识”,所以他并不慌张,为了不惊动此物,他微张双目,偷偷观察。那黄毛绿嘴的家伙行动诡秘。它也怕惊醒孙翁,所以用轻软的动作缓缓前进。孙翁感到这个鬼东西碰着脚,脚就软痿无力;碰着腿,腿就瘫软无力。它刚到腹部,孙翁一方面感到已可伸手逮住此物,另一方面也怕它再爬上来,自己如果浑身瘫软就无法反抗或逮住它了,所以就突然蹦起身子,将它捉牢。这是孙翁与魇狐搏斗的第一个回合。充分显示了孙翁有胆略有智谋的性格。魇狐被抓住后,孙翁忙喊夫人,用带子缚住它的腰。孙翁手里拿着带子的两头,非常得意,笑着嘲讽此狐说:“听说你善于变化,我现在看着你,看你作什么变化。”刚说到这里,此狐突然紧缩腹部,变得像管子一样细小,几乎脱出带子的束缚而逃走。孙翁大吃一惊,急忙用力缚扎,而狐又鼓胀起它的腹部,比碗口还粗,十分坚硬,孙翁无法扎紧,而稍一松懈,它又缩起腹部。这是人狐搏斗的第二个回合。孙翁怕它逃脱,忙命夫人赶快杀掉它。夫人在危急中找不到刀具,孙翁眼往左边看去,示意刀的所在,就在他的手稍稍松懈的一刹那,狐已逃得无影无踪,只剩下环形的带子留在他的手里。这第三个回合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因为搏斗中的人只要注意力稍一分散,手就会无意中突然停止用力,这是人的固有心理和生理现象。这篇小说写得惊险又逼真,而人与狐的搏斗以不分胜负告终又有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狐既未成功地偷袭到人,人也未抓住狐,双方势均力敌,生动地表现了生存斗争的惊险曲折。

(周锡山)

注 释

[1].魇(yǎn)狐:压狐。睡梦之中感到胸闷气促,俗称“压狐子”。

[2].逡巡: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

[3].痿:肢体萎弱、萎软。

[4].耎(ruǎn):软弱。

[5].项:颈的后部。

[6].亟:急,迫切。

[7].次:停留。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1条古代志怪小说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代志怪小说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1: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