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小说:

 

词条 扬州梦记 高彦休
释义

扬州梦记

高彦休

唐中书舍人杜牧,少有逸才,下笔成咏。弱冠擢进士第,复捷制科。牧少隽,性踈(疏)野放荡,虽为检刻,而不能自禁。会丞相牛僧孺出镇扬州,辟[1]节度掌书记。牧供职之外,唯以宴游为事。扬州,胜地也。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万数,辉罗耀烈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牧常出没驰逐其间,无虚夕。复有卒三十人,易服随后,潜护之,僧孺之密教也。而牧自谓得计,人不知之,所至成欢,无不会意[2]。如是且数年。及征拜侍御史,僧孺于中堂饯,因戒之曰:“以侍御史气概达驭,固当自极夷涂[3]。然常虑风情不节,或至尊体乖和。”牧因谬曰:“某幸常自检守,不至贻[4]尊忧耳。”僧孺笑而不答,即命侍儿取一小书簏[5],对牧发之,乃街卒之密报也。凡数十百,悉曰:“某夕杜书记过某家,无恙。”“某夕宴某家”,亦如之。牧对之大惭,因泣拜致谢,而终身感焉。故僧孺之薨,牧为之志[6],而极言其美,报所知也。

牧既为御史,久之分务洛阳[7]。时李司徒愿罢镇[8]闲居。声妓豪华,为当时第一。洛中名士,咸谒见之。李乃大开宴席。当时朝客高流,无不臻赴。以牧持宪[9],不敢邀致。牧遣座客达意,愿预斯会,李不得已驰书。方对酒独斟,亦已酣畅,闻命遽来。时会中已饮酒,女妓百余人,皆绝艺殊色。牧独坐南行,瞪目注视。引满三巵,问李云:“闻有紫云者孰是?”李指示之。牧复凝睇良久曰:“名不虚得,宜以见惠[10]。”李俯而笑,诸妓皆亦回首破颜[11]。牧又自饮三爵,朗吟而起曰:

华堂今日绮筵开,

谁唤分司御史来。

忽发狂言惊满座,

两行红粉一时回。

意气闲逸。旁若无人。

牧又自以年渐迁暮,常追赋《感旧》诗曰:

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情。

三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又曰:

船一棹百分空,

十载青春不负公。

今日鬓丝禅榻伴,

茶烟轻飏落花风。

大和末,牧复自侍御史出佐沈传师江西宣州幕。虽所至辄游,而终无属意[12],咸以非其所好也。及闻湖州名郡,风物妍好,且多奇色,因甘心游之。湖州刺史某乙,牧素所厚者,颇喻其意。及牧至,每为之曲宴周游,凡优姬倡女,力所能致者,悉为出之。牧注目凝视曰:“美矣,未尽善也。”乙复候其意[13],牧曰:“愿得张水嬉[14],使州人毕观。候四面云合,某当闲行寓目。冀于此际,或有阅焉。”乙大喜,如其言。至日,两岸观者如堵。迨暮,竟无所得。将罢舟舣岸[15],于丛人中,有里姥引鸦头女[16],年十余岁。牧熟视曰:“此真国色,向诚虚设耳。”因使语其母,将接致舟中。姥女皆惧。牧曰:“且不即纳,当为后期。”姥曰:“他年失信,复当何如?”牧曰:“吾不十年,必守此郡。十年不来,乃从尔所适可也。”母许诺。因以重币结之,为盟[17]而别。故牧归朝,颇以湖州为念。然以官秩尚卑,殊未敢发[18]。寻拜黄州池州,又移睦州[19],皆非意也。牧素与周墀善,会墀为相,乃并以三笺干墀,乞守湖州。意以弟目疾,冀于江外疗之。大中三年,始授湖州刺史。比至郡,则已十四年矣。所约者,已从人三载。而生二子。牧既即政,函使召之。其母惧其见奋,携幼以同往。牧诘其母曰:“曩既许我矣,何为反之?”母曰:“向约十年。十年不来而后嫁,嫁已三年矣。”牧因取其载词视之,俯首移晷[20]曰:“其词也直。强之不祥。”乃厚为礼而遣之。因赋诗以自伤曰:

自是寻春去校迟,

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

绿叶成阴子满枝。

〔注〕

[1]辟:征召,聘用。

[2]会意:合意。

[3]夷涂:坦途。

[4]贻:带来。

[5]簏(lù):竹箱。

[6]志:墓志。

[7]分务洛阳:到洛阳做官。唐代以洛阳为东都,故而官员在此任职称分务、分司。

[8]罢镇:离开节度使职位。

[9]持宪:指杜牧身为御史掌管法纪。

[10]宜以见惠:应该把她送给我。

[11]破颜:情不自禁地微笑。

[12]属(zhǔ)意:凝注意念。

[13]候其意:征询他的意向。

[14]张水嬉:举办水上表演、竞技等娱乐活动。

[15]舣岸:船靠岸。

[16]有里姥引鸦头女:有个乡村老婆婆带着一个小姑娘。

[17]为盟:订立婚约。

[18]发:提出请求。

[19]黄州、池州、睦州:分别在今湖北黄冈、安徽贵池、浙江建德一带。

[20]移晷(ɡuǐ):晷即日影,移晷言过了很长时间。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这一首清丽隽永的《江南春绝句》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潇洒才情,感受到他胸中所蕴涵着的喷薄炽热的对于美丽的自然风光的眷爱和礼赞。杜牧虽然有长期的仕途经历,不过在人们心目中,他一直就是一个风流不羁、任情率性的才子、诗人。本篇故事蓝本最早出于唐代高彦休(参寥子)的《阙史》,标题就是“杜牧”,后世的一些小说选本如《唐人说荟》《旧小说》等收选此篇,更名为“扬州梦记”,则是取自杜牧的诗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小说中所引此诗与世传本的词句有出入)从小说中所记事件来看,主要是描绘了诗人杜牧沉醉于恋情天地、欣赏迷恋女性美的所谓文人才子的风流韵事。可以说,它向人们揭示了诗人杜牧的另一个生活侧面。

小说行文颇具幽默感,对于风流才子的放诞举止持温和的调侃态度。例如写杜牧在牛僧孺属下任职于扬州时,沉迷于青楼风月,放纵不检,当牛僧孺向他提出善意的规劝时,他却自认为自己的个人隐私无人知晓,于是玩弄小狡猾,辩白自己行事有分寸,无须别人担心。殊不知这几年来他每晚外出,上司牛僧孺都暗中派巡街军卒跟随、保护他,对于他的行止一直是了如指掌。面对牛僧孺出示的数百份巡街密报,杜牧这才傻了眼,不禁惭愧万分。

杜牧到洛阳任职时,退休的司徒李愿也在洛阳闲居。李愿家的歌儿舞女阵容整齐,当地的文人名士都愿意去李家拜访,以求一饱眼福。李愿体察大家的心意,索性大开筵席,遍邀官员、名流,但是惟独不敢邀请杜牧——他担心这位主管官员风纪的御史大人会拒绝出席这种奢华场合。杜牧等不来请帖,只好委派一位门客去拜访李愿,转达他很想出席宴会的心思。李愿这才发出请帖,杜牧正无聊地自斟自饮,见到请帖,立即就到李家来了。他坐在向南的尊位,对李家百十个容貌技艺出众的歌妓看得目不转睛。喝过几大杯酒,他醉意酡然,向李愿打听哪个是李府最有名的歌妓紫云?李愿指给他看,他注视了好长时间,独自赞叹道:“名不虚传,应该送给我。”见御史大人如此忘情,李愿忍俊不禁,低头偷笑;那些歌女也扭过头窃笑。杜牧却旁若无人,管自饮了几杯酒,又诗兴大发,吟起诗来。

杜牧后来到湖州游历,他早就听说这里风光明媚,历来出美女,因而十分向往。湖州刺史与他很有交情,非常了解这位风流御史的心思,经常为他举办宴会、陪同游玩,尽力让那些歌儿舞女都能在杜牧眼前露面。可是杜牧一直没发现特别合意的佳人。刺史见老朋友不惬意,也很抱歉,不知应该怎样帮助他才好。杜牧建议刺史举办一次龙舟竞渡,一定会有许多人来观看,那时也许在稠人广众之中会遇到绝世美人。结果那一天杜牧从早寻到晚,仍然一无所获,直到竞渡结束,大家准备回去的时候,杜牧忽然发现一位乡村老婆婆领着的一个小姑娘,竟然是国色天姿,不禁为之惊叹,马上表示愿意聘娶,不过这女孩年龄尚小,两方就相约过几年成婚,杜牧付出高额聘礼,要求女方等他十年,在这期间他一定争取来湖州做刺史。杜牧回朝后,就一心想去湖州任职,但是一直没有机会。等到他费尽心机谋到湖州刺史之职时,已经过去十四年了。那时,他的意中人已经出嫁三年,有了儿女。杜牧责怪姑娘的母亲违约,那母亲辩解说,当初约定十年,但杜牧并未如期到来,她的女儿是十年后出嫁的,不算违约。杜牧取出当年写下的婚书仔细审视,沉思了好久,叹息道:她说得有理,看来不能再强求了。于是赠送了一份厚礼,打发她们回去了。这件事让他很伤感,为此他又大写其诗,感叹自己好像一个虔诚探访春光的人,来迟一步,满树繁花已被东风吹落,自己所能够看到的只是绿叶成荫、果实累累的景象罢了。

杜牧的这些行径固然体现了文人才子风流放诞的做派,不过从本质上,他毕竟是个斯文之士,对于美,怀有一份崇拜、一份怜惜,具有真正的鉴赏力;因而与那些粗俗蛮横、只知夺取、践踏人间至美的豪门权贵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的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问题在于我们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美好的人物、事物?爱不应该是把持、胁迫,更不应该是摧残、毁灭。孙秀强夺绿珠,武承嗣霸占碧玉,结果导致两名柔弱女子以死抗争、双双毙命,像这样的“爱美之心”,谁能说它不充满邪恶和罪孽?以这两人为代表,强权阶级的“爱美”不过如此,历代的权臣贵介倚势欺人,制造了数不清的人间悲剧。相比之下,文人雅士则更多了几分人性色彩,他们对美更多是持有一种赞赏、膜拜的心情,并且也没有那么强的占有欲,这应该说是一种文明和进步了。所以,杜牧作为一个官僚也许不够称职,因为他总是耽于诗酒美色,不循礼法;不过,作为一个文人、才子,他倒是蛮够水准,让世人颇生喜爱之情。小说成功地塑造了杜牧那耽溺于诗酒美人的风流才子形象,让这个人物以其才华、痴情和狂放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孙丽华)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526条唐宋小说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小说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 12: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