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神
应劭
谨按[1]:汝南南顿[2]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意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溉灌。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3]。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4],因盲者得视,远近翕赫[5]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6]。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也。
〔注〕
[1]谨按:用在首卷,以示所叙之事有根有据。
[2]汝南南顿:汉代汝南郡南顿县(今河南项城)。
[3]豚(tún):小猪。
[4]众犬吠声:比喻不辨真伪,随声附和。汉王符《潜夫论·贤难》:“一犬吠形,众犬吠声。”
[5]翕(xī)赫:聚合。
[6]滂沱:本形容雨下得很大,此指堆积得很多。
本篇选自《风俗通义》(又名《风俗通》)。
这篇小说叙述一个极为平常的故事,但寓意却十分深刻。因“空桑中有土”而植以李核所长出的李树,竟成了能治愈眼病的神灵,远近之人随声附和,纷纷前来祈祷,以致“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封建时代的不少迷信鬼神之事就是这样造成的。
古代小说中的类似故事还可举《平妖传》第十一回对圣姑的描写:圣姑被杨巡检敬之若神,供养在西园,县里不少人去拜她为师;后来因四处闻名,人越去越多,便闭门不接外人。一日杨奶奶偶感风寒,诸医无效,故求圣姑赐圣水。“那老狐精那里有甚么圣水,魆地里到卧室中把个磁碗撒一泼尿”,杨奶奶便把尿水认做仙丹妙药吞了下去,到半夜果然清爽了许多。“原来药性本草上有一款狐尿,主治寒热瘟疟,偶然暗合了。”杨巡检喜从天降,称赞不绝。后来又请圣姑做道场,那些男男女女,源源而至,人山人海,那圣姑“骗得这些愚夫愚妇眼红鼻塞,不住的拭泪”。岂不悲哉!
生活中“众犬吠声”,捕风捉影,而根本不去辨别事物真相之事屡有发生,与此类故事中所描述的何其相似。本篇《李君神》最后写种树人张助远出归来,非常吃惊地说:“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然后将李树砍掉。可见作者对这种恶俗的批判态度。小说语言简洁,形象生动,寓批判于叙述之中,对今人颇有启发意义。
(曾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