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小说:

 

词条 李势女 沈约
释义

李势女

沈约

桓温[1]平蜀,以李势女为妾。南郡主甚妒,不即知之。后知,乃拔刃往李所,因欲斫之。见李在窗梳头,姿貌端丽,徐徐结发,敛手向主,神色闲正[2],辞甚凄惋。主于是掷刀,前抱之曰:“阿子!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遂善之。

〔注〕

[1]桓温,字元子,东晋时人,官至大司马。《晋书·穆帝纪》记桓温以永和二年(346)十一月伐蜀,三年三月,李势降。

[2]闲正:娴静端庄。

本篇选自《俗说》。

丈夫在外移情别恋,另筑金屋藏娇,被妻子发现,导致尖锐的矛盾冲突,这是小说经常描写的故事。《红楼梦》中贾琏偷娶尤二姐,王熙凤借剑杀人就是这样的精彩片断。一般来说,在此类故事中,妻子多半是要被冠以“妒”的恶名的。事实上,本篇的另一个更详细的版本就收在南朝虞通之的《妒记》中。

此类故事中的所谓“妒”,实际上是妇女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一种心理反抗,在过激状态下则表现为心理的扭曲和变态。不过,本篇所写较为别致,不是一个“妒”可以了得的。南郡主气势汹汹地要杀李势女,却被李势女倚窗梳发的美丽画面所打动。这种秀发委地、临窗梳理的美丽后来在唐传奇《虬髯客》中也出现过,小轩窗,正梳妆,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女性美。不只如此,李势女“辞甚凄惋”,也别有一种动人的魅力。本篇未写明凄惋之由,联系前面“桓温平蜀,以李势女为妾”的交待,可知李势女实际上是战利品。在《妒记》中,李势女说得更明确:“国破家亡,无心以至今日。若能见杀,实犹生之年。”因此,李势女的悲剧不只是妻妾矛盾而已,而是与当时的社会动乱密切相关的。东晋裴启《语林》中亦记桓温在征前秦后,得一歌妓,其自高自大的心性,遭歌妓辛辣嘲讽。歌妓身处下层,言语犀利,恰与高贵的李势女形成鲜明对比。

南郡主终于受到感动,掷刀而曰:“阿子!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这纯是当时口吻,既写出了李势女的美丽可人,也写出了南郡主的爽快。能够欣赏人的气韵风神似乎是魏晋的时代特征,南郡主肯化干戈为玉帛不失其大家气魄。虽然妻妾矛盾往往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所说“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但也还是因人而异的。比其明清许多小说中的“一夫二妻”描写来,本篇作品更可信些。只一个场面,寥寥数语,就写活了两个人物,魏晋小说的艺术性岂可低估?

(刘勇强)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526条唐宋小说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小说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 13:3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