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鹊踏枝 冯延巳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鹊踏枝

冯延巳

烦恼韶光能几许?肠断魂销,看却春还去。只喜墙头灵鹊语,不知青鸟全相误。 心若垂杨千万缕,水阔花飞,梦断巫山路。开眼新愁无问处,珠帘锦帐相思否?

冯延巳作词一般都是为了“俾歌者倚丝竹而歌之,所以娱宾而遣兴也”(《阳春集序》),以写女人、相思的居多。不过,冯词不像温庭筠那样偏重于对妇女容貌、服饰的描绘,而是致力于探索、抒写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清新流丽、委婉情深。

这首词以反问发端:“烦恼韶光能几许?”起调不凡,先声夺人。韶光,犹韶景、韶华,指春光,并指一切美好的时光。唐太宗《春日玄武门宴群臣》:“韶光开令序,淑气动芳年。”但在这里,韶光给词里思妇带来的不是欢愉而是因它“能几许”所产生的“烦恼”。明退暗进,造成悬念。然后再把正意逐步推开。但又不急于作出正面回答,而用“肠断魂销”,隐隐道出怅恨之深。“看却春还去”,表明她的“烦恼”、怅恨来自眼巴巴地看着春光又悄然而逝。“只喜墙头灵鹊语,不知青鸟全相误”。曲笔渲染,跌宕起伏,在饶有变化的抒写之中,令人渐渐领悟到思妇“肠断魂销”的苦衷所在。古代,鹊噪被认为是吉兆。《西京杂记》已有记载,至唐犹然。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以为喜兆,故谓灵鹊报喜。”所谓灵鹊报喜,当然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往往不能应验。而思妇竟把全部希望寄托在灵鹊报喜的可靠性上,可见其盼夫之心切。一旦发觉灵鹊失灵,转而又归咎于“青鸟全相误”,仿佛是上了青鸟的当。青鸟,是神话中的仙鸟,西王母的信使。殊不知仙鸟非“仙”,思妇寄予希望,等待她的只能是虚妄。这两句通过思妇对灵鹊、青鸟的期待和怨艾,逼真入微地勾画了主人公怅惘、凄绝,近乎绝望的痛苦。

过片“心若垂杨千万缕”,上应发端,下启梦境,是上下片衔接的枢纽。“垂杨千万缕”是写柳条,又不限于写柳条,情景相生,极写思妇之心烦意乱,比喻贴切、生动。紧接着,“水阔花飞”,是写梦境。垂杨临水,故云“水阔”,柳絮飞堕,逐水而流,情思绵邈,而“花飞”指杨花飞舞,又与上文“看却春还去”上下呼应。它昭示暮春三月,正是春柳盛极之时。繁盛已极,离衰谢之日亦渐近了。韶华易逝,求会心切,形于梦寐。花飞水阔,杳不可及,连做梦也见不到伊人,只落得个“梦断巫山路”。巫山路,暗用宋玉《高唐赋》楚怀王梦中与巫山神女相会的故事,指男女幽会。梦里相寻,亦不可得,睁开眼来,更何处问津?“开眼新愁无问处”,独处深闺,新愁谁诉。“珠帘锦帐相思否?”不知伊人一方此时此刻是否像自己一样相思?词以疑问而带慨叹的语气作结,既照应了篇首,又使思妇难以名状的忧思、怊怅得以深入一层地展示,情致缠绵,余味不尽。

冯延巳长于以景托情,即物起兴;写情曲折、含蓄而富于层次。这首词以韶光、花飞、垂杨千缕引发思妇独处深闺,惋惜青春流逝的哀怨心情和纷乱、绵邈的情思。又以灵鹊、青鸟起兴,写出思妇盼夫归来由期望到绝望的心理变化。这种侧面用笔的写法,显得委婉含蓄。其间又巧妙地插入巫山云雨一典,将思妇思极入梦的怅然心情,昭然而揭。最后又想象对方的相思,由己及人,更显得深情委婉。整首词,思妇的心理,随景和物的展开、变化而层层深入。这种含而不露、重于刻画心理的写法,该是冯词的一个特色吧。

(黄进德)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