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浣溪沙 秦观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在秦观《淮海词》中,长调应推《满庭芳》(山抹微云)为冠,小令则似应以这首《浣溪沙》为压卷了。论诗要讲境界,论词也应当讲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境界有大小,然不以是而分高下。‘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他认为此词结句境界虽小,然艺术性却高。其实就通篇来说,何尝不能作如此评价?

这首词的特点就在于描绘了一个精美无比的艺术境界。作者以高超的手法,将自然与艺术巧妙地媾合,仿佛在现实社会中另建一个世界,让人们神游其中,流连忘返,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在这境界之中,仿佛有人。然而词人并未正面刻画这个人物的形象,而是着力于刻画人物的心灵,人物的情绪。在刻画人物心灵和情绪的时候,他也没有具体地描绘人物的思想活动过程,而是借助于气氛的渲染和环境的烘托,让人们通过环境与心灵的结合、情与景的交融,感到其人宛在,感到一种轻轻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

词的起调很轻,恍如风送清歌,悠然而来,把人们不知不觉地引入词中所规定的境界。“漠漠轻寒上小楼”,韵律何其婉妙幽雅!漠漠者,弥漫、轻淡也。李白《菩萨蛮》云:“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韩愈《同水部张员外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诗云:“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皆其意,然此词更似韩诗首句。轻寒者,薄寒也,有别于严寒和料峭春寒。无边的薄薄春寒无声无息地侵入了小楼,这是通过居住在楼中的人物感受写出来的,故我们可以感到其人宛在。时届暮春,天气为什么这样冷呢?下一句补充说:“晓阴无赖似穷秋。”原来是一大早起来就阴霾不开,所以天气冷得像秋天一般。穷秋者,九月也。南朝鲍照《白纻歌》云:“穷秋九月荷叶黄,北风驱雁天雨霜。”唐人韩偓《惜春》诗亦云:“节过清明却似秋。”词境似之。春阴寒薄,不能不使人感到抑郁,因诅咒之曰“无赖”。无赖者,令人讨厌、无可奈何之憎语也。南朝徐陵《乌栖曲》云:“唯憎无赖汝南鸡,天河未落犹争啼。”以无赖喻节序,亦见于杜甫诗,如《绝句漫兴九首》之一云:“无赖春色到江亭。”此词云景色“无赖”,正是人物心情无聊之反映。以上二句,一云“小楼”,一云“晓阴”,时间地点在写景和抒情中自然而然地交代得清清楚楚。至“淡烟流水画屏幽”一句,则专写室内之景。词人枯坐小楼,畏寒不出,举目四顾,唯见画屏上一幅《淡烟流水图》,迷蒙淡远,此又一境界也。楼外天色阴沉,室内光景清幽,在在令人不欢,于是一股淡淡的春愁油然而生。

在轻悠的音乐节奏中,词过渡到下片。明人沈际飞说:“后叠精研,夺南唐席。”(《草堂诗余续集》评)也就是说下片写得特别精彩研炼,竟超过了南唐二主。这个评价毫不为过。尤其过片一联,轻灵杳眇,意境不凡。从前片意脉来看,主人公在小楼中坐久,不堪寂寞,于是出而眺望外景。“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写望中所见所感,境界略近唐人崔橹《过华清宫》诗所写的“湿云如梦雨如尘”。词人在《八六子》中也写过相似的句子:“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所不同的是此处以纤细的笔触把不可捉摸的情绪描绘为清幽可感的艺术境界。据梁令娴《艺蘅馆词选》记载,梁启超曾赞之为“奇语”。今人沈祖棻《宋词赏析》分析说:“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 ‘丝雨’和‘愁’,本来不相类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细’这两个共同点,就将四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两组,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譬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也同样很新奇。”分析得非常精辟,确是道出了这一奇语的特点。但从境界着眼,这两句还特别具有一种音乐美、诗意美和画境美。细细吟味,它的音律多么谐婉,诗意多么浓郁,而那画境又是多么清幽。词人正是运用这样谐婉的音律,浓郁的诗意和清幽的画境,构成一个凄清婉美、轻灵杳眇的艺术境界。清人陈廷焯称之曰“宛转幽怨,温韦嫡派”(见《词则·大雅集》卷二眉批),确为有识之见。

《浣溪沙》一调,下片由两对偶句接一单句结偶句给人以工整稳定之感,而单句则显示出摇曳不定的情韵,因此要写好这个结句是颇费工力的。陈廷焯对此深有体会,他曾说:“《浣溪沙》结句,贵情余言外,含蓄不尽。如吴梦窗之‘东风临夜冷于秋’,贺方回之‘行云可是渡江难’,皆耐人玩味。”(《白雨斋词话》卷一)少游此词的结句亦深得个中妙谛,并能变摇曳为稳定,化动态为静态,饶有余味。有人以为“银钩闲挂,表示帘已垂下”,然此句系主动宾结构,“挂”字系被动词,就是说宝帘已被银钩高高挂起,然着一“闲”字、“小”字,便融情入景,韵味悠然。其意境仿佛李璟《摊破浣溪沙》中的“手卷真珠上玉钩”,而闲雅则过之。李词点明人物之动作,秦词则写帘栊自挂,而将人物感情隐于这一静景之中,形成一种恬静悠闲的境界。全词以此境作结,倍觉含蓄有味。

(徐培均)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