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浣溪沙 慕容岩卿妻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浣溪沙

慕容岩卿妻

满目江山忆旧游,汀洲花草弄春柔。长亭舣住木兰舟。 好梦易随流水去,芳心犹逐晓云愁。行人莫上望京楼。

这是一首忆别怀人的词。宋人周紫芝的《竹坡诗话》说是慕容岩卿的亡妻生前所作、死后所吟者,因而增加了它的神秘色彩。这首词意极缠绵,语极妍丽,能以秾艳之笔,传凄怆之神。沉郁之感,怨慕之情,绸缪宛转之态,隐约凄迷之状,都在词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词的上片,由眼前的景物勾起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词中的情思,完全从一个“忆”字生发出来。它以明媚的春光作衬托,表达其缠绵悱恻的离愁别恨。“满目江山忆旧游”二句,言这江依旧如练,这山依旧似锦,这汀洲上的花花草草,依旧在沐浴春天的阳光,卖弄着妩媚的娇态。风景不殊,前尘似梦,怎么不引起词人的回忆和伤感呢?“汀洲花草”,即水边小洲上丛生的花草。语出《九歌·湘夫人》:“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这是词人目中所见的客观景物,也是词人在长亭送别时曾经领略过的,于是一幕当年送别的情景便在脑子里浮现出来。“长亭舣住木兰舟”,正是词人从“满目江山”中唤起一桩难忘的往事:那也是“岸花汀草共依依”(顾敻《河传》)的小洲,一只正要启程远航的兰舟,停泊在十里长亭的旁边,那种依依惜别之情是很难用言语形容的。骊歌已经唱了,兰舟就要起航了,却在长亭边停泊下来,通过这样的暗示和联想,把男女双方的依恋之情充分地表现了出来。不言留恋而留恋之情自见。这一结,形象地说明了“忆”的具体内容,完美地构成了词的艺术意境,在“长亭”、“兰舟”的点缀之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情景,便在画面上再现了出来。

张炎告诉我们:“过片不可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词源·制曲》)就是说下片的起句要承上启下,似承似转。“好梦易随流水去”,正是承上片的“忆旧游”,并转出下文无限的“愁”来,意脉贯串,浑然天成,有着“水穷云起”之妙。这里所说的“好梦”,蕴藏着许多难忘的往事,像“小窗外,情话绸缪”(王莹卿《满庭芳》)那样的赏心乐事;“指月盟言,不是梦中语”(戴石屏妻《怜薄命》)那样的山盟海誓;“低随漫唱,笑语相供,道文书针线,今夜休攻”(康与之《满庭芳》)那样的闺房韵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李持正《人月圆》)那样的元宵灯会,也许都从词人的记忆深处,一起浮现出来,然而那样的好景都已经成了“梦”,都已经像“流水”似的一去不复返了,这自然要引起人的今昔之感的。多情的词人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忘记了自己的意中人。她的一颗“芳心”围绕着像“晓云”一样飘忽不定的“行人”,一同欢乐,一同愁苦。词人在结句中,巧妙地运用唐代诗人李益“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楼”(《献刘济》)的诗意,委婉地讽喻“行人”不要上京去求官,怕的是得了官更无归期。不过李益的诗是对朝廷久不见调的怨怼语,是郁郁不得志的愤慨语(见新、旧《唐书·李益传》),而这种是对“行人”的期望语,叮咛语,蕴藉之至,亦忠厚之至,这是一颗多么美好的“芳心”。陈廷焯说得好:“哀怨无穷,都归忠厚,是词中最上乘。”(《白雨斋词话》卷二)这首词的结句,正是“都归忠厚”的。陈廷焯还说:“《浣溪沙》结句,贵情余言外,含蓄不尽。”(《白雨斋词话》卷一)这首词的结句,正是“情余言外”的。正因为它达到了这样的艺术高度,所以它的幽情苦绪,味之弥永,收到了“情溢乎辞”、“意余于言”的艺术效果。

(羊春秋)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