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浣溪沙 无名氏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浣溪沙

无名氏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

这是首笔触细致而风格明秀的春日之作。作者或题周邦彦。词中透过细致的体物写景,隐约流露出一种细致的情绪波动。

词篇幅一开,便春意盎然。“水涨鱼天拍柳桥。”水涨,点春汛。以下五字渲染之。春水涨潮,浮起了鱼天,不仅水与岸齐,拍打着柳桥而已。“鱼天”一词,好像信手拈来,其实妙不可言。鱼游于水,如翔于天,可见当涨潮托起春水之后,那春水仍是空明莹澈。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云:“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正是描写此种鱼天之境界。柳桥二字也不容忽过,它带出的是“江上柳如烟”的景象。“云鸠拖雨过江皋。”云鸠形容墨云行雨,其色如鸠。这又是一个妙手偶得的好辞。云鸠这一意象,比起云师一类词语,显然更其形象,更有意趣。再用“拖”字状墨云之行雨,也就更加相称、贴切。江皋即江岸。上句写春水空明,此句写春江烟雨,一阴一晴。阴晴不定,正是春天的特征之一。此二句写春色,既观察细致,又句句如画。俞陛云《宋词选释》评云:“此词足当‘明秀’二字。起二句颇含画意,有晚唐诗境佳处。”是个准确的判断。无论水涨鱼天,还是云鸠拖雨,都是春天的信息,所以下句一笔挽合道:“一番春信入东郊。”春从东来,东郊先得春信。这又是词人下笔极细致有味之处。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之一云:“春江水暖鸭先知。”词人行笔至此,似乎也有春信之来我先知的言外之意。

过片二句,词境从江郊转为室内。“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上句写自己沏茶。凤团是宋时一种名茶,制为圆饼形,上印凤形图纹。沏茶时,须先将茶块碾碎,故曰“碾凤团”。春日人常渴睡,短梦也是常有的。饮茶之意,在破睡提神。句首虽下一“闲”字,语似不经意,实则方才一晌短梦,竟大有难以遣除、了却之愁,故须饮茶以消梦后的惘然。下句写燕子垒巢。燕子不辞辛苦飞来飞去,一次又一次衔泥而来,眼看着就渐渐营造成了新巢。燕子极忙,词人则静。句首下一“静”字,暗示的实是词人并不平静的心绪。大好时光白白流逝而不能有所作为的悲哀,隐约见于言外。结句转为室外。“又移日影上花梢。”时光流转,不知觉间,日影又已移上花梢。句首下一“又”字,则日日空对春光之意亦隐然可见。挽合下片三句首字所下之“闲”字、“静”字、“又”字,词人心头不忍时光白白流逝的愁怨不难体味。这种淡淡的哀怨,实是一种普遍的人生情绪。而词中表现得极精微、含蓄。周邦彦《浣溪沙》云:“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正好取来与本词相互印证发明。两词皆写对春天大自然万物生生不已的体察,触动着大好时光白白流逝的哀愁。进一步说,则暗示了有志不获骋的痛苦。不同的是,“楼上晴天”一首的情绪焦灼,近于美人迟暮、众芳芜秽的意思。本词则表现得更为含蓄,更其细微,几乎是“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

体物的精微与抒情的精微,是本词最突出的艺术特征。词中观象体物,精细入微。而正是在这些精微的写景中,隐约透露出词人的一份淡淡哀愁。水涨鱼天,云鸠拖雨,燕子垒巢,日影又上花梢,春光每日每时地流逝着,万物生生不息地运动着,而词人自己呢,相对照之下,则唯有短梦、闲坐、静看而已。宝贵年光白白流逝而自己不能有所作为的人生哀愁,自然就见于言外。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云:“耆卿熔情入景,故淡远。”可以移评此词。抒情在本词中,完全经过了艺术化、优雅化的处理。宋词抒情艺术的优雅细致,是宋人心灵优雅细致的体现。读此词以及其他许多宋词,都可以感到这一点。

(邓小军)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