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忆昔 |
释义 | 忆昔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鉴赏】此诗写于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为诗人有感长安兴衰而作。题目虽曰《忆昔》,其实却是伤今。 全诗共八句,前四句为回忆昔日情景,后四句则为今日所闻所见。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四句,首先描写昔日王公贵族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的情景。五陵,原指汉朝皇帝的五座陵墓,因当时每立一陵都把四方贵家豪族和外戚迁至陵墓附近,所以后来也指豪贵居住之地。你看这些豪门贵族过的是一种怎样奢侈糜烂、纸醉金迷的生活啊! 日日歌舞升平,通宵饮酒作乐,以至于昼夜不分、春秋不辨。在这里,诗人并没有抒发任何议论,只是如实描写,然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一种浓郁的讽刺之意,由此可见其语言之含蓄隐讳。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四句,则描写诗人今日所闻见。其中前两句不但对仗工整,而且全部使用典故和双关的修辞手法,构思非常巧妙。“西园公子”,语出曹植《公宴》:“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此处盖以曹丕在西园夜宴文士之事暗指眼下的贵族公子纵心于游乐。“无忌”,原为战国时期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号。诗人说西园公子名曰无忌,并非将曹丕误以为信陵君,而是借魏国之魏与曹魏之魏国号相同,将曹丕和信陵君联系在一起。更重要的是,“无忌”不作专名看时,有“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可暗寓王孙贵族荒淫无忌,因而语意双关。至于南国佳人莫愁,相传为南国一善歌少女。此句同上句一样,一方面运用典故,另一方面则以“莫愁”之名,讽喻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艰难。这两句使事用典,语意双关,讽刺委婉,手法极高。后两句则借景抒情,表达诗人对于唐王朝大势已去、行将覆灭的悲伤。昔日的情景分明还历历在目,那么,现下的乱离大概都是梦境吧?然而,眼前的一片荒凉景象,却又分明在告知诗人:而今的乱离才是现实,往昔不过是繁华如梦罢了。由此,一种伤今的情绪便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另外,末句中的“夕阳”和“水东流”还具有比喻象征意义,借以说明现在的唐朝就好比那即将落下的夕阳,其衰颓之势已如东去的江水,无可挽回,从而又使诗的境界更深入一层。 全诗章法严谨,意境深远。尤其是典故、双关、象征等多种手法的运用,将诗人的讽刺之意表现得淋漓尽致。浦起龙曾谓杜甫的《丽人行》:“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此诗除尾联两句外,其余也都当得起此评价。 作者:余春丽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579-580页.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