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羌村三首(其一)
释义 羌村三首(其一)      

杜甫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鉴赏】细论此诗的写作背景,我们仿佛看见了诗人数年的流离辗转:安史之乱,长安沦陷,玄宗之蜀;肃宗即位灵武,杜甫前往投效,却为叛军所获,押解长安。幸复脱离叛军,投奔凤翔,肃宗授其左拾遗的官职。而适逢房琯罢相,甫上书救援,触怒肃宗,被放还归家。诗人历经如许乱离,回到鄜州羌村探望家小,并因作《羌村三首》,此其一。

长久流离在外,遍尝人间艰辛,蓦然归家,得以骨肉完聚,得享家庭温馨,不论是诗人,还是妻小,其心绪总是悲喜交集的。

经过长途跋涉,回到羌村,已是某日的日落时分。这是一个万物回归的时刻,连太阳似乎也经过了一天的奔走,疲倦地想要停下脚步,好好歇息一会儿了。在夕阳的照射下,天空堆满了云彩,那云彩的薄处尚透出晚霞的赤色,但堆积处则有如层峦叠嶂,云彩的万千变化尽在瞬息之间。鸟儿此时似乎已经归巢了,一路走来,处处是它们的鸣叫,似在欢迎历经了千里跋涉的诗人。万物回归,诗人也回来了! 柴门的鸟噪声透出乱离的影子,连这与人最亲近的角落也有了它们的踪迹。触目所见,结合自己的流离奔走,虽然回家了,但诗人心中也不免有太多感慨。

所谓“近乡情更怯”,诗人有些不敢想象与家人、邻里相见将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但他终究要面对呀! 这不,且看诗人如何叙写?

与妻孥相见:“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经过一年多的分离,夫妻团聚,理应高兴异常,可妻子的反应却是“怪我在”,直等“惊定”之后方才去擦拭满脸泪痕! 这是战争对人的摧残,在兵荒马乱之中,很有可能一经分离即是永诀,连诗人自己也承认,“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不是么?脱离叛军之手,又为肃宗怪罪,在动乱中辗转回村,一路该历经了多少九死一生的时候! 如果命运稍有差池,不早阴阳相隔了么!

邻里围观:邻里乡亲不忍打扰这一家的团聚,只在墙头感叹歔欷。或许,他们正想念同样流离在外的亲人,正羡煞了这一家子的团聚呢;或许,他们的亲人就在回家的路上,夜里就会敲响门扉;或许,亲人们已经命丧战乱,永无归日了。

家人秉烛夜坐:在“惊定”之后,在夜阑人静之时,家人围坐,尚然如在梦寐。孩子们有的赖在父亲怀里,有的靠在父亲宽厚的背上,有的伏在父亲的膝盖上,生怕父亲会再离开他们。妻子眼睛还是红红的,多日来的担惊受怕、惶恐不安并没有完全消除。

以此结尾,留给读者太多悬想。

作者:刘琴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234-235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4 21: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