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八阵图
释义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鉴赏】杜甫入蜀之后,对诸葛亮的济世之才情有独钟,写下了多首关于诸葛亮的诗歌,本诗写于杜甫初入夔州时的大历元年(766),他在凭吊相传由蜀相诸葛亮所首创的八阵图遗迹时即兴创作了本诗。这首诗的内容,既有对诸葛亮功绩的全面概括和总结,也有对诸葛亮军事成就的高度赞美,还有对诸葛亮失误之处的客观评析。在杜甫所有诗作中,吟咏诸葛亮丰功伟绩的诗篇相当引人注目。

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但诗中的议论并不空洞抽象,反而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融怀古、述怀为一体,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本诗和《蜀相》、《武侯庙》等可以看成为一组组诗,是杜甫对诸葛亮一生的各方面予以评价议论之作品。

诗中的第一、二句肯定了诸葛亮的功与名,赞颂他的丰功伟绩。第一句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势,并促成蜀国占有一分天下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可以说没有诸葛亮就没有西蜀的天下,其赫赫功业自不可磨灭。也有学者认为“盖”是指超过,意为诸葛的智慧和功绩超过三国时期的每一个人。第二句说诸葛亮因八阵图扬名。“八阵图”是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八阵图为典例,将他的军事才能、用兵谋略都概括了出来,以点带面,以小见大。

诗的第三、四句就凭吊遗迹发出感叹。第三句说无论江流如何冲刷,时光流逝,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岿然不动。“石不转”化用了《诗经·邶风·柏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暗喻了两层意思,一是诸葛亮对蜀国忠贞不渝的心,如磐石不可动摇;二是指诸葛亮名垂千古,而这却也是历史遗恨的证明。最后一句照应首句的功绩,却遗恨不能完成统一大业。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道:“吴蜀唇齿,不应相仇。‘失吞吴’,失策于吞吴,非谓恨未曾吞吴也。隆中初见时,已云‘东连孙权,北拒曹操’矣。”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在结构上,前句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也呼应诗的题目,为下文凭吊遗迹做了铺垫。三句紧接二句“八阵图”来展开,末句照应首句卓绝功绩。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天下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通读全诗,诗人借八阵图思考诸葛亮的功名与遗恨。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不如说是诗人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个人的抑郁情怀。清代爱新觉罗·弘历则评价说:“遂使诸葛精神,炳然千古,读之殷殷有金石声。”这首诗也随着诸葛芳名的流传而广为传唱。

作者:林锦萍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233-234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4 21: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