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焚书坑
释义 焚书坑      

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鉴赏】对秦始皇“焚书坑儒”、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的暴虐行径,后世的论著和诗文多数是持批判态度的,章碣的《焚书坑》是著名的篇章之一。焚书坑旧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南的骊山脚下。章碣或者到过那里,触景感慨,吟成此诗。

“竹帛烟销帝业虚”,意思是:烧书时升起的灰烟消失了,秦始皇的帝业也跟着灭亡了,好像当初在焚书坑里焚烧的不是竹书、帛书,而是他的嬴氏天下。“竹帛烟销”是实写,有形象可见。“帝业虚”是虚写。这一句明叙暗议,虚实相生,直接谴责了焚书的暴行。

“关河空锁祖龙居”,次句就“帝业虚”之意作深入一层的议论,意思是:虽有关河的险固,也保不住秦始皇在都城中的宫殿。诗中说“关河”,便概括了关中四塞的萧关、散关、武关、潼关、黄河、泾河、渭河等一切可以倚恃的地理险阻。“祖龙居”固然可指以阿房宫为代表的秦始皇的宫殿——它被项羽一把火化为焦土——何尝不是秦政权的象征。现在,关河依旧,阿房宫却灰飞烟灭了。焚书的火苗引燃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这就叫“恃力者亡”。这一句概括了整个秦末动乱以至秦朝灭亡的史实,言简意深;并且以形象示现,把“帝业虚”这个抽象的概念写得有情有景,带述带评,很有回味。

“坑灰未冷山东乱”,是点题之笔,进一步用历史事实对“焚书”一事做出评判。秦始皇和李斯等人把“书”看成是祸乱的根源,以为焚了书就可以消灾弭祸,从此天下太平,结果适得其反,随之而来的竟是天下大乱,秦王朝很快陷入灭顶之灾,落了个现世现报。这样看来,眼前这个焚书坑岂不就是秦始皇自掘的坟墓吗?从焚书到陈胜吴广起义,前后相隔仅四年。“坑灰未冷”是形象的说法,极言时间之短,暴政覆灭之速。

“刘项原来不读书”,末句抒发议论、感慨。“刘项”指刘邦和项羽,他们是反秦起义的主要领导人。这两人一个曾长期在市井中厮混,一个出身行伍,都是“不读书”之人。可见“书”未必就是祸乱的根源,“焚书”也未必就是巩固政权的有效措施。秦王朝视“书”和“读书人”如洪水猛兽,必欲根除而后已,岂料最后亡于不读书的刘项之手,真是一个绝妙的嘲讽。

这首诗透过对秦始皇焚书这一事件的剖析,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秦王朝因倒行逆施而自取灭亡的历史必然。深刻冷静的思考借具体可感的形象和调侃的口吻出之,显示了作者的批判态度和憎恶之情。全诗从“竹帛”写起,以“书”作结,首尾呼应,圆转自然。

作者:杨军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595-596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5 15: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