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登楼
释义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鉴赏】“登楼”是诗人们笔下常见的题目,即景抒怀,伤时而又自伤,也是常见的表现手法。但读杜甫这首《登楼》总会觉得不同一般,那深沉丰厚的思想感情和炉火纯青的艺术技巧,总令人低回吟味于无穷。

诗的前两联侧重叙事和写景,但不是单纯的叙述和描写,而是带着浓厚的主观感情色彩,从而使景语化为情语,让读者触景生情。诗的后两联侧重抒怀,但所抒思想感情又是因登楼所见景物触发的,让人觉得真实可信,从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更重要的是,杜甫是时代的代言人,他所关心的是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个人的艰难困苦往往被置于从属的地位,其精神境界无比崇高。试将此诗与李商隐《安定城楼》、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加以比较,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首句描写登楼所见花木,寓意与“感时花溅泪”相同。“伤客心”又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次句叙事,交代登楼背景,“万方多难”补足前句“伤客心”之由,也展示了独特的时代特征。“此”字分量极重,包含此时、此地、此景、此情种种含义,留待下文分解。如此起调,可谓沉厚突兀。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颔联写登楼极目所见蜀中大地春天景物。上句从空间着眼,写锦江春色与天地间春色同来,不因万方多难而迟到,而改变颜色,但在“伤心”人看来,却触目惊心。下句从时间着眼,写玉垒山的浮云,自古以来即变幻莫测,但此时的变幻,却异乎寻常,藏有杀机,不可掉以轻心。历史常识告诉人们:“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锦江大地春色不改,但它自开元后期以来或是吐蕃入寇,或是军阀作乱,何尝有过安宁之日!其境界之壮阔,可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其寓意之丰富,可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叶梦得说后人“无复继者”,诚不为过。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颈联紧扣时事抒怀。上句扣去年十月吐蕃陷长安,立李承弘为帝,代宗至陕州,后郭子仪收复京城,唐王朝转危为安这段史实。下句扣同年十二月吐蕃又陷蜀境之内的松、维、保三州及云山、新筑二城,西川节度使高适不能救,于是剑南、西川诸州也入吐蕃这段史实。两句既与首联中“万方多难”一语相呼应,又是诗人高楼远眺、驰骋想象的产物。因此,上句的史实又可延伸到安史之乱、玄宗幸蜀及两京收复等,下句又可包括开元末以来吐蕃发动的多次侵扰,以至于南诏、回纥的侵扰。在对时势作历史的审视中,表达了诗人心系国计民生、忠于朝廷的信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尾联借眼前古迹抒怀。诗人置身刘备、诸葛亮、刘禅君臣祠庙之侧,思接千载,感念古今,慨叹刘禅任用黄皓而亡国,暗讽唐代宗信任宦官程元振、鱼朝恩而招致“蒙尘”之祸。进而想到诸葛亮“两朝开济老臣心”,其忠君爱国之心,千载之下仍令人感动。诗人以“聊为梁甫吟”,表示对诸葛亮的追慕。至此历史和现实相重叠,伤时与思古相交通,可谓寄托遥深。

胡应麟《诗薮》说《登楼》和《登高》《秋兴》等皆“老杜七言律全篇可法者……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自是千秋鼻祖”,这一评价是比较恰当的。

作者:杨军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244-245-246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5 14: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