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登鹳雀楼
释义 登鹳雀楼      

畅诸

城楼多峻极,列酌恣登攀。

迥临飞鸟上,高谢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今年菊花事,并是送君还。

【鉴赏】该诗长期误为畅当所作,且将全诗截取中间两联为五绝:“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近人岑仲勉、吴企明据《梦溪笔谈》及其他典籍考证此诗实为畅诸之作。

鹳雀楼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称天下四大历史名楼。鹳雀楼的旧址在河中府(今山西永济),高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但是提起《登鹳雀楼》,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殊不知中唐诗人畅诸的这首《登鹳雀楼》与之相比,毫不逊色。

这首诗属于登临之作中最为基本的范式。首联写诗人于重阳日送别友人,列酒酌饮。酒后豪兴大发,偕友人恣情登楼。颔联极言鹳雀楼之高,高耸入云,飞鸟难及。其实,鹳雀楼只是一座三层的楼,即便很高,也不可能真正耸入云天。诗人将夸张和想象相结合,静态和动感相交融,营造了一幅高耸壮阔、苍茫雄浑的壮观图景。“高谢世尘间”,不仅表现楼高,还暗含一种高品位、高境界的人生情趣。颈联写作者登楼所见:中条山脉西接华山,连绵的群山似要围住无际的原野;奔腾咆哮、势不可挡的黄河向着断开的山口呼啸而来,汹涌而去。诗人以“围”写山,凸现山峦起伏、连绵不断的阔远景象;以“入”写河,彰显黄河万里奔腾、滔滔向前的浩大声势。“断”字传神地表现出黄河雷霆万钧的力量,气势可与李太白的“天门中断楚江开”一句相埒。作者虽是在写眼前实景,亦显示出诗人开阔高远的胸襟和激越奔放的豪情。古时重阳日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的风俗。尾联概写今日重阳佳节的情事,并点明今日饮酒登楼,全为送友人离去。“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但诗人并没有像小儿女那样缠绵凄恻,低徊流连,而是豪迈奔放,意气风发。

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云:“(鹳雀楼)唐人留诗者甚多,唯李益、王之涣、畅诸三篇能状其景。”王诗景象壮阔,即景言理,哲理深刻;畅诗恢宏奇绝,即景抒情,壮思逸飞。两者各有特色,皆为不可多得的名篇。

作者:陈鹏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370-371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5 13:5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