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石头城
释义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鉴赏】刘禹锡最为后人称许的是其咏史吊古之作,这些诗篇大多写得含蓄蕴藉,情思婉转,神韵悠扬,兴味无穷。前人咏史怀古,多是登临古迹,凭吊遗踪,缘情设景,借题引合。同时也偶有凭虚构象,惟意所至,以无生有。如亭台楼阁等记序之作,往往揣摩虚拟,范仲淹之绘岳阳楼,苏辙之赋超然台,即是如此。刘禹锡对金陵心仪已久,一直以无缘畅游为憾事。后来有人歌咏金陵,他欣然唱和。

长期以来,在阅读咏史感怀诗的过程中,我们已经逐渐形成了固定的分析套路,认定诗人感古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伤今,而且诗人的主导情怀即是伤今。六朝的金陵如金粉,殿阁富丽,声色繁盛;今天的金陵自然必须荒凉衰败,才能形成鲜明的对照。金陵的衰败,需要人承担责任,最大的责任人自然是天子;六朝的天子要为金陵的变化承受批评,今日的天子就应该为当前国势的衰微承受批评。于是,这首诗的主旨,历来就被理解为对唐敬宗的婉讽。即诗人在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写下这首怀古之作,慨叹六朝之兴亡,是寓有引古鉴今的现实意义的。

唐敬宗的生活确实有荒淫的一面,一如六朝耽于声色游乐的天子。但刘禹锡的《石头城》是否为敬宗而写,却不得而知。我们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只是倘若把这首诗的主旨局限于此,就不免失之褊浅了。此诗写金陵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旧,似乎还可以令人联想到当年虎踞龙盘的模样;但是江潮的拍打和退回,见到的只是空城,已经不知当年的灯火楼台、彻夜歌舞的繁华为何物了。秦淮河东面那轮由古照到今的明月,想必领略过昔时那种醉生梦死的繁华,但它升起东方,待到夜深,也还只是清光飘零地从城垛上照进城来。这是一个关于历史沧桑和王朝兴衰的故事,一个具有关于常与变、瞬息与永恒的故事。其中有繁华易逝感伤,有故国萧条的慨叹,也有人生凄凉的哀鸣。诗人所感伤的,是不可悔改的过去,是无法正视的现实和不可阻挡的趋势。诗人所表达的是一种无可奈何又不甘心的寂寞情怀。“引古惜兴亡”,只是冰山上的一角。诗人描绘金陵的寂寞凄清,是为了烘托渲染氛围。作为虎踞龙盘之所的金陵,很容易牵惹出文人的复杂情绪。

作者:鲁林华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404-405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6 7: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