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雨中忆夫二首
释义 雨中忆夫二首      

晁采

窗前细雨日啾啾,妾在闺中独自愁。

何事玉郎久离别,忘忧总对岂忘忧。

春风送雨过窗东,忽忆良人在客中。

安得妾身今似雨,也随风去与郎同。

【鉴赏】晁采和文茂这一对青年男女尽管可以冲破封建礼教的罗网,争取到美满婚姻,却无力摆脱封建制度的制约,文茂不得不走世俗士子追求功名的老路,从而造成鸳鸯分飞的局面。《雨中忆夫》实际上是晁采的闺怨诗。

前首写空闺独守况味。首句写景,描绘“隔帘春雨细”(柳中庸《幽院早春》)的典型环境。绵绵细雨,整日下个不停,它既限制了主人公行动的自由,也勾起她满怀的离愁别绪,让人心烦。“啾啾”,模拟春雨淅淅沥沥的声音,说明这雨是闺中人所听到的。次句叙事,点破“独自愁”的主旨。“愁”为雨声逗起,实因“独自”而发,空闺独守才是春愁的真正根源。一个“愁”字概括了种种难以尽言之况味。后两句议论。“玉郎”是对丈夫的爱称。“何事玉郎久离别”,此句明知故问,诗人大概有点“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了。这一句进一步揭示空闺独守的根源。末句用“忘忧总对”反衬这愁绪的无法排遣。“忘忧”即忘忧草,是萱草的别名。《述异记》谓:萱草一名忘忧草,吴中书生谓之“疗愁”。纵然面对忘忧草,愁绪仍是不能稍减,可见愁绪的深长。末句用事,只是出典不在文献,而在玉郎的华章。文茂答晁采《秋日再寄》诗中有“忘忧将种恐飞霜”之句,“忘忧”是他们的廋语,体现出相互劝慰的真挚感情。

后一首着重写忆人,因春风送雨而发奇想,表达对会面的渴望。首句仍是写景。次句中的“忽”是忽然的意思。“良人在客中”本是时时在念的事,用一“忽”字,把主人公因春雨而触发的强烈忆念的情状准确地表现出来。后二句是主人公的奇想:如果自己能化作春雨,让春风吹送到良人身边,该有多好! 这里化用曹植《七哀诗》“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的典故。随着诗人感情的推移,恼人的春雨也变得不那么可憎了。前一首一波三折,后一首连贯而下,把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表现得十分细腻、真实。

小说家为晁采《雨中忆夫》创作了一个美丽的故事:“晁采畜一白鹤,名素素。一日雨中,忽忆其夫,试谓鹤曰:‘昔王母青鸾,绍兰燕子,皆能寄书达远,汝独不能乎?’鹤延颈向采,若受命状。采即援笔直书二绝,系于其足,竟致其夫。”(陶宗仪《说郛》)这故事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这位反抗封建礼教的女子的美好祝愿,我们也希望它不是出于虚构。

作者:杨军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297-298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5 1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