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楚江怀古 |
释义 | 楚江怀古 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鉴赏】唐宣宗大中(847—859)初年,马戴被贬龙阳(今湖南汉寿)尉,途经洞庭湖畔和湘江之滨,诗人触景生情,追慕先贤,感怀身世,写下《楚江怀古》组诗三首,此诗为第一首。全诗借景抒怀,在缅怀屈原的高洁情怀时,亦传递出感时伤世、知音难遇之人生感叹。 首联以大开大阖之笔,总写洞庭湖的夕阳美景。夜幕降临,寒气初露,落日的余晖洒在湖面上,泛起万点粼光。一“集”字,一“下”字,将洞庭湖之烟波浩渺与湖光山色渲染得多姿多彩,令人浮想联翩。 颔联则将视角从远处转入眼前,从猿啼到树木,从游人到木兰舟,短短十个字,依然是写景,但景中寓情,幽思绵远。此刻的洞庭湖上,呈现出两个不同的世界:一方面,猿猴在洞庭湖畔的树上悲啼,声声悲切;另一方面,游人则乘坐着木兰舟泛游湖上,笑语盈盈。此二句,不仅对仗工整,句格有六朝之风,而且“风致自绝”(胡震亨《唐音癸签》),风韵直逼盛唐。清人黄生《唐诗摘钞》评曰:“此以景事衬对,句中便含有悲秋意故也。”其悲秋之意,正暗含于一悲一喜之间。 颈联依然从广阔的洞庭湖写起,为我们展现出洞庭湖上山、水、月、湖交相辉映的壮观景象。宽阔的湖面上升腾起一轮明月,苍山峻岭间奔涌着汩汩而下的乱流。 尾联则在通篇写景之外,点出本诗的题旨“怀古”。云神怎么不见了呢?无奈之下,我只有通宵达旦,独自悲秋了。此处,云中君指代的是云神,但从通篇来看,实际上代指情操高洁、志向远大的先贤屈原。由此观之,此诗名为“悲秋”,实则“悲己”;名为“怀古”,实为“抒志”。写萧瑟之秋,实为借景抒情,表达诗人悲凉寂寞的忧郁情怀;写“云中君”之不见,实为借屈原的怀才不遇,来传递出诗人仕途失意的落寞与孤愤。 关于此诗,前人向来评价颇高,尤其是“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二句,脍炙人口,传诵至今。不过,这首诗之所以在晚唐独树一帜,更重要的是在于超凡脱俗的艺术风格。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说:“唐人五律,多高华雄厚之作,《楚江怀古》以清微婉约出之,如仙人乘莲叶轻舟,凌波而下也。”应该说是准确、形象地把握住了本诗的艺术风格。 作者:乐云 :乐云 主编.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232-233-234页.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96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