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江南逢李龟年
释义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鉴赏】他乡遇故知,是唐诗中常见的题材,多表达对朋友之思念与重逢之喜悦。但杜甫这首七绝,虽短短二十八字,却语浅而情真,涵蕴隽永,称得当上“言情在笔墨之外,悄然数语,可抵白氏一篇《琵琶行》矣”(《唐宋诗醇》)。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本诗通俗易懂,节奏明快,朗朗上口,表达的是诗人在江南与旧友重逢时的喜悦。然而,对此诗的解读必须跟创作背景紧密联系起来。此诗作于大历五年(770)杜甫寄居长沙之时。此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但唐王朝依然动荡不安,杜甫一家漂泊到长江、湘水一带,饱受颠沛流离之苦。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竟和当年轰动京城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不期而遇,这不免令诗人回忆起自己与旧友在岐王宅和崔九府频繁相见的热闹景象。由当年的繁华盛世,联想到现今的凄凉冷落,诗人抚今思昔,不禁感慨万千,遂写下此诗。在个人的身世流离之感中,寄寓着沉痛的家国之思。

理解此诗,必须从三个维度来解读。一是从时代沧桑巨变的维度。当年,诗人与李龟年多次在岐王府和崔九府这样的豪宅大院里相聚相饮,“激扬文字,挥斥方遒”,那时恰逢太平盛世,正是“开元全盛日”之时。而如今,经安史之乱,国祚衰败,藩镇割据,国家身处风雨飘摇之中,这何尝不让诗人有强烈的“世运之治乱”的兴亡之叹?二是从青春易逝、年华易老的维度。想当年,诗人与李龟年,一个诗才卓越,一个才华横溢,他们青春激昂,朝气勃发,可如今呢?两人同时走到了人生的暮年,两鬓斑白,饱经沧桑,已不复当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与志气,又如何不让诗人有“人生易老天难老”之感慨呢?三是从身世零落的维度。遥想当年,诗人与李龟年常出没入豪门大宅,受到达官贵人的优待,生活无忧,前程似锦。李龟年更是因为善歌而声名赫赫,甚至连唐玄宗也给予其优遇。然而现在呢?诗人颠沛流离于长江、湘水之上,居无定所,老无所依。李龟年也因避乱流寓江南,赖卖唱为生。一盛一衰,一荣一枯,从曾经的座上贵宾沦落到现今的凄凉流落,人生的盛衰无常之感“见风韵于行间,寓感慨于字里”(清黄生《杜诗详注》)。

此外,三、四句看似随意之笔,但却于平常之中极富意蕴。暮春三月,落英缤纷,正是江南好风景之时,故人异乡重逢,本是人生一大喜事,然而两人的飘零身世与凄凉沦落,却令这人生喜事充溢着满腔的无奈与伤感。而在江南好时节的映衬之下,这无奈与伤感最后又转换为漫无边际的苦涩。在这无奈与苦涩中,作者对家国与人世的态度不言而喻。

总体而言,此诗后人评价甚高,孙洙概括其诗为“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甚至称“少陵七绝,此为压卷”。由此观之,此诗虽有“含意未伸”之诟病,但其诗情之凝重深沉,寄寓之幽远哀怨,不愧为唐人七绝中的名篇。

作者:乐云
:乐云 主编.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365-366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96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0: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