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泊秦淮 |
释义 |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鉴赏】秦淮河流经金陵一段,自六朝以来,一直是商旅集散之地,河两岸秦楼楚馆林立,至唐末杜牧的时代繁华亦不减当年。如果说金陵在六朝时期的兴衰史足以证明世事的反复无常,那么秦淮河的繁华不减,似乎又给人某种启示。《泊秦淮》要表达的便是作者途经此地所触发的怀古意绪。 诗的首句描绘了秦淮河的夜景:月光淡淡,烟水迷蒙,风景如画。第二句叙事,补足前句,说明景色为夜泊所见;又引起下文,说明商女所唱,是因为“近酒家”才得以听到的。从时间和逻辑顺序看,应该是先泊于秦淮,然后才看到此处风景如画。作者在结构上来了个先写景,后叙事,这就收到了突出秦淮美景的效果。为什么要把一个歌舞烟花之地描绘成和平宁静的港湾呢?因为杜牧本是经邦济世之才,他承袭了祖父宰相杜佑的遗风,“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希冀在晚唐多事之秋作出自己的贡献。但他对政治、军事、财赋等方面的建议,未能引起统治者的重视,他的大半生仕途生涯是在幕府和州刺史任上度过的,政治上的失意促成了他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寄情声色、颓废放浪的生活。于是秦淮河这一风流薮泽,在杜牧笔下就成了风高浪险的仕途中的一个避风港,一个可以暂时忘怀世情的逍遥乡。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作者对政治斗争的厌倦之情。 诗的后半是听商女唱后庭遗曲所引发的感慨。乐妓在酒店替客人唱歌侑觞,所唱之歌恰是产生于金陵的《玉树后庭花》。这是耐人寻味的。陈后主苟且偷安,荒淫误国,《玉树后庭花》成了可耻结局的见证。“商女”句有两层含义,一是商女可代指晚唐的统治者。诗人慨叹唐末的统治者对前朝荒政取亡的教训“哀之而不鉴之”,面对危局仍醉生梦死,《玉树后庭花》传唱不衰就是明证。二是晚唐国势日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党争激烈,已显覆亡之兆。而歌女不知亡国恨反倒少一层痛苦,自己与商女相比,谁幸谁不幸实难定论。此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无限关怀。全诗寓意于景,意境悲凉,深沉含蓄,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至今犹传唱不衰。 作者:杨军 :乐云 主编.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387-388页.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96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