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春宿左省 |
释义 | 春宿左省 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鉴赏】此诗是唐肃宗至德年间杜甫任左拾遗时所作。 左拾遗隶属门下省,门下省在大内之东,故称左省、左掖。虽官职不大,只有从八品,但供奉讽谏,其责甚重。春天的夜晚,杜甫在此值班,宿于左省之中,却一夜难寐,作此诗。 “花隐掖垣暮”,起句即照应篇题。篇题中有“春”字,正与“花”相照应。此时天色已晚,薄暮笼罩,原本鲜明的花色在夜色中逐渐隐隐约约起来。忽然传来啾啾之声,抬头望时,归巢的栖鸟从头顶掠过。一个“过”字,状动态极佳。 镜头继续沿着时间的轨迹向前推移。夜色更深一些了,天上的星空是如此深邃,当星星眨着眼睛看着长安城的千家万户时,一轮明月跃上了天穹。明月傍着九天之上的天空,显得异常的圆润——这里杜甫用了一个很怪的词“多”。因为我们形容月亮,多半是着眼于其明亮与否,圆缺如何,高下怎样,却很少有用“多”字的。这里用一个“多”字,反映了杜甫炼字的能力是如何的精到。因为地处禁中,宫门高耸,杜甫从他的视角看去,高耸的宫门挑出来的飞檐旁,是一轮丰润的月亮。这轮月亮照在巍峨雄伟的宫殿群上,气韵阔大,确是只有一个“多”字才能够压得住诗句。因为前面的“星临万户动”已经是一派雄奇阔大的气韵了,本句如不接一句气韵相近的,前后就难以协调。五言诗工夫到处,皆能有炼字之感,这两句所炼之字为“动”和“多”,意境奇崛,一向为后人称道。如清代叶燮《原诗》说:“若俗儒不曰‘月傍九霄明’,则曰‘月傍九霄高’,以为景象真而使字切矣。……试想当时之情景,非言明、言高、言升可得;而惟此‘多’字可以尽括此夜宫殿当前之景象。”明代胡应麟《诗薮》:“‘九衢寒雾敛,万井曙钟多’,右丞壮语也。杜‘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精彩过之。”均是对这两字的精警而发的议论。 值夜左省,整夜难寐,用两句诗即可发之:“不寝听金钥”,这是在担心宫门已开,错过上朝的时间,所以整夜都不能深睡,时刻听着是否传来宫门锁钥开启的声音,以免误时;“因风想玉珂”,玉珂是马络头上的玉饰,马动则有声,晚上听到风声,就想着下一刻会不会带来上朝官员骑的马的玉珂碰击声,其实质是在担心已经有官员来上朝了——还是在担心错过上朝啊。清代黄生《杜诗说》曰:“五、六是腹中有事,枕上猜疑,写得逼真。”的确,这种整夜不寐的心理和态度,不正反映了老杜忠君爱国的拳拳之心么? 尾联堂堂正正,点出以上种种夜不能寐的原因:原来是明早要上封事,所以睡不安稳,夜间数次询问到了什么时候了。这两句诗,平实而又意味深长,我们可以看到杜甫对待左拾遗职责的庄重、敬畏以及投入的程度。宋代葛立方《韵语阳秋》曰:“盖忧君谏政之心切,则通夕为之不寐,想其犯颜逆耳,必不为身谋也。”这个评论由诗及人,可谓知言。胡应麟《诗薮》称其语“矫健振劲,绝非铮铮细响也”,更是从这句平常语中看出了老杜的正大浩然之意,足以为后世忠君勤事者的典范。清代贺裳《载酒园诗话》称其“真堪羽翼《风》《雅》”,也是从文学的经世教化这个角度,来对杜甫此诗进行肯定。 此诗如黄钟大吕,以春宿左省而不寐的主题,细写一夜情状,宛然如画,情感充沛,向为杜诗中的名篇。 作者:黄鸣 :乐云 主编.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160-161-162页.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96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