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早秋 |
释义 | 早秋 许浑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鉴赏】 此诗是一首描绘早秋景物的咏物诗。诗人在夏末秋初中独具慧眼,以敏锐独到的眼光发现了初秋到来的痕迹进而兴发感物,付诸笔端。原题三首,此为第一首。此诗句句扣紧早秋景色,细致而层次井然,疏朗有致,写景逼真,宛然一幅早秋立体图画。 前四句写夜间景象。首联写早秋萧瑟凄清气氛。“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遥”字即“长”,写出秋夜进入秋天,就变成昼短夜长了。在寂静的夜里,诗人似乎听到有清细的瑟声在浮动,仔细辨别,这声音乃是翠萝间生起的秋风之声。“翠萝”的“翠”字写出初秋藤萝的深绿颜色,是这个季节所特有的,它具有清凉之意,秋风从“翠萝”中生出,则凉爽、清新可想而知。 颔联中“残萤栖玉露”,写俯视所见。说“玉露”而不说“冷露”,也有季节的特点。“玉露”是强调露珠的晶莹光润,再配上点点萤光,媚丽无限。对句“早雁拂金河”写仰望所见,点点雁影掠过初秋的银河。不说“银河”而说“金河”,一是为了与上句的“玉露”构成工整的对仗,更重要的是借用“金”字在五行学说中与“秋”的对应关系,点明季节,传达此时银河的清丽明澈。此联写早秋之夜,全从光影上落笔,地面上是点点萤火,点点露光;天空中是点点星光,点点雁影。上下辉映,一派明洁,让人感到夜色的宁静与纤丽。 后四句写白天景色。颈联“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又把读者视线从前一句的淡淡秋愁中拉回到秋高气爽的意境中。因是“早秋”,故夜过天晓,高大的树木依旧显得枝繁叶茂。但毕竟已入秋,天高气爽,宇宙澄澈,所以晴日下的远山轮廓分外清晰。此联二句,一句写近景,一句写远景,把初秋的山野写得玲珑可爱。“高树晓还密”一句,亦是为推出最后一联的高潮作铺垫。 尾联“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可谓是画龙点睛之句。《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此联用典浑成,浑然一体,神气十足。同时又将身世慨叹暗寓于其中,没有感情色彩的早秋画面,因为这一句,就被赋予了浓厚的浪漫情感。 全诗字字切“早”,从秋风开始到一叶下,一连串的早秋景物描写,循序渐进,引人入胜。第一句与最后一句,充满想象与浪漫。而中间两句,结构严谨,对仗工整,从上下远近各个不同角度描绘早秋之景,俯察仰观,近看远眺,昼夜早晚,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全是秋声秋色,严密与豪放天衣无缝地结合。 作者:李晶晶 :乐云 主编.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222-223页.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96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