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代志怪小说:

 

词条 鬼批县尉颊 许奉恩
释义

鬼批县尉颊

[清]许奉恩

茹古香尚书棻[1] ,未达时,暑夜偕同学友三人,在城外大桥避热。三人者,后一为方伯[2] ,一为太守,其一则为县尉[3] 也。其时皆布衣。同至桥上,见石栏杆上坐一女子,月色昏黄,面目不甚可辨,意其亦为避热来者。诸公藉地而坐,上下千古,纵谈甚欢。少焉,月至中天,较前皎洁,照见女子面色惨淡。群疑非人,少年选事[4] ,因议分立桥四隅,阻其去路,得以观其变相,藉博一笑。

夜色将阑[5] ,女子果起身,在桥上两头蹀躞[6] ,苦不得去。既而鸡声乱啼,女意益急,忽腾身起,以掌批县尉颊骂曰:“汝不过一县尉耳,亦欲与阿娘作梗耶!”其人略一侧身,女子倏已不见。此周涑人刺史言者。古香尚书,其同乡先达[7] 也。

里乘子曰:鬼能预知人爵秩,大奇。岂以诸公之中惟县尉官阶较卑,气焰亦较杀,择其可欺者而欺之耶?吁!鬼之揶揄,亦何虐哉!

——《里乘》


【赏析】

读本篇的前半部分,似乎作者是在写四位血气方刚的青年不怕鬼的故事。后半部分笔锋一转,竟变成了鬼不怕“气焰较杀”者的故事了。然而一切都在情理之中。两部分浑然一体,丝毫没有生硬的感觉。

本篇玩味之余,觉得不能简单地以“表现鬼魅欺软怕硬的本性”来一言道之。在封建社会中,等级森严。“里乘子曰”中“诸公之中惟县尉官阶较卑,气焰亦较杀”之语,实在是对这种等级森严的制度的极生动的描述。“气焰”与官阶的大小联系了起来,官阶越高,“气焰”也就越高,直至“气焰万丈”、“气焰灼天”。那个时代的种种不公平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气焰”造成的,以致一般的鬼魅也不敢去碰“气焰”旺盛者。再进一层想:没有“气焰”的百姓,其境况又如何呢?

所以,《鬼批县尉颊》实际上是把双刃的剑,既刺了鬼,又刺了人。刺鬼为次,刺人为主。当未来的官员们“上下千古”地崇论宏议时,那位自称“阿娘”的女鬼便要给他们“上上课”,“揶揄”一番。那一记响亮的耳光,绝不是仅仅打在“县尉”之脸颊上的!

(全岳春)

注 释

[1].茹棻:清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字古香,乾隆进士第一,官至兵部尚书。

[2].方伯:明清时对布政使的称呼。

[3].县尉:官名,始于秦,掌一县的治安及军事。元于县尉外兼置典史。明废尉,留典史,掌尉事。后世因称典史为“县尉”。

[4].选事:自选差使,形容年轻人喜欢多事。

[5].阑:残,尽。

[6].蹀躞:小步走路、往来徘徊的样子。

[7].先达:有德行、学问而显达的前辈。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1条古代志怪小说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代志怪小说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2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