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极街怪
[宋]洪 迈
饶州紫极观外街,其东南为天宁寺后园,其西北为华、赵两家园,地势荒寂,稍阴晦或日将晏则无人敢独行。
绍兴元年三月,赵监庙者遣仆元成添茅盖墙。至晡时,见一男子,背倚墙而坐,一人负空篮,从效勇营外相遇,交互殴击,皆不作声。元成顾其争斗差久,趋下劝解,男子舍去,负篮者困卧不能语。成掖起之,其口耳鼻悉为烂泥窒塞。扶至观前人家,觅汤与饮,问所争何事,再求汤一杯,饮毕始苏。曰:“我是汪有三,居在双巷,早间担瓷器出市变卖,还穿军营欲归,买得油酥雪糕,准拟与娘吃。被男子不相识,须要强讨,嗔我不肯,便打我一顿,抟泥塞口,以故做声不得。”成视其篮,二物俱不见。汪知为鬼,致谢而归。
明日,成复理茅。偶望路边大皂角树突出一瘤节,颇似鬼面,有面有眉目,口中犹含糕酥,悟为昨怪,持刀斫之四五,损处汁流清血。暮抵家,昏昏感疾。越三日,妻出行卜,曰:“西北方邪神作祸,宜祷求之。”但令买五铁钉,起诣故处。至树下,以钉贯其节,血迸如倾,成即愈。树至今犹存。
——《夷坚志》
【赏析】
树木成精变怪的故事,民间多有。我在故乡时,常见一些老树,树干臃肿盘曲,或有瘤节突起,如人嘴脸。树皮既粗糙,面目又混沌不清,故易生丑怪之感。犹如壁上水痕,久观成画;石上云纹,恍如山水。木魅故事的产生,或即由此形象感知而生发。
作为一篇志怪小说来看,本篇的特色是朴素真切,既不刻意渲染,也不故弄玄虚,仿佛讲一个真实的故事。饶州为作者洪迈的故乡。本篇开头把故事发生的环境交代得十分清楚。人名、地名,言之凿凿,给人一种真实感。又其东南,其西北,方位明确,更使人如临其境。“地势荒寂,稍阴晦或日将晏则无人敢独行”,在志怪小说中,这种氛围的点染是必不可少的。它使读者或听众产生了一种心理期待,知道鬼怪就要出场了。儿时听大人讲鬼怪故事,一听到此等环境描述,便觉栗栗危惧,却又要凝神谛听。
我常觉得民间鬼怪故事不可信,原因是讲述者都是讲别人的经历,而当事人大多已经去世,无法去打破砂锅问到底。偶尔也有当事者自述其经历,却又只是一人独行,并无第二人在场,使人疑心他是由困乏所生的幻觉,或者竟是添油加醋,虚空捏造,以博取众人环绕如听神谕的心理满足。此篇不然。卖瓷器的汪有三就住在双巷,而他和鬼怪相斗的场面,全被赵家仆人元成看在眼中,这些都为的是将虚为实,以假为真。下文记汪有三的叙述,全用口语,仿佛彩色影片中嵌入一段黑白纪录片,尤觉真切有味。
更有趣的是关于皂角树瘤节的描写。树生路边,来往车毂撞击,自然生成瘤节,所谓“有面有眉目”,原系偶合,但却写成“口中犹含糕酥”,如同颊上三毫,使这鬼故事添了几分隽永之味。原来这鬼并非害人性命的厉鬼,只是一个馋嘴贪吃的树怪,作案之后,不知销赃灭迹,偏留下嘴边的糕酥,成为无可抵赖的证据。又“持刀斫之四五,损处汁流清血”,亦可谓善于附会。皂角、泡桐等树,一被斫伤,自然有树汁涌出,与人受伤流血颇为相似。可见此处所谓“清血”,盖系树汁一类的液体了。
(张仲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