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瑞龙吟 周邦彦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瑞龙吟

周邦彦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念箇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唯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周邦彦的词集本名《清真集》,又名《片玉集》,开卷第一篇,就是这首《瑞龙吟》,它是周词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一向被视为压卷之作。它写的是作者重游旧地、追怀往事,面对美好春光,思念当年眷恋过的一位歌妓,并由此而触发的难以排遣的“伤离意绪”。词里所写的这些内容,很可能是作者自己的一段生活经历。旧地怀人的“本事”,并不新奇,唐人崔护那首流传很广的《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云云,已经给类似事件勾勒了一个共同的轮廓,所以周济评论这首词说:“不过桃花人面,旧曲翻新耳!”新在什么地方,那就是“由无情入,结归无情,层层脱换,笔笔往复”(《宋四家词选》评)。这话说得有道理。周邦彦作长调,素以善于铺排结构见称,在这首《瑞龙吟》里,他把抒情、写景、怀人、叙事融为一体,用分明的层次安排繁富的内容,用回环的笔法抒写缠绵的情思,往昔的欢乐与今日的凄楚交错成文,从而成为一首绝妙好词。

填词,要精巧华美,婉约词人更于此刻意追求。且看本篇开头的景物描写。梅花谢了,桃花开了,本是平常习见的事物,而词里却说“褪粉”、“试花”,造语相当别致;褪粉、试花紧相连,使人仿佛感觉到了季节时令的跳动变换,这就巧妙而生动了。还有,使用倒装句法,把“梅梢”和“桃树”放在后面,亦足见作者的用心着力。所以,“褪粉梅梢,试花桃树”就成了名句。类似这样的句子,人工雕琢的痕迹固然比较明显,但它也包含着天然巧成的因素,人工不离天巧,二者紧相结合,才称得起精巧华美。本篇开头还错落地交代了有关的一些情况。“章台”、“坊陌”,是京城繁华的街道和舞榭歌台聚集的里巷;“坊陌人家”,则同时点明了作者所怀念的人物的歌妓身份。值得注意的是用“愔愔”二字来作形容,不写热闹写冷清,这就含有今昔对照的意思了。用燕子的“归来旧处”兼喻作者的重游故地,这是明显易见的,而用燕子的“定巢”暗中反喻自己的漂泊无定,则是较为曲折细腻的笔法。《瑞龙吟》这个长调共有三叠,首叠以“还见”二字为引领,写所见之景,但却不是单纯写景,景物已经和人事、感情巧妙而自然地熔铸在一起了。

次叠以“黯凝伫”三字为引领,写所怀之人。黯然凝神伫立,是用滞重之笔点出思念之深,但引出的下文却是一串轻脱活跃的词句,正好相映成趣。“箇人痴小,乍窥门户”八个字相当传神,既写出了那位坊陌中人当时还没有失却少女的天真活泼,又浸透着作者对她的亲昵爱怜之情。“窥门”,须得略加解释。元稹作《李娃行》,有句云:“髻鬟峨峨高一尺,门前立地看春风。”可知娼家女子有站立门前以招徕客人的习惯。“浅约宫黄”,言施妆并不浓艳,盖妙龄女子自有颜色,毋须借重脂粉。再加上“障风映袖,盈盈笑语”两句,就把“箇人”写活,简直呼之欲出了。描绘人物的这几句,是全篇中最为生动的笔墨。

《瑞龙吟》调的前两叠,谓之“双拽头”,相当于一般词调的上片,第三叠相当于下片。这首词下片的重点是追忆往事,对照今昔,抒发“伤离意绪”。相传东汉时刘晨与阮肇入天台山采药,迷路饿极,食山上桃实得饱,遇二仙女,邀去成婚,留半年,怀乡思归,女遂相送,指示还路。一说刘、阮后来重入天台访女,踪迹渺然。词中用了这个故事,兼用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以刘郎自喻,恰与前文“桃树”、“人家”暗相关合,亦是笔法巧妙处。寻访邻里,方知自己怀念中的人物亦如仙女之踪迹渺然,“同时歌舞”而“声价如故”者,唯有“旧家秋娘”耳。“秋娘”,是唐代妓女喜欢使用的名字。这里以秋娘作陪衬,就说明了作者所怀念的那位歌妓当年色艺声价之高。“吟笺赋笔”以下几句,是追怀往事的具体内容。“燕台”,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典故。当时有位洛阳女子名柳枝者,喜诗歌,解音律,能为天海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闻人吟李商隐《燕台》诗,惊为绝世才华,亟追询作者,知为商隐,翌日遇于巷,柳枝梳丫头双髻,抱立扇下,风障一袖,与语,约期欢会,并引出了一段神魂离合的传奇故事(见李商隐《柳枝五首》序)。周邦彦用这个典故比喻自己和歌妓的交往。上片“箇人痴小”所写人物的仪态活动,似乎就是从这篇诗序化来,很有意味,这就揭示了彼此之间的关系是才子词客幸遇知音,风尘女子慧眼识人,这比起一般的征酒逐歌、寻欢买笑来,自然是格调高雅、感情深厚的了。如今不可再遇理想伴侣,当年名园露顶畅饮、东城闲步寻花那样的赏心乐事也就无从重现,只能深深地铭刻在自己的记忆之中了。“露饮”,是说饮宴时脱帽露顶,不拘形迹。“事与孤鸿去”,虽是借用唐人杜牧诗句,却天衣无缝,浑若己出。这是因为,从声韵方面看,此句后三字是“平平去”,恰与格律吻合;从文章方面看,此句与上文的“犹记”、“知谁”等词语也能紧相绾合。“事与孤鸿去”一笔收束往事,回到当前,而且顺势推演,很自然地点出了全篇的主旨:“探春尽是,伤离意绪。”这样总括性的句子,如果位置摆得不恰当,就可能流于空洞,本篇是在景、情、人、事都已写充分的前提下,才把这两句推导出来的,所以显得沉着深厚。结尾再次写景,先以“官柳”与开头的“章台”、“归骑”与开头的“归来”遥相照应,再写池塘、院落、帘栊,而“飞雨”与“风絮”之足以令人“断肠”,则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周邦彦这首《瑞龙吟》,章法非常考究,以景起,以景结,中间则以今日与往昔两条线索互相交织。首叠着重写今日,次叠着重写往昔,三叠则今昔紧相联结不复可分。层次错落而分明,脉络繁复而清晰,足见其笔法;能大开大阖,铺开时写得具体细致,收拢时写得凝练厚重,又足见其笔力。不把话一气说尽,而是如抽茧丝,如剥笋壳,能于层层递进之中显出回环往复来。篇中多有转换跳荡之处,给人以疏朗之感,而勾连接榫之严谨,又使人觉得它极为缜密。长调最重章法,此篇堪称楷模。

(王双启)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