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鹊踏枝 冯延巳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鹊踏枝

冯延巳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这是一首闺情词,写一位痴情的女子对冶游不归的男子既怀怨望又难割舍的缠绵感情。一说此词为欧阳修作。

一开头用问语提起。“行云”原出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通常用于喻指女性,这里却借指男子——那位像行云一样在外寻欢觅爱的薄情人。几日不见他的踪迹,不知道又飘浮到什么地方去了。问语中有疑惑,更有叹息和怨嗟。“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不道”,这里含有不想一想的意思。春将暮,既指春天的消逝,又暗寓青春年华的消逝。对方是乐而忘返,浪游不归,自己却是忧愁春暮、年华暗销,“不道”二字,正将女主人公的无限感伤怨怅之情曲曲传出。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两句分承“春将暮”、“何处去”,进一步想象对方的行踪。古代在寒食、清明节期间外出扫墓和游春。香车,这里指冶游的男子所乘的华美的车。两句好像是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在这百草千花竞美斗妍的游春路上,冶游郎的香车究竟系在哪一家的树上?“百草千花”,既关合春暮,又比喻花街柳巷的妓女。(白居易《赠长安妓人阿软》:“绿水红莲一朵开,千花百草无颜色。”)《东京梦华录》卷七《清明节》:“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五代、北宋风习相承,《梦华录》此文,可作为这两句所写事实的最好注脚。词中女子的这两句心理独白中含有怨嗟不满,但同时又含有对所思男子的挂念关切和期盼归来等多种感情,内涵颇广。究竟“系在谁家树”?答案是没有的,这就隐逗出下片的结尾句。

过片“泪眼倚楼频独语”是一个独立的单句。空闺独守的孤孑苦闷,青春将逝的忧伤惆怅,以及对冶游不归的荡子爱恨交并的感情,都凝聚为一双盈盈的泪眼。这盈盈泪眼的女子正倚楼而望,等待对方的归来。“频独语”三字,更将她在倚楼而望的过程中那种神思恍惚、若有所思、自言自语的情景写得逼真生动。

“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这是女主人公“独语”的内容,紧承上句。双燕相亲相伴,软语呢喃,即目生情,更加深了独居孑处的凄清况味。但这后一层意蕴,却并不直接说出。俞平伯说:“想得极痴,却未必真有这话。”(《唐宋词选释》)这是很精到的见解。到这里,女主人公对于冶游男子的怨意已经逐渐被系念想望之情所代替了。

“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结拍触景伤情,即景取譬:暮春时节漫天飞舞的柳絮,更加触动身世飘零和青春易逝之慨,本就郁积于心的春愁变得更加撩乱,恍惚中感到这撩乱的柳絮就像是自己撩乱的春愁。怀着无边的春愁,想去寻觅对方的踪迹,但只恐在悠悠长梦中也难寻到对方的踪影。蒙蒙柳絮,本身就易引起如梦似幻的联想,由撩乱的柳絮想到春愁,又进而想到梦寻,就显得非常自然。

从一开头的“行云何处去”到最后的“梦里无寻处”,女主人公的感情始终在怨嗟与期待、苦闷与寻觅的交织中徘徊。随着倚楼而望的时间进程,怨恨的感情渐次消减,想望的感情渐次增长。外物不断作用于心灵的历程,充分显示了女主人公的一片痴情。作为一首闺情词,这种怨而不怒的缠绵感情不免带有旧时代妇女的某些思想烙印。但正如冯延巳的其他一些优秀词作由于抒情的深刻与典型常易唤起人们更广泛的联想一样,这首词中所抒写的“忠厚缠绵”之情似乎也概括了更广泛的人生体验,尽管词人未必有明确的寄托意图。

(刘学锴)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3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