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鹊踏枝 冯延巳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鹊踏枝

冯延巳

几度凤楼同饮宴。此夕相逢,却胜当时见。低语前欢频转面,双眉敛恨春山远。 蜡烛泪流羌笛怨。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醉里不辞金盏满,阳关一曲肠千断!

李商隐《无题》云:“相见时难别亦难。”谓相见固难,而离别之痛更难以堪,写出了人人可感而难言之心声。冯延巳此词正由此开拓,将玉谿在诗中不宜明白抒写的意态情思,在词中作了细致的刻画。词中的女主人公当为一歌妓。上阕着重写“相见”,下阕着重写“别”,而“恨”之一字贯穿其中。

词从回顾昔时欢聚起笔。“几度”者,聚而又别,别而又逢,词中女主人公早已多次品尝了离别的苦酒。唯其如此,故“此夕相逢”,其欢爱遂“却胜当时见”。人们常说新欢不如久别,这里用“几度”、“此夕”、“却胜”三词组前后勾连,委婉曲折地表现出离人所共有的感情心理。重逢则必忆诉前时的欢爱,“前欢”照应前文“凤楼同饮宴”,这本应充满着柔情蜜意,为何女主人公在切切低语中,却又频频转面,春山般淡远的眉峰间流露出怨恨之情呢?这是因为她正处在乍逢而又将别的情境之中,既有旧梦重温的喜悦,又有长期暌隔的怨嗔,而更多的,则是对即将再度到来的别离的怅恨,延巳细致入微地把握住人物感情流动的脉络,把无形的感觉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刻画出主人公复杂难言的心理。

过片换头,“蜡烛泪流”,化用杜牧“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赠别》)诗意,以烛形人,应上阕末句“敛恨”字,过渡处天衣无缝,而这句又暗示出长夜将尽,重别的时分又迫在眼前。此时此地,更哪堪一曲“羌笛”怨《杨柳》?或许,往日多次折柳赠别的情景一时都来眼前,而今日竟又将重演!一夕欢爱,又当分离,千言万语,从何说起!女主人公只索将一曲离歌,再次为情人歌唱。近人丁寿田、丁亦飞评末四句云:“‘醉里不辞金盏满’,及其前之‘偷整’二句,试想象其神态如何,不可等闲读过也。”(《唐五代四大名家词》),确实,这四句又一次显出了冯氏以动作表现人物曲折心理的高超技巧,“偷整罗衣”有二层含意:也许她出于爱美的天性,不愿在临别之际给情人留下衣衫不整的印象;也许她更怕自己的失态增加情人心头的哀伤。因此强作精神,整顿衣衫;又怕情人觉察她强颜欢笑,故而只能“偷整”。然而心中如涛的哀愁又何能抑遏?她整衣欲歌,犹未启唇,又觉肠断,欲唱还休。没奈何,只得以酒浇愁,将金盏频频引满。“醉里不辞金盏满”,看似豪语,实为悲语,将酒和泪,一起强咽下去,至此一曲《阳关》终于从肺腑间迸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哀哀离歌,句句都是女主人公断肠的心声。

陈秋帆《阳春集笺》评此词云:“宛转绸缪,与温庭筠《菩萨蛮》《更漏子》同一情致。”其实此词“宛转绸缪”虽近温,却又不同于温词之秾丽凄迷,其善用白描处,倒颇近韦庄词,较之韦词又显得风调更深隽,格局较博大。全词在炼意、遣句、布局上凝而能远,以外在的动作揭示内心的情思,从而表现出丰满的艺术形象。

(赵昌平)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