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幽居 |
释义 | 幽居 韦应物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 【鉴赏】人们常常厌烦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平民百姓想做官,做官的人有时也羡慕平民百姓的生活,这其实是喜新厌旧心理的具体反映。韦应物从十五岁到五十四岁,在官场上度过了近四十年光阴,其中只有两次短暂的闲居。他是多么讨厌官场的应酬,多么羡慕闲适自由的生活。《幽居》反映了诗人闲居独处、知足常乐的心情,这是因暂时逃避官场而身心大放时的快慰。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诗的开篇就说出了一则人生常态,人处天地之间,贫贱有别,身份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为了生存,人人都必须出走奔忙。为此,都弄得身心疲惫。“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则点出“幽居”的好处是无外物牵绊打扰。接下来的二联“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用白描手法,写出所居之地的美景和生机盎然的野趣。春雨细无声,春草悄悄生长。山间不知时日,一天不知不觉又过去了。尤为生动是“鸟雀绕舍鸣”一句,寥寥几字就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山里少有人来,偶尔有过路人就聊几句,有时跟砍柴人一起漫步山间。有“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的旷意。这与自视清高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相比,更加平民化、真实化,人情味深厚。“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这是卒章显志,安贫乐道,保持心灵的宁静而不慕名逐利,有“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洒脱飘逸。 此诗最可贵之处是平淡中见浑厚,质朴而高雅。没有堆砌辞藻,而是娓娓道来,看似平淡无奇,却可从中窥见诗人那颗向往安静的心。隐居是很多人的追求,他们向往与自然为伴,清风明月相守。但所谓“大隐隐于市”,殊不知自己的心灵平静才最重要。若心如止水,尘世的喧嚣浮华根本影响不了什么;反之,浮躁的心再怎么远离尘世也无济于事。可是,人最想离开的是世俗,最无法摆脱的也是世俗。刻意追求现实的物质生活易流于庸俗,过分沉迷超凡的精神世界必将落入寂寞,庸俗是生命另一种形式的死亡,有限时光中寂寞也决非生命的本质追求。守住一份静,坦然面对自己,面对这个世界,才是隐逸的最高境界吧! “以手写心”,因诗人的心才有这首诗的出现。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说:“不以幽居骄人,何等浑厚! 史称韦苏州鲜食寡欲,所居焚香扫地而坐,读此诗其风致可想。”以心会心,才是我们赏诗的妙境。 作者:吴中胜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341-342页.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