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凉州词
释义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鉴赏】唐人七绝多是乐府歌词,凉州词是其中之一。它是根据凉州(今甘肃省河西、陇右一带)地方乐调歌唱的。《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精制成的酒杯,有如“光明夜照”,故称“夜光杯”;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这些无一不与西北边塞风情相关。王翰的这首七绝正是一首优美的边塞诗。

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和热烈场面。“葡萄美酒夜光杯”,意思是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此句在读者的面前展示出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情景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营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美酒佳肴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当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像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所渲染的是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三、四句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在酣醉时的劝酒词,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意思是说: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佣说诗》)为什么“作悲伤语读便浅”呢? 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让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吧: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们不是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可见这三、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与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绝不是一两个人的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给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王翰是盛唐著名诗人,当时唐朝国力强盛,声威远震。作为军队中的战士,自然有着时代的豪情,不会惧怕死亡,逃避战斗,他们甚至怀有建功立业、猎取功名的梦想。当然,久经征战以后,他们逐渐认识到:一个普通士兵的出生入死,只不过是为李唐王朝镇压边民,为将军们封侯拜将而已,对于他们自己来说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战死沙场。见惯了这样的现实,又加上男儿的意气和战士的英爽,所以有一种当时军营中特有的豪迈而悲壮的情调,这种情调在酒酣半醒之时,最容易流露出来。但是,从这句醉言中表达出来的复杂心情,仔细品味,仍可以体味出对战争的不满和厌倦。葡萄美酒斟进夜光杯,随军乐队在弹奏琵琶助兴,即将开赴前线的将士怎么能不痛饮! 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也有几分无可奈何,但那种豪迈的英雄气概仍然存在,情绪仍然是乐观的。这种诗只有盛唐人写得出来,也只有盛唐人能如此微笑着感受走向死亡的痛苦。

作者:易文翔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174-175-176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4 21: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