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古别离
释义 古别离      

孟郊

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鉴赏】孟郊的诗向以阴郁冷峭、寻奇求险著称,但是这首《古别离》却写得质朴自然、浅切有味。

“悲莫悲兮生别离”,在这黯然销魂的时刻,诗中的女主人公恋恋不舍扯着丈夫的衣裳,让他停一停,问“郎今到何处”。在一般情况下,男女分别时是不会问这句话的,因为依据常理,对方所去的地方应早已知道,不必再问。这里已经产生了一个悬念。可是,作者似乎并不急于解决这个悬念,而是把笔墨继续集中在那位少妇身上。女主人公接着又说“不恨归来迟”。男女在分别时,女方总是希望自己的爱人能够早日归来,与己团聚,而女主人公却说出有悖常理的话,又让读者感到很奇怪,悬念进一步加深。只有等我们读到第四句时,才恍然惊悟,原来诗歌的前三句都是为了引出、衬托末句,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女主人公担心自己的丈夫会向临邛去。临邛即今四川省邛崃市。据《汉书·司马相如传》载:“文君久之不乐,谓长卿曰:‘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贷,犹足以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临邛本是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私奔之地,在诗中借指男子寻欢作乐的场所。在“归来迟”和“临邛去”这两个痛苦的选择中,女主人公宁愿选择前者,因为“归来迟”毕竟还会归来,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丈夫一旦在外另觅新欢,自己则很有可能被抛弃。在封建社会,男人可以寻花问柳,可以有三妻四妾,女人只能独守空闺,从一而终。因此,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古诗中写男女离别的作品已很多,诗人在构思时,不落俗套,另辟蹊径。诗歌的前三句都是为末句张本,末句才是“谜底”所在,才是全诗的缘由和归宿,只有领会它方能真正地理解前三句,品味出全诗的情韵。全诗带着口语色彩,充满生活气息,写得声口毕肖,缠绵含蓄,情意悠长,活生生刻画出一位对丈夫既爱又忧的女子形象。诗人作了十分精练的概括,把男女分别的原因与场景都略去不提,在简洁明快中包容着丰富的情韵。另外,全诗用短促的仄声韵,亦有助于表现人物急切、不安的心情。声韵的安排,与诗中女主人公内心忧伤、低沉、压抑的情感表达是一致的,从而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幽咽凄切的韵感。

作者:陈鹏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359-360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4 21: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