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写真寄外
释义 写真寄外      

薛媛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

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鉴赏】根据范摅《云溪友议》卷上《真诗解》记载,薛媛为濠梁(今河南开封,一说为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娴于书画文章。南楚材客游于陈颍,当地太守爱其人才出众,想把女儿嫁给他。南楚材有允诺之意,便派遣仆人回家收取琴书等物。薛媛知其欲弃糟糠之妻,于是对镜自画容颜,并题诗以寄。南楚材见到诗画,终于打消了“别倚丝萝”的念头,夫妇团圆偕老。

此首《写真寄外》为题画诗,句句不离自画丹青,由形至神,刻画细致入微,字字饱含深情,似喃喃独语,又似对人低诉。首联为“起”,写女主人公想要自图春容,先对“宝镜”端详一番,然后才好下笔。然而宝镜触手生寒,使人心里不由也涌起一股寒意。也许是镜子许久不曾拿在手上,故而生出凉意;也许是那镜面反射出冰冷的光芒,不由分说刺痛了她的眼睛。这个“寒”字似客观描写,又似心境的投影,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的氛围。

颔联为“承”,表现女主人公的自我观照:当她看清自己在镜中的容貌时,不禁颇惊于红颜的易逝了。“索”为齿音,“寞”是入声,从字音上带给人枯槁、坚硬和萧索的涩感,用以摹写玉人憔悴的形容。下联“凋残”声调悠长,显得余韵萦绕。或许她早已是“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诗经·国风·卫风·伯兮》)然而良人一去不归,她许久不临镜奁,如今方觉昔日的如花容颜,已然默默老去了。李白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长相思》)的诗句,她却只能对镜自伤,把即将逝去的青春付与画笔,寄给千里以外那个不愿归家的人。

颈联为“转”,由上面的摹形转为写神,任凭女主人公丹青妙笔,画得出“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却画不出那一段愁肠,画不出刻骨铭心的思怨。所以她提醒丈夫,自己心里含着说不尽的忧愁和哀伤,是这幅画所难以表现的。里面还隐含着一层意思:要解开这百折愁肠、缠绵心结,光靠作画和看画是难以实现的,须要两人重会,才能抚平这段忧伤。

尾联为“合”,其中“恐”、“时”二字运用极妙。她的心里已经明白,丈夫遣人回家取琴书,“似无返旧之心也”。但她并不断然揭穿,只是巧妙地点醒:恐怕你已经把我全然忘却了吧,要时时展开画图来看啊! “恐”字含蓄,“时”字迫切,其间有担忧、有怨抑、有隐忍,更有潜藏的爱情和希望。试想南楚材在寂静的深夜拿到灯下细细品读,心头该掠过怎样的悸动和感伤!

这首诗有很强的闺怨意味,但不同于一般由男子所写的模拟女性心态之作。它没有美人香草的寄兴,只以深挚的情意动人,且从侧面反映出古代女性苦乐由人、命运难以自主的悲剧。

作者:王颖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597-598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4 21: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