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释义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鉴赏】这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诗中着力刻画了诗人秋日登宣城谢朓北楼所见的江城美景,抒发了因政治失意和客游四方的抑郁感伤之情。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宣城处于山水环抱之中,陵阳山山峦盘曲,三大主峰挺拔秀丽;句溪和宛溪流水潺潺,萦回映带着整个城郭。诗人在一个晴朗的秋日傍晚,登上谢公楼,远眺长空,岚光山影,明净如洗;俯视江城,如在画中。诗开头两句,先从总体上向读者展示出江城秀色的全景,以此统摄全篇,这就一下子把读者带进诗的意境之中,接下来的四句再作具体描写,让读者仔细欣赏这幅画的各个局部。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中间四句写景都是从上面一个“望”字生发出来的,这两句写“江城如画”。“两水”指上面提到的句溪和宛溪。宛溪源出峄山,在宣城的东北与句溪相会,绕城合流,所以说“夹”。秋水澄澈,又是远望,斜阳下水面上泛出晶莹的光,所以用“明镜”来形容。“双桥”指横跨溪水上的上、下两桥,上桥叫凤凰桥,在城东南泰和门外;下桥叫济川桥,在城东阳德门外。长桥横卧溪上,从高楼上远远望去,在夕阳的余晖中,桥影幻映出奇异的色彩,犹如两道彩虹从天而降。作者抓住宣城独具特色的景物及其在秋日傍晚的明丽色调,把江城之美气韵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这两句承首联的“山晚望晴空”。诗人把视野扩展到郊外,因为是傍晚,山冈一带的丛林里冒出了农家的缕缕炊烟,橘柚深碧,梧桐微黄,呈现出一片苍寒景色,使人感到是秋光渐老的时候了。橘柚前着一“寒”字,梧桐前着一“老”字,表现出不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觉。诗人把自己一刹那的感受用极其凝练的形象语言准确地传达出来,透露出季节和环境的气氛,这就不仅写出了秋景,也写出了秋意。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诗的结尾两句是抒情。从字面上看,点明了登览的地点是在“北楼上”,由于这楼是谢朓所建,由登楼而怀古,似乎顺理成章,不容作别的解释了。但前一句有“谁念”二字,“念”在这里是理解的意思。两句大意是:谁能理解我在北楼上迎着秋风缅怀谢公的心情呢?这说明诗人“怀谢公”之情,不仅仅是一般人所理解的思慕前贤之情,而是有更深的寄托。天宝初年,李白奉诏入长安,待诏翰林,但由于唐玄宗已不再是昔日的开明君主,他只想让李白作朝廷的装饰品,使得诗人无法施展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加上权臣的排挤,诗人不久便被“赐金放还”。这“攀龙忽堕天”的经历成了李白在政治上遭受的最沉重打击。此后的十年间,他一直处于失意之中,飘荡四方,客中的抑郁和感伤,随时随地都会触发。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而“怀谢公”,除了时令和地理方面的原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把这位前贤引为同调,人虽隔世,精神却遥遥相接。这种渺茫的心情,反映了他政治上苦闷彷徨的孤独之感。正因为政治上受到排挤,找不到出路,所以只能寄情山水,这种复杂的情怀,又有谁能理解呢? 经这样一分析,再回过头来读前面的写景诗句,那明镜似的两水,彩虹般的双桥,和炊烟、橘柚、梧桐等构成的秋色图,都被涂上苍凉凄清的色调,折射出诗人感伤寂寞的意绪。

作者:杨军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121-122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5 13:4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