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喜迁莺 许棐 |
释义 | 喜迁莺 鸠雨细,燕风斜,春悄谢娘家。一重帘外即天涯,何必暮云遮。钏金寒,钗玉冷,薄醉欲成还醒。一春梳洗不簪花,孤负几韶华! 鉴赏 声声鸠鸣,唤得一帘细雨,暗淡、迷蒙的上空,有燕子趁着风势斜飞,春天悄悄来到了谢娘的春院。“鸠雨”,出自古代“鸠呼雨”的俗说(见陆佃《埤雅·释鸟》),陆游《喜晴》有“正厌鸠呼雨,俄闻鹊噪晴”句。“谢娘”,是唐宋诗词习见的女性代词,大致有两种含义:一种为以东晋女诗人谢道蕴喻其才情富赡;一种为以唐代歌妓谢秋娘喻其身份与色艺。从句式结构看,首两句是以“斜”“细”分别描状风雨,但因“风斜”是由燕斜而知,故“燕风斜”实从杜甫《水槛遣兴二首》“微风燕子斜”化出,以察物的细致反映观察者的寂寞、空虚。落笔开出静境,以“悄”字渗透全篇,鸠声从中起了“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作用。 北宋李觏《乡思》:“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被碧山相阻隔,碧山又被暮云遮。”此词三、四句化用其意,设为思妇怀人之辞,以点出主题。两相比较,李诗是登高望远,故所见层次重叠;此词写室中女子隔帘而望,视野狭窄,故有“一重帘外即天涯”之感,这是指所思的人远役而言。也可理解为两人相距很近,因不得相见而成“咫尺天涯”。两种解释,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 春闺无伴的女子,在斜风细雨中思念离人,“柔肠一寸愁千缕”,她就饮起酒来。三杯两盏淡酒,使她困倦矇眬,直到金钏、玉钗凉侵体肤时,她才意识到未入醉梦之乡。过片两个倒装句,说明她酒后未及卸妆,就和衣而卧。“欲成”二字显见她饮酒是因不胜痛苦而追求麻木。这三句对人物情态作了生动、细致的刻画。 “一春梳洗不簪花”,即如《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表现女子心灵的纯洁、爱情的忠贞,又显示她精神的忧郁。她因春晚而感红颜易老,因离别而伤虚度年华,终于将三春寂寞,万般愁情并发作一声长叹:“孤负几韶华!”宛转悲怆,闻之凄绝!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