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水调歌头 叶梦得 |
释义 | 水调歌头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 鉴赏 叶梦得晚年,退居于乌程卞山。那里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北临太湖,奇石森列,又有藏书数万卷。他终日读书赏景,啸咏自娱,生活是很悠闲的。可是,作为一位爱国词人,他不能忘却抗金战事,时刻牵挂着国家的安危,这首词就是诗人自叙平生、抒写怀抱之作。词的上片,写秋景和山居情趣。开头四句,先写秋景,后写环境。第一句“秋色渐将晚”的“晚”字是形象化写法,言暮秋景物渐呈苍老深暗之色。第二句“霜信报黄花”的“霜信”,指降霜的信息。“黄花”,即菊花。古人以黄色为菊花正色,故每以黄花代称之。此句言菊花开了,报来降霜的信息。第三句“小窗低户深映”,言简陋古朴的小屋掩映在花木的深处,点明诗人所住的小屋环境幽雅而芳洁。第四句“微路绕欹斜”的“微路”,指山上的小路。“绕”字既点明小路盘山之状,又点明路小而长。“欹斜”,犹言倾斜,表明小路依山上延,山斜路亦斜。这四句总起来描画出一幅清丽幽静的卞山小筑秋景图,很有诗情画意。接下去的五句,以自问自答的方式抒写卞山隐居的情趣:第一句“为问山翁何事”的“为”字是助词。“山翁”,此为诗人自谓之辞。第二句“坐看流年轻度”的“坐看”,犹言空看、徒观。“流年”,指流逝的岁月。“轻度”,即轻易度过之意,语感比“虚度”要淡些。第三句“拚却鬓双华”的“拚却”,意为不惜、不顾。“鬓双华”,形容两鬓白发如霜花。这三句,以“为问”二字呼起,以“何事”二字就事设问,然后又续出“坐看”两句,加强反问,这就说明所问的“何事”必是牵动着诗人感情的。这其中虽有流年轻度、鬓发双华的感伤,但主要的则是因为“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所谓“徙倚”,乃低徊留恋之意。“沧海”,借指太湖,言其水域广大,浩渺如海。后一句的“明”字,写太湖之水映出的青空霞光,色彩鲜艳明丽,说明天净水清,天光水色都很美。写到这里,上文的“何事”二字所指者豁然显露。原来,诗人之所以不惜两鬓花白而坐看时光流逝,乃因深深地迷恋着太湖风光之美!从而揭示出诗人晚年卜居卞山的深远意趣。 词的下片,写平昔生活和归隐后系念国事的心情。过片以“念”字勾起回叙,领写三句:“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其中的“空”字言其平昔无所建树。“飘荡”,言行踪不定,暗示社会动乱。“天涯”,喻平昔飘荡之远,前面着一“遍”字,则表飘荡之广,也寓含时间之久。从这三句章法来说,第三句补叙第二句,而二、三两句又是第一句“念”字的意向所在和“平昔”二字的注脚。在词情上,“念”“空”“遍”三字分量都较重,由这三字组成的三个三字句,语急情促,笔下流出一股凄怆悲凉之气。这里既有对事业未成的喟叹,也有对赵宋王朝压抑人才的不满。诗人立志报国,而结果却是“空飘荡,遍天涯”,一事无成,而终至因老衰不得不退居故乡,于是顺手在回叙中推挽出两句:“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这两句与上片的卞山幽居环境互相映衬。句意系由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三径就荒,松竹犹存”点化而成。“三径”,指隐士庭院间的小路。“松竹”,代指山林隐居处,含有贞节自持之意。“本吾家”,既点明重归,又表明夙愿。这两句表达出诗人长期飘泊、事业无成而重返故园的喜悦心情。接下去,词意又是一折,用“却”字倒转,以“恨”字切入,连出三句:“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所谓“悲风”,指秋风,因使人有悲寒之感,故称之为悲风。“冉冉”,渐飞之貌。“新雁”,指南归之雁。“边马”,指边地军马。“笳”,乐器名,以竹管制成,其声哀怨凄厉。因产于北方胡人地区,故名曰“胡笳”。这三句脱胎于蔡琰《悲愤诗》的“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雁归兮声嘤嘤”。自汉朝以来,胡人南扰多在秋天,诗人临秋风,望归雁,联想起金兵南下,不禁又点燃起忧恨的火种,心情更加不平静了。第一句中所用的“恨”字,是一个笔意极为沉重的字眼,倾注着诗人满腔的郁愤。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爱国抗金的激情,所以词的末尾才振笔疾呼:“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东山老”,指东晋谢安(字安石),因他曾隐居东山,故称。“胡沙”,犹言胡尘,指代胡人发动的战争,此借指金兵侵宋。这两句化用了李白《永王东巡歌》的“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统兵百万南下,谢安以征讨大都督命谢石等挥师北上迎敌,大破前秦兵于淮淝之间,此即著名的淝水之战。相传当苻坚兵至之日,东晋朝野震恐,而谢安却毫无惧色,他一面从容指挥,一面谈笑自若,邀集亲朋,驾车出游,在别墅与张玄(一说谢玄)对弈。及前秦兵溃败时,谢安仍围棋如故。叶梦得括用谢安大破前秦兵故事,一方面表示内心自愧,不能像谢安那样谈笑间从容破敌;另一方面也是对南宋将无良材、无计却敌的感叹,表现出深切的爱国忧国之情。同时,这两句也暗含一个“恨”字,与前面的“恨”字暗应,所以下片的后半段,写的既是身恨也是国恨。从叶梦得当时的心情来看,退隐与国事是矛盾的。他想在卞山以山水自娱,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危难,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这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在下片中得到了充分而深刻的反映。而在他矛盾复杂的感情中,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是主要的,所以词的结尾才显得词情激越,呼号出悲凉而高亢的心音。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10205条古诗文及现当代文学作品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大多数文学家的作品鉴赏,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